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阿蘇夫會戰:兩大軍事天才的強強對決

阿蘇夫會戰:兩大軍事天才的強強對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187年穆斯林軍隊奪回了被基督徒佔領八十八年的“聖城”耶路撒冷,十字軍運動的宗教基礎蒙受沉重打擊。成就這一功業的是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的傳奇英雄薩拉丁

薩拉丁是庫爾德族的穆斯林,青年時代跟隨叔父在埃及作戰。經過多年征戰,薩拉丁建立起阿尤布王朝,控制了埃及、敘利亞和兩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重新整合了伊斯蘭世界,並發動發動聖戰抵抗十字軍。

薩拉丁的仁慈

1187年的哈丁戰役,薩拉丁率軍大敗基督教軍隊,其後收復了耶路撒冷。然而,薩拉丁與衆不同之處是軍事才華之外的仁慈和騎士精神。1099年十字軍攻陷攻克耶律撒冷時大開殺戒,薩拉丁卻大赦基督徒,免去了大量窮人的贖金,部分交了金額極低的贖金的平民也被釋放。

軍事史學家富勒對薩拉丁有如下的評價:“最值得欣賞的,還是他的人性,薩拉丁經常對對手表現出騎士風度……,在那個法蘭克人認爲食言背信並不算有失榮譽的時代,他這種風度更加難能可貴。”

不過,薩拉丁的輝煌勝利並不能保證穆斯林坐擁聖城安穩如山,基督教世界迅速作出了反應。

阿蘇夫會戰:兩大軍事天才的強強對決

獅心王與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法蘭西國王“尊嚴王”腓力二世以及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這三位著名君主聯手發起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但天有不測風雲,最先出發的腓特烈在小亞細亞的一條河流中不幸溺斃,手下大部分軍隊於是返回德國。

英格蘭、法蘭克軍隊以及少數德意志軍人合力拿下了穆斯林控制的阿卡城,十字軍內部卻爲贏得的戰利品爆發矛盾。腓力二世由於健康不佳,更因受挫於理查,一怒之下回國,但他留下了一萬人的兵力。現在十字軍三大統帥中只剩“獅心王”理查獨自面對氣勢正盛的薩拉丁。

理查作爲金雀花王朝開國君主亨利二世的第三個兒子,在年少時期受過嚴酷的騎士訓練,這爲他日後馳騁沙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理查深得母親阿基坦公爵埃莉諾的厚愛,擁有廣大的法國領地。

亨利二世統治末期,金雀花王朝經歷了一系列的動亂。理查爲與其父鬥爭,竟然向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效忠,亨利二世幾乎被氣死。1189年,理查如願以償登上了王位。爲準備十字軍東征,他大量賣官鬻爵(包括主教職位在內)、出售城堡,甚至揚言賣掉倫敦也在所不惜。

說起理查的軍事才華,毫無疑問,他是一位勇猛的戰士,相傳他曾將獅子的心臟從嘴裏取出而得到“獅心王”的美名。他深受普通士兵愛戴,能和他們同甘共苦,作戰時他總是衝鋒在前,身體力行地激勵戰士;但理查絕不是一介莽夫,他重視軍紀,能很好地指揮多兵種協同作戰,縱使他是一名騎士,也非常重視中世紀地位較低的弓弩手和步兵。

如果說薩拉丁是一個出色的戰略家,理查則是優秀的戰術家。因爲十字軍與穆斯林的宗教戰爭,兩人的較量命中註定。

阿蘇夫戰役:耐心、控制和把握時機

1191年8月22日,理查率領大約兩萬人的軍隊從阿卡城出發,沿着海岸線向耶路撒冷附近的雅法進軍。

十字軍遠道而來且不適應近東地區酷熱的天氣,補給供應是十分要緊的,因此十字軍的海軍在海上伴隨陸上的軍事行動。理查不希望十字軍重演在哈丁戰役的悲劇,因此放慢了行軍速度,嚴格安排作息時間。由此可以看出,英格蘭國王行軍作戰的能力遠在哈丁戰敗的耶路撒冷國王居伊之上。

