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白耳兵爲什麼又叫白毦兵 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

白耳兵爲什麼又叫白毦兵 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三國,道三國,不足百年的三國史,只是泱泱華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一圈漣漪,但一千多年來,無數關於三國的故事和人物卻在不斷地被評說和演繹。

白耳兵爲什麼又叫白毦兵 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

這段動盪的歲月,一面是風雲際會,羣雄逐鹿;另一面卻是生靈塗炭,屍骨遍野。可以說戰爭貫穿了整個三國史,有戰爭就離不開軍隊,說三國,就不得不提那些威震天下的精銳之師。呂布手下高順的陷陣營;徐州軍閥陶謙的丹陽兵;公孫瓚的騎兵白馬義從;曹操的虎豹騎和虎衛軍;馬超的西涼騎兵;諸葛亮的無當飛軍;劉備麾下的親兵衛隊“白毦兵”等。

其中白毦兵最不爲人所熟知。

史上關於白毦兵的記載很少,僅能看到隻言片語的零星資料。建興四年(公元226年),諸葛亮在給蜀漢中都護李嚴的書信中說:“兄嫌白帝兵非精練。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當復部分江州兵以廣益之。”從諸葛亮的這幾句話中可以知道,白毦兵是劉備的嫡系部隊,是西方上等兵,這支親兵的人數不多。

白耳兵爲什麼又叫白毦兵 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 第2張

(諸葛亮)

(一)劉備何時組建自己的衛隊白毦兵?

白毦兵的存在,見證了蜀漢政權的興衰,爲保衛劉備及其政權的安全,應是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卻鮮有戰績故事流傳下來,歷史有意無意讓這支軍隊蒙上了一層神祕面紗。

這支部隊什麼時間組建,從什麼時候稱白毦兵,部隊兵源,特別是最後去向如何,無具體史料。

按常理,一個統帥應該是有了一定的地位、地盤,纔有能力組建自己的親兵衛隊。公元196年,劉備做了豫州牧後有可能組建自己的親衛隊。但真正有白毦兵這個部隊建制番號,應當是劉備入川后。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邀請劉備入川,劉備遂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荊州,自率數萬步卒入蜀。建安十八年(213年),劉璋手下李嚴率衆投降,劉備軍力益強,同時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軍入蜀。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領益州牧,治所在今成都。

入川后的劉備如虎添翼,據守天府之國,兵多將廣,到了這時候,劉備方着手給自己組建訓練一支真正的近衛軍,以圖霸業。畢竟劉備是懷揣着光復漢室的皇帝夢起兵的。

於是,百裏挑一、忠誠勇武、地位優越的步兵勁旅白毦兵誕生了。

白耳兵爲什麼又叫白毦兵 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 第3張

(二)爲什麼諸葛亮稱之爲“白毦”?

三國時,益州包含今四川(川西部分地區)、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以及緬甸北部,還有湖北河南少部分地區。白毦兵中,很可能吸收了不少西南少數民族兵。如戴白毦的羌兵,個個彪悍善戰。

白毦兵這個名稱很有特點,沒有殺氣血腥氣,倒蘊含着一種古老的圖騰文化氣息,有明顯的民族地域特點。

毦,也稱旄,指古代在旗杆頭上用犛牛尾做裝飾的旗子。也指用犛牛尾製作的符節。

《漢魏故事》中記載,“與外國節皆二,赤毦一,黑毦十,異於常節。”

另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引注《魏略》記載,劉備“性好結毦”。這裏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諸葛亮去見劉備,正巧有人給劉備送了犛牛尾,劉備也不問諸葛亮要說什麼,就自顧自用手編結。於是諸葛亮說:“開明的將軍應當有遠大的志向,但結毦可以做什麼呢?”劉備說:“和你怎麼說呢,我不過是用來打發閒時間罷了。”別忘了,咱們的劉皇叔是織蓆販履出身啊。

個人以爲,所謂白毦兵,可能就是在頭盔頂上統一裝飾有白色犛牛尾編織的飾品。這樣標誌醒目,方便區別對待之,也體現了這支衛隊的威武尊貴。可能因劉備的愛好,也是受羌兵啓發,況川西多犛牛。

