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抗日戰爭 > 東北抗戰名將唐聚五:自籌槍彈堅持冀東抗戰

東北抗戰名將唐聚五:自籌槍彈堅持冀東抗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聚五,字甲洲。1899年生,吉林雙城(今黑龍江省雙城市)人。18歲投身軍旅,後入東北講武堂學習軍事。畢業後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任東邊鎮守使署步兵第一團中校團副,駐防遼寧省鳳城縣。事變爆發,駐守鳳城的第一團團長姜全龍及所屬二營400餘名官兵不及提防,束手被俘。姜全龍旋即投敵。唐聚五時因公務正在鄉下,驚聞鳳城事變,連夜趕到山城鎮向鎮守使於芷山請示對策,不得要領,遂冒險乘車去北平,面謁張學良彙報一切。張學良委任唐聚五爲步兵第一團團長,令其收整舊部,等待時機,守住東邊一隅。

唐聚五受命後返回一營駐地桓仁縣,收集原一團兵馬,號召全團官兵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迎擊日本侵略者的進犯。10月,於芷山公開投敵,將所部改稱“東邊保安司令部”,其轄下的第二、三團及騎兵團也相繼附逆。鑑於東邊地區形勢惡化,唐聚五與結拜弟兄、桓仁縣公安大隊長郭景珊商定,先後聯絡了寬甸,輯安、岫巖、新賓、通化等地軍政人員及同學、友好,祕密醞釀抗日。不久,張學良又派黃宇宙來到桓仁,輔佐唐聚五。

1932年3月21日,唐聚五奉張學良手諭,在桓仁宣佈成立“遼寧民衆自衛軍”,被公推爲總司令。4月2日唐聚五毅然率遼東14縣軍警、民衆起義,成立遼東“民衆自衛軍”。遼東十餘縣方圓數千裏均在其控制之下。

東北抗戰名將唐聚五:自籌槍彈堅持冀東抗戰

4月21日,以唐聚五爲總司令的遼寧民衆自衛軍在遼寧省桓仁縣師範學校舉行隆重的抗日誓師大會。會場內外,人山人海,氣氛熱烈。大會主席臺左右懸掛着一副四言對聯:“滌盪達虜,還我河山。”唐聚五在如雷的掌聲中,熱淚盈眶,聲音鏗鏘,登臺發表演說。他激動地說:“天下事最痛心者莫過於亡國。日本強佔我東北三省,生靈倍遭塗炭。凡有民族氣節者,怎能容敵猖獗!今天我們成立民衆自衛軍,就是肩負光復祖國山河的重任。寧可毀家紓難,也要與日軍血戰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說到這裏,只見唐聚五取出佩刀,劃破中指,用鮮血書寫了“殺敵討逆,救國愛民”八字對聯,全場無不感動。“打倒日本強盜”“還我山河”的喊聲響成一片。

遼寧民衆自衛軍下編18路軍,分別以郭景珊、李春潤、王鳳閣、樑福、孫秀巖等人爲各路軍司令,總兵力達4000餘人。

民衆自衛軍成立後,首先發兵攻取通化。於芷山聞報,急率僞軍來奪,另有安東、旅順等地日本武裝警察200人也來參戰。唐聚五佈陣城外,在過道河子將來犯的日本警察隊團團包圍。3天以後,敵人斷糧斷水,不得不派代表乞和。唐聚五派員同日本駐通化領事館官員簽字,自衛軍才解除包圍,日本警察隊逃往柳河。

在自衛軍攻取通化的同時,第六路軍李春潤部也一舉光復了新賓縣城。接着,輯安、撫松、臨江、柳河、寬甸等縣也相繼攻克,自衛軍的勢力延及遼東13個縣。

6月以後,自衛軍在遼東廣闊的土地上主動出擊,先後經歷大小戰役百餘起,收復縣城10餘座,殲滅大批日僞軍,繳獲一批武器彈藥及其它軍事物資。自衛軍的聲威震懾敵膽。遼東各地的愛國民衆,青年學生以及大刀會、紅槍會、民團、綠林武裝等紛紛來投,自衛軍最盛時總人數達10萬,下編37路軍,13個大(支)隊。同時,建立起以通化爲中心,西連新賓,南接桓仁,東控沿江,北至柳河的抗日武裝基地


8月15日,唐聚五在通化主持召開各路司令、縣長及總部各部門負責人蔘加的會議,根據張學良的指示,立即成立遼寧省臨時政府,任命唐聚五爲代理省主席,晉升爲陸軍中將兼東北民衆抗日救國義勇軍第二軍總指揮、遼寧民衆自衛軍總司令。當時下轄7個方面軍,兵力約15萬人以上,但這些抗日武裝還是被日寇調集的大量兵力打敗。

