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探春進入大觀園後住在哪裏?有何意義

紅樓夢探春進入大觀園後住在哪裏?有何意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觀園是《紅樓夢》中賈府爲元春省親而修建的別墅,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紅樓夢》中,賈探春的重要性雖然不及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等人,但她卻是賈府“四春”之中着墨最多的女子,秋爽齋作爲探春的住處,作者曹雪芹自然也讓它承擔起了刻畫探春人物形象以及暗示探春未來命運的載體, 不僅如此,秋爽齋因爲內部空間闊朗,也多次成爲書中舉辦活動的主場地,如第三十七回,大觀園衆姊妹舉辦海棠詩社,就是從秋爽齋開始的,再如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賈母也是因爲看中秋爽齋寬闊的室內格局是,所以纔將宴會地點設置在秋爽齋內,足見秋爽齋在串聯書中情節方面也起到了作用。

紅樓夢探春進入大觀園後住在哪裏?有何意義

因此,分析秋爽齋的建築風格,必定會跟賈探春的形象塑造聯繫起來,今天我們不妨就通過分析秋爽齋,來探究賈探春這個典型的人物形象。

秋爽齋其名爲“齋”,內部空間卻闊朗無比,暗喻探春性情

探春所居的秋爽齋,跟林黛玉的“瀟湘館”、薛寶釵的“蘅蕪苑”不同,“齋”字本義乃是書房,多爲讀書之人靜修之地,《園治》有記載:“齋較堂,惟氣藏而收斂,蓋藏修祕處之地,故式不宜敞顯。”

因此秋爽齋的“齋”字,已經註定了這處住所的內斂性,“齋”本就是讀書人修身養性之地,更多了些獨善其身的意味,這暗喻了探春頗具理性精神,探春不同於懦弱的迎春、乖癖的惜春,她善於理性思考,導致她有着相對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點在賈探春協助李紈管家之時,體現得淋漓盡致。

第五十五回“辱親女愚妾爭閒氣”中,王熙鳳重病,王夫人的精力又不濟,於是就將管家之權下放給李紈、探春、寶釵三人,而就在治家過程中,探春頻頻以理性思維來管理賈府,甚至對自己的親生母親趙姨娘也不徇私情,彼時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去世了,論理家裏的奴隸去世只應給二十兩銀子,可李紈一時糊塗,讓吳新登家的給趙姨娘四十兩,卻被探春給攔下了,隨後趙姨娘前來鬧事,探春也是有理有據地進行反駁:

探春笑道:“原來爲這個。我說我並不敢犯法違理。”一面便坐了,拿賬番與趙姨娘看,又念與她聽。又說道:“這是祖宗手裏舊規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襲人,將來環兒收了外頭的,自然也是同襲人一樣。”——第五十五回

探春之言,有理有據,趙姨娘也不好鬧什麼。可以試想一下,除了探春和“女強人”王熙鳳,整個大觀園還有誰能做到這一點,換做其他人,恐怕根本不會有主見維持原則,甚至會將這四十兩銀子當作順路人情給趙姨娘了,探春之理性由此可見一斑!

再看第四十六回“鴛鴦女誓絕鴛鴦偶”中,賈赦要強娶鴛鴦,鴛鴦誓死不從,並當着衆人的面向賈母告狀,賈母得知後大怒,彼時賈赦、邢夫人都不在身邊,賈母一時糊塗,便將氣全部撒在了王夫人身上,大罵王夫人:“你們外頭孝敬,暗地裏盤算我。”在場所有人都噤若寒蟬,不敢多說一句話,唯獨探春一人挺身而出,指出賈母的錯誤,還了王夫人一個公道:

探春是個有心的人,想王夫人雖有委屈,如何敢辯......因此窗外聽了一聽,便走進來,陪笑向賈母道:“這事與太太什麼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裏的人 ,小嬸兒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第四十六回

這些種種都暗示了探春與其他姊妹的不同之處——理性處事!

紅樓夢探春進入大觀園後住在哪裏?有何意義 第2張

再看秋爽齋內部的空間結構,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闊”。探春性情爽利,喜歡寬闊的住所,所以她的秋爽齋將三間房全部打通,連成一間,擴大室內空間,這恰恰符合探春的坦率性情。

也正是因爲秋爽齋的闊朗,大觀園衆姊妹建立詩社的時候,第一場詩社比拼就是在秋爽齋進行的,因爲這裏空間夠大,容得下衆人,反觀林黛玉的瀟湘館,縱然清淨優雅,卻均是小室,安能在此處籌建詩社?

再看探春興建詩社時所發出的信箋邀請函,內有豪放之句:“孰謂連社之雄才,獨許鬚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餘脂粉”,此言更是豪爽率真,秋爽齋如此,探春更是如此。

秋爽齋內部陳設渾厚高雅,無一絲庸俗之氣

秋爽齋室內的陳設也繼承了探春的“豪氣”,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中,賈母攜劉姥姥等衆人一起前往秋爽齋舉辦宴會,就是看中了秋爽齋的內部空間闊朗,藉此機會,曹雪芹通過衆人之眼,讓讀者看到了秋爽齋的室內陳設,第四十回如是記載:

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着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同樹林一般。那一邊設着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着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牆上當中掛着一大幅米襄陽的《煙雨圖》......——第四十回

由此可見,秋爽齋的屋內陳設,除了大,就是雅,這也是探春性情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縱觀《紅樓夢》全書,曹雪芹是花費了不少筆墨來刻畫探春之雅的,第三回“榮國府收養林黛玉”中,林黛玉從姑蘇來至賈府,見到了賈府三春,曹公是如此描述探春的外貌的: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曹公用“見之忘俗”四字,就將探春不落俗套的外表和性情展現在讀者面前,而到了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探春意欲創建詩社,就給衆人發了邀請函,期間不少細節值得深思:

