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揭祕:鴉片戰爭爲何爆發?戰前林則徐撒謊致道光

揭祕:鴉片戰爭爲何爆發?戰前林則徐撒謊致道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數千年的中國封建歷史,在相當程度上,是一部謊言史。它靠着一層又一層謊言的支撐,度過了悠久而漫長的歲月。然而到了1840年,這個古老的帝國在鴉片戰爭的炮火中轟然倒塌,只是誰也沒有注意到,真正摧毀這個帝國的,或許不是英國人的洋槍洋炮,而是我們自己的謊言!

說起鴉片戰爭,人們的腦海中一定會呈現出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這位深受道光皇帝器重的欽差大臣,在虎門銷煙中不僅燒掉了數千噸鴉片,也消弭了孱弱不堪的大清帝國在世人面前的敗象。然而,如此自豪感並未持久,在煙霧尚未散盡之際就已經註定了一場更大的悲劇。有歷史學家指出,中英鴉片戰爭在本質上並不是一場軍事戰爭而是一場文化戰爭。是兩種全然不同的價值理念的戰爭。對此我深有同感。本文將從一個側面來闡述——“謊言”作爲中國封建專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維持專制獨裁的制度性手段,也是不斷促使王朝更替的政治性因素。從三國時代的趙高到隋朝的楊素,從宋朝的秦檜到明朝的魏忠賢,從清朝的文字獄到1957年反右後謊言的再度氾濫,在相當意義上來說,整個中國歷史就是一部不斷由謊言戰勝真話的歷史。更可悲的是,只有當謊言作爲“正常”語境才能維持這個龐大帝國的時候,“說謊者”已經不是柏拉圖眼中的“惡”者了。換句話說,任何在威權下苟活的人無論其品行優劣,說謊已成了某種“言語的基因”並形成了強大的集體無意識。

揭祕:鴉片戰爭爲何爆發?戰前林則徐撒謊致道光

無人否認,林則徐是一位正直清廉的好官,尤其是在大清帝國行將就木的腐朽之際,他的剛正廉潔之氣是何等的高貴。但林則徐依然不能擺脫威權之下謊言的困擾,他在虎門銷煙的同時,也本能地說些謊言。但就是這一系列的謊言,使得道光皇帝血脈高漲,龍威大震,並最終發佈聖旨:斷絕一切與夷人的貿易往來。於是鴉片戰爭的戰火開始蔓延。

1839年7月9日,九龍炮戰拉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緊接着9月17日的穿鼻海戰,首次交鋒的清軍以失敗告終。但林則徐在向道光皇帝的奏摺中卻吹噓到:“收軍之後,經附近漁艇撈獲夷帽二十一頂,內兩頂據通事認系夷官所戴,並獲夷履等件,其隨潮漂淌者尚不可以數計……查夷人撈起屍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傷者,尤不勝計。”道光閱後龍顏大喜,當即硃批:“可嘉之至……既已大張撻伐,何難再視兵威。”同時道光帝鼓勵林則徐要:“計出萬全,一勞永逸,”斷不可“稍形葸畏,示以柔弱。”

那麼實際情況又是如何的呢?據史料記載,九龍海戰,英兵無亡者,僅有四人受傷。哪來的“查夷人撈起屍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穿鼻海戰,英軍無人員傷亡,清兵則死亡15人,而中國水師29艘戰艦幾近全毀。但林則徐卻奏稱:“夷人有數十人中炮,紛紛滾跌入海。”。有學者指出,林則徐謊報軍情或許是輕信了屬下虛假的上奏。如此猜測也不可謂離譜,猶如當下統計數字層層上奏中普遍存在虛報一樣。但問題是,日後人們發現了林則徐當時的日記。關於穿鼻海戰,林大人是這樣記載的,從海中撈取的“夷帽”並認定“斃敵”的人數是十一個,但在給道光帝的奏摺中卻變成了二十一人。這多出來的十人無疑是林則徐有意加上去的。

