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歷史上乾隆與神廚張東官的傳奇故事

揭祕:歷史上乾隆與神廚張東官的傳奇故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帝第四次巡幸江南。

這一次南下,乾隆住進了蘇州織造普福家中。普福難得有親近皇帝的機會,又深知乾隆熱衷南菜,當然吩咐自家廚師拿出看家本事,將最拿手的美味佳餚獻上。一日,在晚膳筵席上,有幾道菜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他指着菜品說:“這個,這個,還有這個,這幾個菜朕在宮裏都嘗過,可是愛卿家的這幾個菜,遠超御廚水準,朕很喜歡,是何人所作?”

普福趕忙答道:“啓稟萬歲爺,是微臣家中小廚張東官,此人在做菜方面,確有一些可取之處。”

揭祕:歷史上乾隆與神廚張東官的傳奇故事

乾隆頓時來了興趣,“把他叫過來,朕想見見。”

普福趕緊打發人前去傳張東官,結果下人跑出去沒一會兒又慌慌張張地回來了,向普福耳語幾句,普福馬上神色大變。

一向精明的乾隆覺察事有蹊蹺,便問那下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下人趕忙叩頭,一五一十地稟告:“張東官在廚房和監事公公打起來了,現正在對峙。”

原來,皇帝南巡期間,每到一處,飲食都由地方官員負責辦理。爲避免閃失或不周到的地方,皇帝會安排身邊的心腹太監在廚房監事。而今,自家的廚子居然打了皇帝身邊的人,難怪普福驚得面如土色。

乾隆聽完後,笑道:“此人有點意思,就說朕想見見他,你去把他叫來。”

下人趕忙跑去傳話,不一會兒,一個廚子打扮的中年人進來,磕頭跪拜。乾隆料想,此人必是張東官,看他眉目機靈卻不乏正直,神態自若又不失禮數,不像是欺人之人,便問道:“你可是張東官?爲何打了監事的人?”

張東官答道:“回萬歲爺的話,是這麼回事,小廚爲萬歲爺進獻精烤鯽魚,那人卻因魚未去鱗不許進,可小廚進的就是不除磷的鯽魚,爭執許久,小廚見魚溫已退,成味大減,這還怎麼進膳,心中火氣上涌,一怒之下便甩了那人一記耳刮子。”

乾隆聽完哈哈大笑道:“南食之事,朕也略知一二,鯽魚制時不可除鱗,確實如此,你做得沒錯。”

乾隆心想,張東官這個人菜做得好,關鍵是他履行“菜品大於天”的專業操守,果然是個好廚子,可堪留用。於是乾隆返回北京時,將張東官帶回,並安排在長蘆鹽政西寧家裏住。

從此,乾隆帝每日膳單中,打頭菜的必是署名張東官。他出行圓明園、避暑山莊,抑或巡幸各地,也須由張東官爲其備膳食。

其實,皇帝寵幸一兩個民間廚子本無可厚非,何況乾隆又是一位熱衷美食、極富生活氣息的皇帝。只是人們實在很難想象,皇帝與廚子這次偶然的邂逅居然改變了“滿漢全席”的命運,而這位看似平常的小廚,後來居然成爲了“滿漢全席”革新發展的直接掌勺者。

那個享譽世界的集中華料理大成的“滿漢全席”,本始於康熙朝。

揭祕:歷史上乾隆與神廚張東官的傳奇故事 第2張

清朝入關以來,在宮廷裏舉辦宴會按慣例會分爲滿席和漢席。在宮廷飲食上,一直以滿食爲尊,每逢宮廷宴席自然也是滿席唱主角。後來,雖然也逐漸開始爲漢族官員設立漢席,但是宮廷傳統認爲,漢食地位卑微,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與滿菜同堂出現,只得另地安排。至於皇上,飲食更加是以滿菜爲主。

然而康熙偏偏是一個極其鍾愛漢文化的皇帝,他學漢語、寫漢字、祭拜孔廟,對於漢人的詩書文章更是愛不釋手,此外,他尤其喜好漢族的菜品料理。

說起康熙漢菜情結的淵源,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曹雪芹的爺爺曹寅。曹寅16歲入宮,做康熙的御前侍衛,時年康熙不過20,兩人年歲相當,情誼頗深,名爲君臣,實爲發小。後來,曹寅出任江寧織造,康熙每逢南下,都會在江寧織造府住上一段時日,曹寅自然拿出江南看家料理招待皇上,如此一來,康熙對於漢菜便漸漸喜歡上了。