這日正無聊之際,只見翠墨進來,手裏拿着一付花箋送與他......寶玉看了,不覺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議。”一面說,一面走。剛到沁芳亭,只見園中後門上值日的婆子,手裏拿着一個字帖走來,乃是賈芸叫人送來的。——第三十七回

曹公此處的筆法可謂是構思精巧,先有探春送來“花箋”,後有賈芸送來字帖,若是沒有賈芸的“字帖”來襯托,我們讀者恐怕很難發現探春的“雅”,由此也可以看出,僅僅是一張字帖,探春也要花費大心思,將其精心製作成“花箋”給衆人送來,可見探春之雅!

另外,探春雖然高雅,但她的親生母親趙姨娘卻卑鄙猥瑣,無一絲雅氣,曹公極力描寫探春的雅,恐怕還有意於製造一場“雅”與“俗”的衝突,並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探春和趙姨娘來完成。

在《紅樓夢》中,探春和趙姨娘的矛盾衝突可謂不少,其中就有上面我們提到的“二十兩喪銀”之事,探春堅守原則,但是趙姨娘卻爲自己的利益,要求探春爲她開“後門”,絲毫不顧探春可能會因此喪失管家之威望;再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中,探春自己做了一雙鞋送給寶玉,結果卻被趙姨娘說閒話,探春聽完怒懟趙姨娘:“我愛給哪個哥哥、兄弟,隨我的心,誰還敢管我不成?這也是她氣的?”

紅樓夢探春進入大觀園後住在哪裏?有何意義 第3張

所以,當探春的“雅”跟趙姨娘的“俗”發生衝突之時,探春只能尋找一個心靈的港灣來逃避趙姨娘,於是她將希望寄託在封建時期的嫡母制度上,探春藉此跟趙姨娘撇清關係,她認爲王夫人才是自己的母親,王子騰是自己的舅舅,至於趙姨娘和趙國基,只不過一個是姨娘,一個是下人而已,這也正應了第五十五回,探春大怒之下所說的那句“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哪裏又跑出一個舅舅來。”

但不得不說,探春此舉是欺騙自己,就算有嫡母制度,趙姨娘到底也是她的親生母親,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探春如此厭惡趙姨娘,恰恰證明她的內心深處很在意自己“庶出”這個身份。由此可見,當“雅”遇見“俗”,探春遇見趙姨娘,就像秀才遇見兵一般,光憑一個“理”字是斷然無法解決的!

秋爽齋種梧桐,探春喜芭蕉,暗示了探春的未來命運

《紅樓夢》中對秋爽齋的屋外之景並沒有過多描述,唯一提到的就是秋爽齋的植物景觀,仍是第四十回,賈母兩宴大觀園之時,曾有這般記述:

賈母因隔着紗窗往後院內看了一回,說道:“後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細些。”——第四十回

梧桐在我國文學現象中,一直被當作高風亮節之象徵,清代《花鏡》中記載: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葉缺如花,妍雅華淨。

結合秋爽齋匾額有“桐剪秋風”四字,如此清朗幹練的匾額,暗合探春乾淨利落的性格特徵,探春不落俗套,遍讀羣書,有着屬於自己的一番志向,並用一雙清醒的眼看到了賈府內部的諸多弊端,王熙鳳病重後,探春作爲三人管理小組的干將,興利除弊,將大觀園整治得井井有條,趙姨娘因爲二十兩喪銀前來找探春麻煩時,探春大發感嘆:“我但凡是個男人,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可見探春的確如判詞所言——才自精明志自高!

但梧桐更代表了悲涼之意象,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李清照,她在《聲聲慢》中就曾借梧桐來表述自己的憂愁: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讀《紅樓夢》之人,只知道寒風微雨,林黛玉在瀟湘館的窗邊,望着千竿翠竹獨自流淚的感嘆,又有誰想過秋爽齋中的探春呢?

除了梧桐,探春尤喜芭蕉,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創建詩社,每個人都爲自己起了別號,李紈自稱“稻香老農”,林黛玉被稱“瀟湘妃子”,到了探春,因爲她最喜芭蕉,於是自稱“蕉下客”,結果被林黛玉用“蕉下覆鹿”的典故着實打趣了一番:

紅樓夢探春進入大觀園後住在哪裏?有何意義 第4張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罷。”衆人都道:“別致有趣。”黛玉笑道:“你們快牽了她去,燉了脯子下酒。”衆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雲:‘蕉葉覆鹿’,她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隻鹿了?快做了鹿脯來。”衆人聽了,都笑起來。——第三十七回

探春與衆人玩笑着說出“蕉下客”之時,可曾想到“芭蕉”二字,已將她的未來命運蓋棺定論。芭蕉在傳統文學中,一直被當作傳達孤獨寂寞與思鄉愁緒的意象,比較有名的就是南唐後主李煜的《長相思》,當中有“秋風多,雨相和,窗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等悲涼之句,再有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很難想象,像探春這樣爽利的姑娘,卻會喜歡芭蕉這等悲涼之物,也許這就是曹雪芹在冥冥之中爲她安排好的結局,按照探春判詞所書“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一句,再加上紅樓夢曲《分骨肉》中有“從今分兩地,各地保平安”之句,可見探春最終遠嫁他鄉,雖有鬚眉不及之才,卻困於女兒身,最終只能落得這麼一個悲涼的結局。

芭蕉的悲涼意象,到底還是在探春身上應驗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