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抗日戰爭 > 名媛化妝盒改成募捐箱:重慶大轟炸的抗戰記憶

名媛化妝盒改成募捐箱:重慶大轟炸的抗戰記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抗戰時期,一位住在重慶的美國記者如此看待重慶人:“1931年至1941年,重慶的脈搏裏跳動着戰時全民族的力量。”這個記者叫白修德,這句話出自他的書籍《中國的驚雷》。

大約70年後,一位中國媒體人在採訪抗戰歷史時,這樣評價重慶:“重慶人特別了不起……炸不毀重慶,就沒法摧毀這個民族。”這個人是崔永元,這話是他製作紀錄片《我的抗戰》時所說。

是的,抗戰把整個中華民族凝聚成一股繩。而重慶和重慶人,則是讓繩子絕不會散開的那個繩結。現在,來看看普通重慶市民的抗戰故事吧。

  三峽博物館重開抗戰展廳

展廳重新規劃陳設了“戰時首都”、“統戰舞臺”、“東方堡壘”、“不屈之城”、“勝利之城”五大展區,通過300餘件文物及數百幅老照片,向市民講述這段重慶的抗戰歷史,其中不少都是首次公開。

  進入防空洞需要用通行證

“大轟炸”時期,要想進入防空洞躲避需要“通行證”。本次展覽中,王安娜使用過的“防空洞出入證”首次現身。她是來自德國的著名反法西斯女戰士。

王安娜是第一位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的外國女性。三峽博物館研究部助理管理員黃河說,在抗戰期間,王安娜曾協助宋慶齡、鄧穎超在雲南往重慶運送軍火。並多次利用她的德國人身份,掩護中國士兵逃脫敵人“虎口”。

名媛化妝盒改成募捐箱:重慶大轟炸的抗戰記憶

展櫃中的“防空洞出入證”保存完好,上面除了貼有王安娜的照片,還有身份、日期等信息

當時,還有多種進出防空洞的證件,有票據形式、徽章、臂章,還有紙條形式的防空洞出入證件。

當時進入防空洞爲何要用“通行證”?黃河說,這是爲了市民更有秩序地躲避轟炸。而王安娜的出入證規格較高,配給有一定身份的人士。

  重慶大轟炸攝影冊

1940年到1943年,正是國共合作時期。著名新聞紀錄電影攝影師程默,在八路軍重慶辦事處任聯絡員,同時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師,也是重慶衛戌司令部空襲救護委員會的攝影顧問。本次展覽首次展出了程默在1941年集中拍攝的《重慶大轟炸》攝影冊。

黃河說,這本攝影冊是程默在25歲時拍攝的。我們看到,這本用舊式穿繩法裝訂的硬皮面相冊裏,雖然很多照片已泛黃,但基本保存完好,照片上用毛筆小楷標註了拍攝時間、地點以及日本飛機轟炸的目標和對象。這些珍貴的照片成了揭露日軍侵華罪行的有力證據。

  “抗戰必勝募捐專用箱”

本次展覽中,有個“抗戰必勝募捐專用箱”是第一次公開展出。黃河說,這是用一個化妝盒改裝而成的,從化妝盒的質地來看,應該是當時重慶的一個名媛用過的。

“這個募捐箱可以說是重慶人民全民抗日的最好寫照。”黃河說,哪怕是重慶大轟炸最嚴重的時期,重慶人也一點沒退縮。

當時重慶有很多募捐活動,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都在盡最大的努力支持抗戰。1939年3月,中國空軍出版社發起義賣購買義賣號飛機充實國防。當月,重慶各界獻金170多萬元。

之後的1940年,重慶還發起籌獻劇人號、記者號、中學生號等一元獻機運動。

1940年,全國春禮勞軍運動,重慶市民踊躍捐款,先後獻代金60多萬元,並有大量禮品,其他各省市共獻代金僅20多萬,重慶佔了全國總數的75%……

黃河說,當時,重慶的房屋是木質的,日軍開始轟炸後,不少主要街道房屋被燒爲灰燼。很快,重慶人民掌握了利用城內崖石間大山洞防空襲的技巧。

爲生產抗戰急需物資,很多工廠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敵軍飛機在天上盤旋,地下工廠照樣生產。廠房被炸了,就在山洞、隧道里建臨時廠房。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