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什麼是朝貢制度?反思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制度

什麼是朝貢制度?反思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制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套制度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從周朝一直到明清時期。雖然過程中有變化,但總體上說就是:中央王朝對藩屬國,也就是像越南、朝鮮這樣的國家,進行“冊封賞賜”,而藩屬國向中央王朝“稱臣納貢”。這就是朝貢制度。

我們能看到的所有歷史書,對朝貢制度基本上都是持負面態度,一般是兩個理由:

什麼是朝貢制度?反思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制度

第一,外國人來中國的時候,覺得中國對待其他國家太不平等了。大家不能坐下來好好說話嗎,爲什麼非要對中國皇帝下跪呢?爲什麼我送點禮來,你非要把它稱爲自下而上的“進貢”?爲什麼你回點禮,非要叫自上而下的“賞賜”呢?感覺這是中國以大欺小。

第二,是中國人看不慣,覺得朝貢制度就是一套虛禮,是天朝爲了維護自己的面子,不惜當冤大頭。外國來朝貢,雖然帶有貢品,但天朝給他們的賞賜往往更多。所以,給中國政府的財政造成很大壓力,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是這兩種說法很難成立,因爲它解釋不了朝貢制度爲什麼持續了那麼長時間。幾千年來,個別皇帝難免有虛榮心,但是很難想象中國政府頂着巨大的財政壓力,僅僅是爲了虛禮就把這套制度堅持那麼長時間。要知道,國家的登基大典、總統宣誓儀式、學校畢業典禮、公司開業儀式,民間的婚喪嫁娶等等,絕不僅僅是虛禮,而是有豐富的社會作用。關於婚禮的作用,我們前兩天的內容已經講到了。今天我們就來重新審視一下朝貢制度,把這筆賬重新再算一遍。

先來算經濟賬,中國吃虧了嗎?朝貢貿易,表面上肯定是不划算的,因爲進貢的少,賞賜的多。但是你想,貿易是人的本能啊。那麼大的中國,和藩屬國的貿易,就是整個東亞貿易圈,怎麼可能侷限在“進貢賞賜”這麼一點貿易量上?朝貢貿易固然重要,但從份額來講,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朝貢貿易確實吃點小虧,但它的作用是維持東亞世界的和平,然後通過其他貿易形式幾十倍地補償回來。尤其是中國南方地區, 18世紀30-90年代,也就是乾隆皇帝時期,貿易關稅貢獻了福建省六分之一和廣東省近四分之三的地方稅收。這還只是官方認可的貿易,不包括民間貿易。你看,在經濟上,朝貢體制是不是也是利大於弊?

什麼是朝貢制度?反思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制度 第2張

好,我們再來算政治賬。從大的方面說,世界上存在過兩種國際關係體系。一種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中華文明的“朝貢體系”,還有一種叫“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這後一種體系是啥呢?1648年,歐洲殘酷的“三十年戰爭”結束以後,參戰各方簽訂了一系列條約,這個條約體系,就是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它確立了幾個原則,就是國家之間不論大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等。今天的國際關係,仍然遵循這些基本原則。今天的人們看來,國家之間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這是天經地義的。朝貢體系卻以國家不平等爲基礎,看來果然落後,應該被淘汰。但如果我們深入瞭解歷史,就會發現,問題不是那麼簡單。一個國際體系的主要目標,就是維持和平。但是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以後的幾百年,歐洲的大小戰爭就沒停過。1300-1850年,英法之間至少就發生了46次戰爭;瑞典這個現在著名的中立國,在此期間也參與了32場戰爭,爲啥?其實根子就在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原則——平等和互相尊重主權、領土。所謂平等,就是沒有老大嘛,誰也不服誰。所謂互相尊重主權,就是大家的權力邊界很清楚。我要是想佔你的便宜,沒有什麼桌子底下的交易和忍讓空間,只能直接動手打,搶你的領土。所以你看,文件上的漂亮原則,在實踐中,往往一翻臉就變成了強盜邏輯。

反觀朝貢體系下的東亞,從明朝1368年建立開始,到1841年朝貢制度解體。這之間將近500年的時間,東亞各國之間,只發生過兩場戰爭。1407年,中國出兵討伐越南;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進攻朝鮮,中國出兵保護。除此以外,在中國、朝鮮、越南、日本這些東亞國家之間,維持了長期的和平。奇怪,爲什麼不平等反而容易和平呢?因爲不平等,意味着有了公認的仲裁矛盾的權威啊。打個不盡恰當的比方。過年了,幾個兄弟回父母家拜年,那肯定是要帶點東西吧?臨走,爸媽也會打開冰箱讓你帶點東西回去吧?一般來說,都會比你帶去的要多。這就是朝貢貿易。

另一方面,兄弟幾個進門要叫一聲“爸媽,新年好!”按過去的老禮兒,還得磕個頭。只要這個權威是公認的,也沒有什麼心裏不舒服。有了這個權威在,兄弟幾個再有什麼矛盾,也容易平息。但是爸媽一去世,兄弟幾個之間確實平等了,不過再有什麼矛盾,也不容易化解,甚至反目成仇。這就是兩個國際體系,在實踐中的區別。

什麼是朝貢制度?反思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制度 第3張

再回到國際體系。如果以維持和平爲標準衡量,你會發現,朝貢體系要優越、有效得多。人們之所以主張國家之間地位平等,主要是擔心如果國際關係不平等,大國就會欺負小國。但是在歷史上,中國不但不欺負藩屬國,反而會提供安全保護。只要他們承認中國的宗主國地位,接受冊封,中國甚至都不會干涉他們的內政,更沒有興趣去搶奪他們的領土,佔領他們的國家。當然,今天的世界已經沒有朝貢體制了,也絕沒有可能再恢復朝貢體制。但是我們觀察國際政治的時候,不要忘了,這兩個基本邏輯仍然在起作用。

在今天的國際政治中,表面是沿襲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國家平等原則。但實質上,在很多地區卻存在着朝貢體制的變種——某地區有個一家獨大的國家,其他小國承認它的地位,它負責保護地區安全,照顧小國利益。雖然沒有“進貢”等等形式,但本質是一回事。比如,美國領導的南北美洲,澳大利亞領導的澳洲。可見,凡是這種國家間實際上不平等,存在領導國家的地區,往往都比較和平。

什麼是朝貢制度?反思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制度 第4張

今天說這個話題,其實是想說觀念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現代化的進程,也是全球化的進程,全人類逐漸走向一體化,所以就需要一些基本的觀念達成一致。平等、自由等等,都是這種紙上經常寫,嘴裏經常說的觀念。它們代表了政治正確,沒法反對,也不必反對。但是,在實際運行中,有些規律還是存在着。這時候就需要在表面政治正確的掩蓋下,進行實際政治手法的操作。這兩者互相矛盾,但也並行不悖。幼稚的人會說,這是黑暗啊。通達的人,會引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名言:“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