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從五場戰爭分析,西魏是如何戰勝東魏,促進統一進程的?

從五場戰爭分析,西魏是如何戰勝東魏,促進統一進程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西魏,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534年,在內亂外患的打擊下,曾經統一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由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帝國,轟然坍塌。帝國被一分爲二:一是雖由元善見爲帝(即魏孝靜帝),但實權由權臣高歡(496年—547年)控制的東魏(534年―550年),一是雖由元寶炬爲帝(即魏文昭帝),但實權由權臣宇文泰(507年—556年)控制的西魏(535年―556年)。二國爲爭奪土地、民衆、財富,屢屢爆發戰爭。小規模戰爭,不可勝數。大規模的戰爭有五次,即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邙山之戰和玉璧之戰。

從五場戰爭分析,西魏是如何戰勝東魏,促進統一進程的?

一、小關之戰

此戰亦稱“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之戰”。

536年,西魏關中地區爆發嚴重天災,農業歉收,糧食匱乏,出現人吃人的現象。歲末,高歡乘西魏軍民飢疲之機,發動戰爭。他兵分三路:大都督竇泰率步騎萬餘直趨潼關,司徒高敖曹率軍攻上洛(今陝西商州),高歡率軍自晉陽赴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南)。

537年正月,高歡屯軍蒲阪,在黃河上搭造三座浮橋,揚言渡河。宇文泰率軍進抵廣陽(今陝西臨潼北)。面對東魏三路進攻,西魏將領大多主張分兵迎擊。宇文泰認爲,高歡極有可能虛張聲勢。他真正的目的,應是牽制西魏軍主力,使竇泰軍得以乘虛西入。因此,宇文泰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先消滅竇泰部。

從五場戰爭分析,西魏是如何戰勝東魏,促進統一進程的? 第2張

爲迷惑東魏,宇文泰揚言欲保隴右,佯裝退還長安。暗地卻率軍東出,日夜兼程,於十七日晨抵達小關(今陝西潼關東)。竇泰聽說宇文泰軍突至,自恃驍勇,率部冒進。宇文泰利用牧澤(今陝西華山北麓)有利地形,四面設伏,引誘竇泰部進入澤中。竇泰部陷入泥淖,不得馳突。西魏軍萬弩齊發,竇泰軍死傷大半。竇泰也身中數箭,他料知無法脫圍,自刎而死。

高歡聞竇泰軍敗,只好撤去浮橋,退回晉陽。高敖曹部雖攻陷西魏上洛城,因恐孤軍深入,也緊急撤軍。

二、沙苑之戰

537年閏九月,西魏軍主動出擊,接連攻克恆農(今河南三門峽市)等郡。

高歡起兵二十萬,由壺口(今山西吉縣西)直趨蒲津(今山西永濟)。意圖渡黃河、洛水,進屯許原(今陝西大荔南)西,直攻長安。同時,命高敖曹部出河南,迎戰西魏軍。宇文泰部不過萬人,只好匆忙入關,至渭水南迎戰高歡。

戰前,薛琡向高歡建議,西魏連年饑饉,糧食匱乏。只需堅壁固守,西魏軍民自會飢困而死,可不戰而降。高歡不從,率軍從蒲津渡過黃河,直趨長安。

高歡率軍攻西魏華州失利,只好轉渡洛水,駐紮許原西。宇文泰擔心,若東魏深入西魏腹地,恐民情有變。於是不待援軍抵達,就果斷率軍出擊。

宇文泰率部渡過渭水,到達沙苑(今陝西大荔南洛水與渭水之間),距高歡軍僅六十里。

宇文泰採納李弼的建議,在沙苑東十里一名渭曲的地方設伏,出奇兵制勝。宇文泰命西魏軍背水列陣,李弼、趙貴部分別埋伏在右邊、左邊。

東魏將領侯景建議,將部隊分爲前、後兩軍,相繼而進。斛律羌舉建議:宇文泰既在沙苑,長安必定空虛。可分軍與宇文泰相持,另選精騎突襲長安。二人的建議,都被高歡否決。

從五場戰爭分析,西魏是如何戰勝東魏,促進統一進程的? 第3張

兩軍接戰後,東魏軍自恃人數佔絕對優勢,隊列散亂。西魏軍伏兵四起,東魏軍不備,頓時驚慌失措,奔走逃亡,在戰場上被殺死六千餘人。

高歡本想整軍再戰。可張華原巡視軍營後,發現將士多已逃亡。高歡無奈,只得率餘衆逃竄。到河濱後,西魏追兵迫近。東魏軍急於逃生,躍入河中,多被溺斃。此役,東魏喪甲士八萬人,棄鎧仗十八萬件,國力、軍力遭到嚴重削弱。