8月以後,自衛軍各部掀起了更大規模的武裝抗日鬥爭。其主攻目標之一是襲擾沈(陽)海(龍)鐵路,先後摧毀了清源縣城外圍的數座據點,並對海龍縣發起多次攻襲。同時自衛軍還發起攻打於芷山老巢山城鎮的戰鬥,曾一度衝入城內,沉重打擊了於芷山等漢奸的囂張氣焰。自衛軍的另一主攻目標是沿鴨綠江一線的臨江、寬甸等地,不斷襲擾敵人據點,斷其交通,使敵人龜縮城內,不敢與自衛軍對敵。


唐聚五於戎馬倥傯之中,不忘身負遼寧省臨時政府代主席的重任。他嚴飭各部遵守軍紀,不得擾民,並組建一支憲兵隊,發現違紀問題及時處理,使自衛軍與民衆關係融洽,一致抗戰。他爲降低稅收、反對苛政,保護春耕,發展生產,特頒佈《財政稅收施行大綱》,按“九·一八”事變前的標準降低稅收30%左右。還要求各部隊在戰事之餘幫助當地民衆春耕,不得徵用農耕馬匹,受到民衆的交口稱讚。爲了發展教育事業,他在通化創辦一所高級中學,對自衛軍陣亡官兵及貧苦百姓子弟免費招收。他還對缺吃少穿的貧苦孤寡百姓,多次撥款救濟,設立賑務處,專門負責賑濟災民、難民事宜。

由於唐聚五實施了一系列救國愛民的措施,爲民衆辦好事,使自衛軍得到廣大民衆的擁護和支持。許多青年人踊躍從軍,地方士紳、商民積極捐款獻糧,還有些愛國人士不惜毀家紓難,幫助自衛軍作戰。

10月,日僞軍在飛機、重炮掩護下,北由瀋海路,南起鴨綠江,西從撫順、本溪,對遼東地區進行空前的大“討伐”。唐聚五部署各路軍分頭阻敵。各路官兵在彈藥匱乏、後濟無援的情況下堅持苦鬥,給來犯之敵以沉重打擊。但由於這支隊伍自成立以來,一切武器、彈藥、糧食、服裝等軍用物資,幾乎全靠自籌或從敵人手中奪取,加之轉戰經年,彈藥所剩無幾,終於抵擋不住日僞軍的猛烈攻勢,傷亡十分慘重。爲避免更大犧牲,唐聚五下令各路軍向撫松轉移。

這時的撫松自衛軍將領畏於敵勢猖獗,產生降敵之念,準備扣押唐聚五以投靠日僞。唐獲知內情後,部署各部向熱河撤退,自己則輕裝簡從先赴北平,面謁張學良彙報軍務。

唐聚五雖然歷經挫折,仍矢志不渝,繼續轉戰遼寧、熱河、冀中等地,英勇抗日,又相繼參加了熱河和長城抗戰。“塘沽協定”簽字後,自衛軍受到南京國民政府歧視,縮編成一個團,一大批老弱傷殘士兵被一腳踢開。唐聚五悲憤交加,辭去軍職,寓居北平。

東北抗戰名將唐聚五:自籌槍彈堅持冀東抗戰 第2張

1937年“七七”事變後,唐聚五請纓再上戰場。7月23日被任命爲東北遊擊司令,授陸軍中將銜。但蔣介石卻不撥一兵一卒,一槍一彈。唐聚五沒有氣餒,8月3日率部北上,進入太行山區,特意拜見十八集團軍總指揮朱德,請求援助。

自己又聯絡舊部拉起了一支武裝,挺進冀東前線,與八路軍並肩作戰。在冀東,與八路軍冀東軍分區負責人李運昌、蘇梅、李向之、陳羣等人相處甚洽。他虛心學習八路軍的游擊戰術,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率領游擊隊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

1939年5月,日僞軍對冀東地區進行瘋狂大掃蕩。八路軍冀東軍分區化整爲零,部隊主力轉移到長城外和豐潤縣境,留下李向之率留守人員配合唐聚五部就地堅持鬥爭。5月17日夜,唐聚五獲知敵人要來搜山,考慮李向之正在患病,縣大隊還有傷員,不宜突圍硬拼,主張分散隱蔽。李向之同意後,唐聚五率幾人登上馬蹄峪山。

5月18日清晨,唐聚五等在長城腳下遷安縣柳溝浴村與日軍遭遇,在平臺山被包圍,幾經突圍未成,身負重傷後仍頑強指揮戰鬥,最後壯烈犧牲。時年40歲。

唐聚五犧牲後,八路軍冀東軍分區舉行了隆重追悼會。《新華日報》發表社論,深切悼念這位民族英雄。南京國民政府追授他爲陸軍上將。

國民黨軍政要員在重慶爲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馮玉祥將軍和孫科以及東北名人李杜、莫德惠、劉尚清分別送了輓聯。

馮玉祥的輓聯是:

氣壯山河,忠光簡冊;

早復東北,告慰英靈。

孫科的輓聯是:

忠烈壯千秋,自有殊勳騰上國;

乾坤存正氣,那堪揮淚吊忠魂。

1940年2月12 日,中國共產黨《新華日報》發表了《追悼唐聚五將軍》的社論,對其抗日救國業績和英勇犧牲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表示沉痛的哀悼。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