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春秋時期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爲什麼會叫這個名字

春秋時期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爲什麼會叫這個名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知道,三千多年前中國有段歷史叫春秋時期,那麼爲什麼叫做“春秋”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聊一聊“春秋那些事”。原來啊,《春秋》是當時各國史書的統稱,或者說是通稱。那個時候,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史官,專門來記錄本國的歷史。那麼這史書又爲何定名《春秋》呢?而不叫“冬夏”呢?實際上是因爲當時一個國家的大事,主要發生在春秋兩個季節,所以記述這些大事的歷史就定名爲《春秋》,這一段歷史後人也就將其稱作“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爲什麼會叫這個名字

學過歷史都知道,春秋時期是奴隸制向封建制度的轉型時期。在那個時候,各國之間的軍事鬥爭很激烈。就是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戰役中,一些諸侯國取得了勝利,逐漸強大起來。而同時又有一批諸侯國因爲戰爭的失敗,而慢慢地走向衰亡。久而久之,就由西周初年的八百諸侯國,削減到春秋時期一百多個諸侯國。與此同時,一些小的諸侯國,還一度成爲了大諸侯國的附屬國,在戰火紛飛的時代,他們也是過着朝秦暮楚的生活。這個時候,大的諸侯國爲了更加強大,爲了有更大的國土面積,於是就展開了激烈的爭霸運動,這就形成了最終的大國爭霸的局面。在這個時期,周王室形同虛設,已然被架空了,手裏沒有實際的權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早已不復存在,更別說每年各諸侯國都來進貢朝拜了。

春秋時期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爲什麼會叫這個名字 第2張

在春秋時期,像這樣的大國先後出現了五個,所以後來的史書就稱其爲“春秋五霸”。那這五霸究竟是指哪五個諸侯國呢?大家聽我這麼一問,心中想必也已經纔出二三分了,這“春秋五霸”肯定是個歷史的疑點,是有待商榷不確定。沒錯,諸位看官猜對着,這“春秋五霸”,還真是有兩種說法。這第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和宋襄公。另一種歷史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這三人沒變,想必實力確實不錯,後兩個變了,變成了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這兩位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他們之間的故事。說的簡單一些,也就是“子報父仇”“臥薪嚐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報父仇是說越王勾踐爲報殺父亡國之仇,甘願去往吳國爲吳王夫差做奴隸;“臥薪嚐膽”說的是越王勾踐爲了不磨滅自己的意志,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嘗一嘗蛇膽,知道苦是什麼滋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說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可同富貴,范蠡是聰明的,帶着西施泛舟五湖經商去了,成了“陶朱公”。文種是糊塗的。文種不懂得急流勇退功高蓋主,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春秋時期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爲什麼會叫這個名字 第3張

“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話說這齊國自打進入春秋時期以後,無論是政治力量還是經濟實力都快速地發展起來了。先後滅掉了好幾個小的諸侯國。國家能如此昌盛,肯定有一批有能耐的文臣武將。話說這齊桓公繼位以後,任用管仲爲宰相。管仲非常的有才華,他積極地改革內政,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國力大增!在外交方面,主要是採取“尊王攘夷”的政策,與此同時,還和周邊的幾個大諸侯國都建立了友好的關係。而後繼齊國稱霸的是晉國,在這二者中間,還有一個宋襄公,也稱霸了一段時間,不過曇花一現而已。宋襄公愚蠢的遵行仁義道德,致使在“泓之戰”中,全軍被殲滅,自己也身負重傷不久就命歸西天,宋國的霸業就此煙消霧散,誰也不記得了,成爲千古笑談。

春秋時期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爲什麼會叫這個名字 第4張

要說這真正繼承齊桓公霸業的,那還要屬晉文公重耳。晉文公重耳曾經因爲歷史原因,家族迫害,在外流亡了十八年。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流亡的那些年中,跟在他身邊的臣子對他都是盡忠職守,這個時候也是彰顯了他個人的極大魅力。“退避三舍”這個成語也是來源於晉文公重耳。凡事都是否極泰來,後來就是楚莊王,在晉楚爭霸的時候,長江下游又有兩個國家崛起了,一個是吳國,一個是越國。吳王闔閭任用了孫武伍子胥等人,國力很快強大起來。越國也是不相上下,這就是“春秋五霸”的來源以及發生在其中的有趣故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