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元代詞曲代表人物生平簡介:張雨,現存詞作50餘首

元代詞曲代表人物生平簡介:張雨,現存詞作50餘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雨(1283~1350)元代詩文家,號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號貞居子曾從虞集受學,博學多聞,善談名理。詩文、書法、繪畫,清新流麗,有晉、唐遺意。年二十棄家爲道士,居茅山,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張雨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元代詞曲代表人物生平簡介:張雨,現存詞作50餘首

張雨現存詞50餘首,多是唱和贈答之作。其中一些祝壽之詞,多爲他的方外師友而作,內容較狹窄,語言也較陳舊。他與世俗朋友的唱和詞作,反倒寄託了一些真實的思想感情。如他的〔木蘭花慢〕《和黃一峯聞箏》、〔石州慢〕《和黃一峯秋興》等,就描寫了“哀音暮年多感,奈對花,對酒更聞鵑”。“聞說,謫仙去後,何人敢擬,酒豪詩傑,草草山窗,還我舊時明月”,表現了他感嘆流年易逝的世俗情緒,這些情緒,具有元代士人多愁善感、格外消沉的共同特點。他的有些即興之作,如〔朝中措〕《早春書易玄九曲新居壁》“行廚竹裏,園官菜把,野老山杯,說與定巢新燕,杏花開了重來”,寫出了山居恬淡的情趣。

張雨還有一些描寫他半是道士、半爲儒生、半隱半俗的生活情景,以及“難留錦瑟華年”一類的閒情和清愁的詞,表現了金元間新道教道士的特點。他還有一些詠物詞,雖然極意摹寫情態,但總有拘泥侷促的痕跡。他的一些詞着意摹仿宋詞婉約派,有的詞又故作奇語,但藝術上沒有突破,所以個人的風格不很明顯。

張雨也寫詩,有的作品頗有感慨,如《避暑圖》:“雪藕冰盤斫□廚,波光□影帶風蒲,蒼生病渴無人問,赤日黃埃盡畏途。”寫出了社會的不平,百姓的痛苦。又如《題仲穆墨蘭》:“近日國香零落盡,王孫芳草遍天涯。”仲穆是趙子昂的兒子,此詩有譏諷趙氏父子出仕元朝之意,據說趙仲穆見此詩後,感到慚愧,不再畫蘭花。

元代詞曲代表人物生平簡介:張雨,現存詞作50餘首 第2張

張雨工書畫,其書法初學趙孟頫,後學懷素、張旭。字體楷草結合,俊爽清灑自成一格。存世書跡有《山居即事詩帖》、《登南峯卷》等。倪瓚在《題張貞居書卷》稱“貞居真人詩,人,字,畫,皆爲本朝道品第一”。其畫以淡彩見長,善畫石木,用筆古雅,尤善以敗筆點綴石木人物,頗有意韻。畫跡有《霜柯秀石圖》,《雙峯含翠圖》等。從書法風格來看,張雨對於初唐楷書大家歐陽詢之“家法”有着頗多的攝取。歐書用筆規範嚴整、體勢剛勁險絕,是楷書中的巔峯之作。趙鬆雪稱歐陽詢書法“清勁秀健,古今一人”。張雨小楷在承續歐書基礎上,又另僻蹊徑地融入一些晉人蕭散飄逸的靈動之氣,爲自己的書作增色不少。從用筆的感覺上來看,張雨小楷中一些橫式筆畫的習慣性動作,同民間的經生所創的“寫經體”有着高度的契合,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或許是因爲張雨自身本來就是一個隱入叢林道觀的高明的“經生書手”的緣故吧。作品中,一些橫勢用筆的斜切、輕行、重按和輕入重收都和民間“寫經體”書法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而其中一些放式用筆的體勢,又使人懷疑此作系明人寫的小楷。從明代祝枝山、王寵的小楷體例的斜欹體式的運用中,可體察出明代小楷書家們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張雨小楷書風的影響。這種書風和取法的“代代承傳”符合書法的客觀發展規律。而張雨“楷中插行”的書法體式則自趙鬆雪運用以來,已逐漸成爲一種慣用的書法體例。這一體例還頻繁地出現在他後來的小楷書作之中。和其同時代的倪雲林,其後的張瑞圖、黃道周、王鐸等人的作品,也同樣沿用了這一體例。

張雨是道士出身,然則書風謹嚴,一絲不苟,尤其是他的小楷,嚴整清和,洋溢着古風古韻,和其“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審美標準有着一定的距離。這種偏差是正常抑或是不正常,只有設身處地方可知曉;若憑一己的主觀臆測,或許我們也會出現偏差。這同北方大漢不一定高大威猛、南方少女不一定溫婉多情是一個道理。個別現象不一定從屬於普遍現象,張雨的小楷作品也像我們傳達了這種訊息。道士的書法,不一定就是虛空縹緲的。

傳世書跡有《臺仙閣記》卷(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題畫二詩》卷(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著有詩集《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五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