西魏戰勝後,洛陽、梁州、滎陽等原東魏州郡,紛紛望風投降。東魏再無法隨意侵入關中。東、西魏的主戰場,也轉移到河東(今山西)和河南境內。

三、河橋之戰

河橋故址在今河南孟縣西南、孟津東北的黃河上。西晉杜預以孟津渡地勢險要,始建浮橋於富平津,世稱河橋。

538年,東魏大將侯景出兵,奪還南汾、潁、豫、廣四州。然後,侯景會同高敖曹部圍攻金墉城(今洛陽東),高歡也率軍前往助戰。

西魏文帝元寶炬與宇文泰親率軍援救金墉。八月,西魏軍抵達瀍水(今洛陽南)。侯景軍撤圍而退。宇文泰率輕騎追至河上。侯景回軍,與西魏軍激戰。

交戰不久,宇文泰的坐騎被侯景軍射中倒斃,宇文泰跌落在地,左右逃散,僅都督李穆隨護身旁。東魏軍追至,李穆設計,用馬鞭狠抽宇文泰,厲聲叱罵他,命他歸隊作戰。東魏軍竟誤認爲宇文泰是普通士兵,遂驅馳而過。李穆趁機以馬授宇文泰,逃回營中。

侯景初勝,以爲西魏軍敗退,不會返回再戰。不料西魏軍稍作整頓,就回師再戰。侯景軍不備,迅速被西魏軍擊潰,侯景遁逃。高敖曹自恃勇猛,與西魏軍鏖戰。他殺出重圍,逃至河陽南城。守將高永樂因與高敖曹有矛盾,閉城不納。高敖曹躲在橋下,被西魏追兵殺死。

從五場戰爭分析,西魏是如何戰勝東魏,促進統一進程的? 第4張

河橋之戰,東魏士卒死傷數萬計。號稱“項羽再世”“南北朝第一猛將”的高敖曹戰敗被殺,令東魏震動。

隨後,高歡親督大軍與西魏軍激戰。當時大霧瀰漫,西魏軍左、右翼獨孤信、趙貴部戰鬥不利,又不知主帥所在,誤以爲戰敗,率先逃跑,後軍李虎等部也隨之潰逃。西魏軍無力再戰。宇文泰命長孫子彥固守金墉,自歸長安。

四、邙山之戰

543年,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因妻子被高歡之子高澄調戲,懷恨在心,投降西魏。宇文泰率軍接應,並進犯東魏。高歡親率十萬大軍至河北抵禦。

宇文泰軍退居瀍上,令軍士駕舟縱火,欲焚燬河橋,阻止高歡軍渡河。東魏將領斛律金派人駕小船百餘艘,攔截敵船;同時用鐵鏈橫河,系以長鎖,釘在兩岸,使敵火船無法靠近,保住了河橋。

高歡軍過河後,佔據邙山有利地形。宇文泰親率精銳,乘夜色奔馳四十里,欲偷襲高歡軍。東魏軍早就列陣,以逸待勞。東魏猛將彭樂不等西魏軍列陣,便率數千精騎發動猛攻。西魏軍大敗,衆多王公貴族、臣僚將士被俘,士卒死傷近六萬餘人,精銳喪失殆盡。

彭樂急追宇文泰不捨。宇文泰見無路可逃,就勸彭樂說:“癡男子,若我今日被擒殺,你日後再憑什麼立功呢?”彭樂感覺有理,竟放了宇文泰。戰後,彭樂被告發私放宇文泰。高歡大怒,拔出佩劍,按住彭樂的頭,象徵性的砍了三次,終未殺他,勒令他今後效力贖罪。

五、玉璧之戰

546年十月,高歡率軍圍攻玉璧(今山西稷山西南太陽鄉白家莊村)。此地是東魏侵入西魏本土的必經之地,故高歡勢在必得。

從五場戰爭分析,西魏是如何戰勝東魏,促進統一進程的? 第5張

東魏軍晝夜不息地或用攻城車撞城,或築起土山,向城內拋石射箭,或挖掘十條地道。西魏守將韋孝寬用布做成幔子,罩到攻城車上。風鼓布幔,攻城車受阻。東魏軍在竹竿上綁縛鬆麻,點火焚布燒樓。韋孝寬就命兵士用長鉤鉤竿,撲滅火焰。在城內修築高臺,與東魏軍對射。挖掘塹壕,截斷地道。東魏軍再挖二十條地道,中施樑柱。然後縱火燃燒,木柱燒折,城牆隨之坍塌。韋孝寬準備很多大木,隨時在崩陷處豎立柵欄,進行抵禦。

東魏軍苦攻五十多天,戰死及病故者約七萬人,屍首埋成了一座小山。將士們皆疲憊不堪,士氣低落,高歡也“智力皆困,因而發疾”。爲鼓舞士氣,他強撐病軀,大宴諸將士。大將斛律金歌舞助興。他吟唱的,就是後世熟知的北朝民歌《敕勒川》。

高歡無計可施,且將草將盡,西魏援軍將至,只好解圍撤軍。回到晉陽不久,高歡就病故了,時年五十二歲。

總結

東、西魏之間的戰爭持續十餘年之久,給社會、人民帶來極大的破壞和困苦。史書記載: “東西分裂,連年戰爭,河南諸郡鞠爲茂草,公私困竭,民多餓死。”對東、西魏來說,上述戰爭都是爭權奪利的非正義戰爭。權、利,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在連綿不斷兵火連天的戰亂中,受苦受難的,永遠是百姓。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不過,從結果看,北方的這些戰爭、紛亂,在客觀上也確實促進了統一的進程。西魏戰勝東魏,以及後續的北周戰勝北齊,也算是爲隋朝最終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