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水滸傳中梁山上最早看透宋江的三人分別是誰?

水滸傳中梁山上最早看透宋江的三人分別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說起是水滸中的第一人物,那麼非宋江莫屬,實在是太出名了。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梁山泊本是白衣秀才王倫的領地,在晁蓋等人奪取生辰綱後投奔水泊,吳用智激林沖火併王倫後,晁蓋在衆人推舉下成了山寨之主。雖然晁蓋有威名,能夠接納四方豪傑,但卻能力不足。而宋江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押司,既沒有什麼槍棒本事,也沒有什麼韜略,卻是個慷慨之人,名聲在外。“及時雨宋公明”的名聲在江湖上如雷貫耳,幾乎都成了一個全國通的“綠卡”,被所有好漢敬仰膜拜。

宋江在江州法場被救後,被逼無奈上了梁山。宋江名聲很大,梁山的很多人都暗地裏聽從宋江調遣,名義上是晁蓋爲寨主,實際上晁蓋已經慢慢被宋江架空,除去劉唐,公孫勝與阮氏三兄弟外,幾乎沒人心中還有晁蓋這個哥哥。

在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晁蓋被史文恭射殺後,宋江成了山寨之主。宋江既然有賢德之名,對待手下兄弟也是十分好的,李逵、花榮、吳用等人也成了宋江的鐵桿粉絲,無令不從。

但梁山上仍然有幾個好漢很早就看透了宋江,認爲宋江名爲爲衆兄弟謀出路,實際就是想通過招安之計,使自己飛黃騰達。所以各自尋找脫身之計,接連離開宋江。那他們都是誰呢?

梁山上最早看透宋江的三人,一個得道,一個逍遙,一個成帝業!

水滸傳中梁山上最早看透宋江的三人分別是誰?

一個得道

梁山中第一個離開宋江的就要說入雲龍公孫勝了。公孫勝在水滸中可謂神通廣大,而且這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是在公孫勝的預料之中。如果不是公孫勝將生辰綱的事兒告訴晁蓋、吳用等人,估計都不會有這一出。樑中書爲給岳父蔡京賀壽,搜刮十萬貫金珠寶貝,命提轄楊志送往東京,號稱生辰綱。公孫勝認爲生辰綱是不義之財,便有意劫取。所以與晁蓋、吳用、劉唐、阮小二、小五、小七等人,再加上白日鼠白勝,一起灌醉楊志,劫取了生辰綱。

公孫勝不是一般的道人,有自己的理想與抱負,正如羅真人所說的“保國安民,替天行道”。他劫取生辰綱不是爲了當土匪,得財寶,大塊吃肉,大塊分金銀。而是想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而宋江雖然有“孝義黑三郎”的美名,但卻是一個一心想招安,投降朝廷的僞君子。所以在晁蓋死後,公孫勝便早早離開了梁山,回家侍奉老母,學道去了。當然公孫勝中途還回來幫助宋江等人攻下了高唐州,殺死了高廉。但羅真人走時曾有交代“逢幽而止,遇汴而還”,既然梁山易主,宋江又是個投降派,公孫勝只得繼續修道,不問世事。

一個逍遙

如果說水滸中誰最機靈,最忠義,很多朋友就會想到那個身輕如燕,義薄雲天的浪子燕青。燕青不但長得英俊,武功上乘,而且還有一個極爲靈敏的頭腦。在衆人拼死攻打南方方臘時,燕青輔助主人盧俊義征戰沙場。但等到了凱旋而歸時,燕青又急流勇退。

在徵方臘回軍時,梁山好漢已經元氣大傷,十損八九,只剩下寥寥數人。基本在朝廷之上已經毫無資本,淪爲任人宰割的境地。燕青認爲此次回京,必然會遭到朝廷奸臣排擠,不會有好下場。所以燕青準備退路,還告誡盧俊義不要貪戀功名。

水滸傳中梁山上最早看透宋江的三人分別是誰? 第2張

原著中寫道:只見浪子燕青,私自來勸主人盧俊義道:“小乙自幼隨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難盡。今既大事已畢,欲同主人納還原受官誥,私去隱跡埋名,尋個僻淨去處,以終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

可惜盧俊義不聽燕青勸告,只要回京覲見。而燕青如此聰明之人,必定看出了朝廷的腐朽與宋江急功近利之心。既然已經輔助盧俊義得了大功,現在盧俊義不聽,只得自己偷偷遠走。

當然也有傳說,燕青走後,與李師師浪跡江湖,雙宿雙飛,一個逍遙自在。可惜的是盧俊義被高俅用毒計害死,跌落淮河之中。不聽燕青之言,悔之晚矣。

一個成帝業

想來梁山一夥,有的要招安,有的要出家,有的要學道,有的要隱退,但如果說結局最好必是李俊了。作爲宋江的鐵桿粉絲,李俊投奔了梁山。李俊綽號混江龍,自然是好水性,在水泊中管理水軍重任。與陸軍兵馬相比,水軍更加大展神威,多次擊敗朝廷的征剿。如果不是這八百里水泊,估計單憑梁山這點人馬難以與朝廷爲敵。而李俊又正是梁山的水軍統帥,掌管所有水中軍事。

李俊不但武功了得,而且頭腦也極其敏銳。在招安前李俊十分看重宋江,可惜在招安後,宋江的所作所爲根本只是想着朝廷請功封賞,對待兄弟沒有一絲留戀。李俊在征戰方臘後,也早已看清了朝廷的臉目,所以心生隱退之意。

他假裝中風,不能行走,於是建議宋江率軍先行,不要耽誤了班師回朝的日期,並且要求留下童家兄弟照顧自己,等病痊癒後再回京找宋江等人。宋江此時已經是心亂如麻,求功心切,自然沒有懷疑,於是答應了李俊的請求。

而誰又能想到,在大部隊走後,李俊居然帶着兄弟們遠洋出海,最後竟成了一國之主。

原著中寫道:且說李俊三人竟來尋見費保四個,不負前約,七人都在榆柳莊上商議定了,盡將傢俬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爲暹羅國之主。童威、費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職,自取其樂,另霸海濱,這是李俊的後話。

以上三人都是看清了朝廷,看透了宋江,最後選擇急流勇退之人,並且各自善終,確實難得。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