揭祕:鴉片戰爭爲何爆發?戰前林則徐撒謊致道光 第2張

如此輝煌的戰績通過奏摺被送到了紫禁城,原本無心交戰的道光帝被頻傳的捷報所激揚。於是戰爭向縱深發展。同時謊言還在繼續。1841年3月18日,英軍攻入廣州,由於前面的戰鬥清軍屢戰屢敗,士氣低落,所以未戰先潰,但此時的新任參贊大臣楊芳在奏章裏對失敗絕口不提,反而說已屢敗英軍,唯恐其逃竄云云。1841年5月初,各地援軍相繼抵粵,道光幾次發出激昂聖旨“分路兜剿,務使該夷片帆不留”,21日,奕山下令對英軍艦船火攻,英軍略受損失。但清軍卻損失慘重,但奕山給道光帝的奏摺中不僅對失敗隻字不提,反而滿口胡言宣稱打了大勝仗,並說英軍舉白旗乞和。道光得知龍顏大喜,並下旨允許其求和。

然而當定海失守之後,一直被矇在鼓裏道光終於發現,他的那些鐵桿部下,包括林則徐在內的欽差大臣們用謊言編造出來的故事,使他在被不斷愚弄之下一次次誤判大局,致使鴉片戰爭不斷升級乃至大清帝國最終淪亡。儘管道光曾祕諭當時的司法部長黃爵滋親赴前線暗中探實,但在一個以謊言構築起來的行政系統面前,黃爵滋亦無力爲之,他最終給道光帝奏摺中只能無奈地採用當地官員的說法,因爲謊言在當時已經成爲慣用的行政語言。據史料記載,在鴉片戰爭期間,各級官員上報的“夷兵”被清軍“擊斃”的數目至少高於實際數目十倍以上。作家麥天樞在《昨天——中英鴉片戰爭紀實》一書中這樣寫道:從這些虛假的數字看,“整個英國艦隊就應該潰不成軍、難以爲繼了。戰爭是最講究‘知己知彼’的。強敵面前,既不大知曉對方,又不大清楚自身,從決策的角度來看,拖拖拉拉稀裏糊塗地走向失敗,也是可以料定的了。”

由此可見,謊言籠罩下的鴉片戰爭是必敗無疑的。在高度強調全方位精確定位的近現代戰爭,何以在朽爛的帝國體制下靠謊言支撐?不僅如此,縱觀整個鴉片戰爭,除了謊言之外,清帝國本身的腐朽沒落也註定了他必將成爲自身的掘墓人。據記載,清朝末年:“督撫不理兵政,武將不事營務,官兵不事操練,甚至皇帝親臨檢閱的軍隊,在萬目睽睽之下,還有‘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墮地’的笑話。”可悲的還在於,戰爭已迫在眉睫,而那些本已羸弱的清兵卻:“沿途劫奪、捶撻貧民……兵將不相見,遇避難百姓,指爲漢奸,攮取財物。”更滑稽可笑的是,在面對強大的、現代化的英軍面前,清指揮官居然還以三國時期的曹操和諸葛亮的戰術爲楷模,如讓一羣士兵在炮臺上轉圈以造成人數衆多的假象。然而在望遠鏡和大炮面前,這些不幸的清兵在英軍準確無誤的炮彈圍剿下粉身碎骨。如此駭人聽聞的國況,即便有一百個錚錚傲骨的林則徐也挽救不了大清帝國淪亡的命運。

揭祕:鴉片戰爭爲何爆發?戰前林則徐撒謊致道光 第3張

逝者已往矣,但往事並不如煙。對鴉片戰爭過度的民族羞辱感,並不能消弭我們文化中至今不散的陰霾,比如謊言,比如潛規則,比如權力膜拜下的心靈萎頓和變態,並由此導致的種種不幸和災難……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