腦補一個場面:校場上,旗幟獵獵,寒光閃閃,喊殺聲震天,排列整 齊的鐵甲衛士,神情凜然,頭盔上的白毦在風中飄揚。

白耳兵爲什麼又叫白毦兵 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 第4張

(三)白毦兵的統帥是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發生了幾件大事,其中一件東吳把名震天下的關羽殺了,關羽死了不要緊,但原本蜀漢管轄的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被東吳佔領,這樣永安(即白帝城)就處在了吳蜀交界地,成了蜀漢的東大門,與陸遜鎮守的西陵郡對峙,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關鍵陸遜很厲害啊。

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稱帝,爲了確保蜀漢安全,劉備在魚腹(因永安宮改名永安)建永安宮,親自駐守永安。他的親兵衛隊白毦兵自然也隨劉備駐守永安,肩負着保衛劉備和把守蜀漢東大門的雙重任務。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以替義弟關羽報仇爲由,親率數萬大軍攻打東吳,次年八月,被東吳年輕將領陸遜大敗於夷陵。此次戰役,蜀漢幾乎全軍覆沒,多名將領陣亡,劉備在衛隊保護下,潰退永安,憂憤成疾,於公元223年6月10日(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在白帝城(即永安)病逝,享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

白耳兵爲什麼又叫白毦兵 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 第5張

諸葛亮和李嚴奉遺詔輔佐劉禪,以李嚴爲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李嚴是第一任永安都督,時陳到爲護軍。

這裏有必要說一下陳到,因爲白毦兵的光輝歷程和陳到密不可分。多數觀點認爲陳到是白毦兵的統帥,也有學者認爲白毦兵由劉備親自統帥,劉備死後才由陳到指揮。

關於陳到,可查的史料很少。陳壽的《三國志·蜀書》沒有給他獨立立傳,只是在其他人的傳中,有兩處提到陳到。

《三國志·蜀書》結尾,陳壽引楊戲的《季漢輔臣贊》,“徵南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列。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建興初,官至永安都督、徵西將軍,封亭侯”。 這裏的徵西忠克就是贊陳到。後三句可以看作是陳到的簡歷。

白耳兵爲什麼又叫白毦兵 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 第6張

《三國志·李嚴傳》中,“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皆統屬嚴。”說的是公元226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欲出軍漢中,爲做好防衛與後援,調李嚴屯兵江州,命護軍陳到駐守永安,陳到被任命爲永安都督,仍屬李嚴統管。

還有一則有關陳到去世的信息,出自《華陽國志·巴志》卷一,“以尚書令李嚴爲都督,造設圍戍。嚴還江州,徵西將軍汝南陳到爲都督。到卒官,以徵北大將軍南陽宗預爲都督。”

這三則信息雖然簡略,但大致可看出陳到的生平軌跡。自豫州(時在194-196年間)追隨劉備,在劉備生前,隨劉備四處征戰二十多年,護衛劉備的生命安全。劉備病逝後,陳到統領白毦兵,駐守永安,直至“卒官”,就是死於任上。陳到死於那一年,沒有確切記載,有人推測是建興八年(230年)。

白耳兵爲什麼又叫白毦兵 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 第7張

(四)白毦兵最終的命運

從蜀漢定國到陳到去世,白毦兵基本都活動在蜀漢東部吳蜀交界地,因之,魏、吳不敢犯。

《三國志·宗預傳》載,“遷後將軍,督永安,拜徵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聯繫上文“到卒官,以徵北大將軍南陽宗預爲都督。”是說陳到死後,南陽宗預接任永安都督。但具體是哪一年,無確切記載。

這時,白毦兵的建制番號是否還在,不能確知。

有學者認爲陳到死後,白毦兵的建制番號就被撤銷了。因蜀漢後期,進行了一場軍制改革,承漢制,先後建立了左右羽林軍和虎步營,所剩白毦兵也可能被整編到了這些部隊之中。

宗預及後任閆宇、羅憲駐守永安時,統領的已不再是白毦兵。

公元263年,蜀漢國亡,白毦兵連同這個政權一起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距劉備病逝永安40年。

白耳兵爲什麼又叫白毦兵 最終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 第8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