康熙二十三年元旦節的宴會上,康熙帝首開先河,命人將滿席與漢席擺放在一起,滿席以烤全豬和火鍋爲主菜,漢菜則以燕窩、鮑魚、魚翅、熊掌等珍稀食材爲最重要的主打。後來每年元旦節,滿漢同堂用餐也就漸漸成了慣例,這便是“滿漢全席”的雛形。只是康熙一朝雖然將滿菜和漢菜破天荒地放到了一起,但終究沒有打破滿漢菜系的門閥之別,滿菜與漢菜只是並列而立,依然是涇渭分明。

康熙帝之後繼位的雍正帝是一位嚴肅、稍欠生活情趣的皇帝,對於飲食等享樂事宜一向不太上心,“滿漢全席”在整個雍正朝幾乎銷聲匿跡。都說隔代相像,康熙的孫子乾隆是一位熱愛美食更甚於祖父的皇帝,他不僅效仿康熙六下江南,大搞千叟宴,“滿漢全席”到了乾隆朝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與發展。

一日,又到晚膳時分,乾隆剛一落座,就聞到一股醇香濃郁的奇妙肉香,他趕忙問旁邊伺候的太監:“今兒御廚房又準備了什麼新菜?”

太監答道:“回萬歲爺,是張東官獻了一道新研製的煮肉,請萬歲爺品嚐。”

揭祕:歷史上乾隆與神廚張東官的傳奇故事 第3張

乾隆命人將這道煮肉移到面前,只見湯色紅亮厚重,中間碼着整齊的豬五花肉,乾隆用勺子舀起了一塊嚐了一口,只覺肥肉香甜軟糯而不油膩,瘦肉酥爛入味而不發柴,湯頭鮮美、餘味延長,整道菜一種難以形容的醇厚香味。

乾隆不禁嘖嘖讚歎,吃了好一會兒,乾隆才傳張東官問詢:“這肉你是怎麼做的?”

張東官答道:“啓稟萬歲爺,小廚用老湯,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寇仁、肉桂等九味香料,調出奇香濃湯,又將上好豬五花肉置於其中,慢火煨制而成。這九味香料依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節氣,按照不同的數量配製,讓萬歲爺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乾隆感嘆道:“果然妙絕,張東官,你總是能讓朕嚐到出乎意料的美食。對了,這菜叫什麼名字?”

張東官答道:“還未取名。”

乾隆說:“你是蘇州人,這道菜就取名‘蘇造肉’吧!”

“蘇造肉”從此聲名大噪,後來流入民間。因窮人吃不起豬肉,便將原菜中的豬五花肉改成了便宜的豬內臟,煮出來的豬肚豬腸同樣酥爛醇香,再加入麪粉烙成的火燒同煮,便成了北京的一道名小吃“滷煮火燒”。

除“蘇造肉”之外,張東官還將此法加以延伸擴展,創造出了“蘇造雞”、“蘇造肘子”等系列特色菜。

除了推陳出新,張東官還特別擅長舊菜新做。他將豬裏脊肉切成櫻桃形狀,再用江南獨有的糖醋製法加以炮製,就做成了外酥裏嫩、酸甜開胃的“糖醋櫻桃肉”,這道菜乾隆非常鍾愛。後來傳入民間,由於民間廚子難以還原張東官的精妙刀工,只能改用造型簡單的裏脊肉條,製成流傳至今的“糖醋里脊”。

張東官善於揣測迎合乾隆口味和心思,因而他總能得到乾隆的歡心。據史料記載,乾隆三十六年,皇帝出巡山東,張東官進菜四品,其中有一道“冬筍炒雞”,很合皇帝的口味,吃過之後,乾隆賞給張東官一兩重的銀錁二個。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到九月,乾隆帝兩次出巡盛京,傳張東官隨營供膳,七月二十二日,張東官做了一品“豬都縮砂陷煎餛鈍”,晚膳又做了“雞絲肉絲油煸白菜”、“燕窩肥雞絲”、“豬肉陷煎粘團”,尤稱旨意,又賞銀二兩。

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張東官正式入宮做了御廚,官居七品。乾隆帝非常器重張東官,終於給他安排了一個艱難異常卻意義重大的任務:主持改進從康熙朝傳下來的宮廷傳統大宴“滿漢全席”。

看似難以完成的工作,張東官憑藉驚天的天賦和創意,不負期望,終於打通了滿漢料理的隔閡,完成了真正意義上融匯滿漢烹飪精華的“滿漢全席”。

他調整席面,開發新菜,使之更加滿漢俱全而不失各自的風骨,不僅將自己獨創的蘇造肉等十餘種新菜品巧妙地安插進席面,還將“滿漢全席”的標準菜式發展到前所未有的108道之多,更將自己擅長的南菜精工細作的烹飪方法引入滿漢全席的製作過程,使之精巧絕倫。

