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陳友諒的軍隊幾乎達到了60萬,爲何卻在洪都之戰輸了?

陳友諒的軍隊幾乎達到了60萬,爲何卻在洪都之戰輸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話說元末兩大梟雄朱元璋和陳友諒爲了爭奪“帶頭大哥”,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結果陳友諒經過幾次大敗後,退守武昌,但並沒有從此消沉,而是在勵精圖治,經營着他的地盤。一是摧富益貧。將富人的財產和土地平均分給貧苦農民,做到有衣同穿,有地同耕,有飯同吃。

二是屯田積糧。大力開拓荒田,大興水利,廣大士兵戰時爲兵,閒時爲民,大力重視糧食生產。三是大力擴軍。因爲有了糧食,陳友諒提出當兵就有糧食補給的條件很誘人,因此,很快,陳友諒的軍隊進入了跨越式發展,很快達到了60萬。這個數量是朱元璋望塵莫及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陳友諒的軍隊幾乎達到了60萬,爲何卻在洪都之戰輸了?

朱元璋向安豐進軍,露出了致命的“命門”。陳友諒那雙洞若觀火的雙眼早已把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也正是因爲這樣,他沒有再猶豫,馬上傾盡自己60萬大軍,向朱元璋進軍,他把攻擊的目標選在了洪都(也叫龍興)。

事實上,朱元璋命門真正所在是集慶,如果此時陳友諒直接揮師向集慶進軍,那麼,這將是對露在外面的朱元璋的命門致命一擊。然而,陳友諒在這個關鍵時刻,卻沒敢直接打朱元璋的七寸,而是選擇了試探性地打朱元璋的“三寸”洪都。

集慶空虛,爲何陳友諒不攻打,反而繞道攻擊洪都呢?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陳友諒被朱元璋打怕了。陳友諒想退而求其次,通過拿下洪都來提振自己的信心。然而,陳友諒不會料到,就是因爲這個錯誤的軍事決定,導致的結果是白白錯失了一舉擊潰朱元璋的戰機。

因爲洪都守將叫朱文正。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雖然剛剛二十出頭,但擁有的官銜卻不小——大都督。他雖然遺留下紈絝子弟的放蕩不羈和風流倜儻,但關鍵時刻卻是個錚錚鐵骨的硬漢。此時他在洪都擁有的兵馬不足一萬。一萬VS六十萬,六十打一,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PK,這是一場實力懸殊太大的比賽。也正是因爲這樣,陳友諒站在“巨無霸”的戰艦上,豪情滿懷,激揚文字,指點江山道:“踏平洪都,直搗集慶,擊潰朱元璋。”

陳友諒的軍隊幾乎達到了60萬,爲何卻在洪都之戰輸了? 第2張

對此朱文正卻以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堅決回擊道:“NO。洪都不是你想來就能來,想走就能走,想擺平就能擺平的。”說完這句話,他立即來了個雙管齊下。一是統一思想、提振信心。他迅速召集部將進行了緊急總動員,提出了“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口號。

在他的感染下,衆人紛紛表示,誓和洪都共存亡,誓展朱軍雄風,誓死保衛洪都。二是明細分工、明確責任。他派大將鄧愈扼守洪州的要道撫州門,趙德勝守宮步、士步、橋步三門要地。派薛顯守章江、新城二門。牛龍海守琉璃、精臺二門。朱文正自己率兩千精兵全面指揮,全盤調動,支持配合各部。

朱文正剛部署好,陳友諒的大軍已吹響了總攻的集結號。陳友諒之所以敢誇下海口,一是擁有壓倒性的兵力,二是擁有超級鉅艦等先進設備和武器,三是擁有“水漫金山”攻克太平的歷史記錄。細心的讀者都記得,上一次陳友諒之所以能攻克太平,利用的是江水上漲,從船上直接領導架梯攀附城牆,很快把太平給踏平了。因此,這一次陳友諒也準備來個故伎重演,對洪都也採取相同的辦法。

然而,陳友諒一到洪都城下才發現自己想得太美,太天真了。他太低估朱元璋的能力了。朱元璋吸取了太平被攻破的教訓,對洪都果斷地採取了“退它三尺又何妨”的措施,拆毀了原來的城牆,改爲離江退後三十步開外修築新城牆。這樣一來,陳友諒想再利用鉅艦登城的計謀被朱元璋一招料敵在先率先防範住了。

投機取巧是沒門兒了,陳友諒只好棄船登岸和朱文正展開真槍實彈的攻防戰。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