滿人生性豪放,這點在飲食上體現得尤爲明顯。滿族入關之前,生活在東北白山黑水之間,宴會時大家席地而坐,將煮熟的肉類分而食之。如果遇上隆重的節日,就將整豬、整羊等端上席面,這種習俗在他們入關之後保留了下來。

揭祕:歷史上乾隆與神廚張東官的傳奇故事 第4張

皇家宴席自然要上烤全豬,然而宮中滿族老臣不少,牙口不利索,烤肉又不易嚼爛,可是皇上賞賜的宴怎敢不吃。於是,乾隆每次宴會上,看到一羣老臣吃得齜牙咧嘴,苦不堪言,也覺得很煞風景,於是張東官另闢蹊徑,使出南菜中上蒸籠小火煨的功夫,做出了蒸烤結合的烤全豬,不僅保留了烤肉原本焦香粗獷的風味,還非常好嚼。

張東官大膽地打破滿菜漢菜的明確界限,將滿菜與魯菜等合併爲“北菜”,江南菜、粵菜並稱爲“南菜”,從此菜品只分南北,無謂滿漢。

滿漢全席108道菜品分爲54道北菜(12道傳統滿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和54道南菜(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廣東菜),宴席根據場合不同,具體選擇也有所調整,流傳至今的有蒙古親藩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百宴、時令宴等六套席面,總的菜品數目更遠在108道之上。

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二,北京城正是春寒料峭、滴水成冰的時節。暮色降臨,紫禁城的一角炊煙裊裊,洋溢着一股奇香和溫暖。

溫熱的菜香逐步飄逸至乾清宮,皇帝的晚膳開始了。

寢宮內,兩位鬚髮花白的老人相對而處。身穿龍袍的乾隆端坐於餐桌前,身着御膳房的服飾張東官長跪於地。傳菜的太監人到聲到:“張東官進燕窩燴五香鴨子熱鍋一品、燕窩肥雞雛野雞熱鍋一品”,話音剛落,滿室生香。

乾隆帝細細品來,不覺點頭默贊,過了一會兒,他對張東官說:“你這幾品菜真是深得朕心,你年歲不小,別跪着了,坐着說話吧!”

一旁的太監趕忙搬來木椅,讓張東官坐下。乾隆帝繼續說:“張東官,後年朕要效仿聖祖皇帝擺千叟宴,朕要你親自主理你革新後的‘滿漢全席’,你有意見嗎?”

張東官一聽到“滿漢全席”,身子略微顫抖,猶豫片刻後答道:“回稟萬歲爺,臣年事已高,操辦大席只恐心有餘而力不足,‘滿漢全席’的菜品搭配和料理手法,臣已悉數傳授給御膳房的廚子們,可保萬無一失,還請萬歲爺賜臣告老還鄉。”

乾隆沒有迴應,也沒有擡頭,只是繼續品菜,偌大的寢宮內,只聽得見乾隆細細的咀嚼聲。

終於,乾隆輕輕地放下了筷子,掏出黃手帕擦了擦嘴,說:“張東官你這兩品菜確實是天下無雙,你先回去吧!”告老還鄉一事卻絕口不提。

張東官默然叩首,黯然喪去希望,退出了寢宮。

第二年,乾隆帝第六次也就是最後一次南巡,70多歲的張東官照舊隨營供膳。這一次,乾隆顧念他年歲已高加之有腿疼的毛病,特恩准他騎馬隨行,等走到蘇州靈巖寺行宮時,乾隆皇帝經和珅、福隆安向蘇州織造下旨:膳房做膳,蘇州廚役張東官因年邁,腰腿疼痛,不能隨往應藝,萬歲爺駕幸蘇州之日,就讓張東官家去,不用隨往杭州,迴鑾之時,亦不必叫張隨往京去。

張東官終於實現了自己老來還鄉的夙願。乾隆皇帝能對一個廚師做到善始善終,也算是對這位神廚20年來盡心伺候最好的回報。張東官回家後,乾隆帝又下旨:“蘇州織造府另選精壯蘇州廚役一二名,給御膳房做膳。”由此可見,乾隆帝對蘇州廚師情有獨鍾

乾隆之後,清王朝逐漸走向沒落,“滿漢全席”在宮廷中的流傳趨於式微,與此同時,這種向來只能供滿清貴族享用的饕餮大餐也漸漸流傳民間,走向了發展更加廣大的天地。而今,“滿漢全席”更是成爲了中華飲食文化中最博大深厚的部分,不斷髮揚光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