穆斯林軍隊擁有着機動性和騎射的優勢,薩拉丁統領着三萬大軍,人數也比基督徒有優勢。薩拉丁當然不會任由理查自如的行軍,他採取跟隨的方式,並不斷地派遣輕騎兵騷擾理查的軍隊,理查軍中充當後衛的法蘭西人遭到了突襲,理查親自前來趕走了敵兵。

阿蘇夫會戰:兩大軍事天才的強強對決 第2張

理查調整了軍力配置: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兩大精銳來充當後衛部隊,其他騎兵和輜重安排在軍隊的中路,重步兵在兩翼掩護,相當於構建起了“盾牆”。由於是沿海岸線行進,軍隊的右翼不會受到攻擊,這一點也被理查敏銳的發覺了。穆斯林騎射手不斷地襲擾,但十字軍鮮有傷亡,理查巧妙地通過輪換步兵來緩解穆斯林騎射手帶來的壓力。

一位歷史作者曾評價道,“(查理軍隊的)陣列如此緊湊,如果把一隻蘋果丟進隊伍中,這隻蘋果不可能在不碰到任何士兵或戰馬的情況下墜落”。

到了9月7日,十字軍行軍至距離海濱城鎮阿蘇夫十公里遠的一片樹林。薩拉丁見自己之前的騷擾行爲收效不大,忍無可忍,發起了攻勢,騎射手們不斷地發射出箭矢,企圖擾亂十字軍的陣型,但理查的軍隊不爲所動,軍中弓手和弩手時不時予以還擊,反擊還很有效,因爲他們十字弩的射程比穆斯林的弓更遠。

薩拉丁的祕書伊瑪德丁.伊斯哈法尼曾記載到:“十字軍步兵列陣與騎兵前方,好似銅牆鐵壁,人人都披掛鎖子甲和軟甲(步兵穿着很厚的氈袍),以至於我們的弓箭經常失去效果——我曾親眼看見有士兵身中十箭卻若無其事地行軍。”

與此同時,十字軍的後衛部隊(即醫院騎士團爲主的部隊)遭到猛烈的襲擊,正如一位阿拉伯歷史學家的比喻,穆斯林軍隊“像睫毛包圍眼睛一般”圍住了基督徒大軍。受到了如此猛烈的攻擊,騎士們早已按捺不住,數次請命理查要求衝鋒。但是理查,作爲一名優秀的指揮官,認爲時機尚未成熟,他要求軍隊們聽到六聲號角纔可以發起衝鋒。他想後發制人。

醫院騎士人員傷亡並不大,但是騎士的自尊心使得他們無法忍受被動挨打的“屈辱”,他們率先發起了衝鋒。理查見勢,便沒有再固守之前的戰術。中路的騎兵們也發起了衝鋒,隨後便是雙方的近距離衝殺,這正是歐洲騎士的優勢所在。

理查本人奔走於各個需要支援之處,他彷彿受到了上帝的庇佑,所到之處,穆斯林無不聞風喪膽,如同天神下凡一般,令敵人望風而逃。十字軍中一名貴族在受重傷的情況下,依舊奮力搏殺,並大喊道:“理查,爲我報仇!”

戰場從阿爾蘇夫的山坡一直蔓延到哈姆拉的平原,薩拉丁見大勢已去,只得選擇撤退。戰場上遍佈屍體、兵器和破碎的旗幟等,戰鬥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十字軍的這場勝利鼓舞人心,他們損失了不到700人,相比之下,薩拉丁損失了7000餘人,包括32位埃米爾(阿拉伯國家的貴族)。

阿蘇夫會戰:兩大軍事天才的強強對決 第3張

兩位天才的比較

阿蘇夫戰役的勝利,首先要歸功於理查的軍事部署和審時度勢,十字軍在其帶領下,縱使內部有些許不和,但基本能維持嚴明的軍紀,理查所做的幾次調整,都是對症下藥。當醫院騎士發起衝鋒時,理查沒有固守原先的策略,而是隨機應變大膽進攻,不負“獅心王”的美名。

薩拉丁此戰慘敗,但損失尚不足動搖其根基。他不再和理查硬碰硬,而是展開所謂的“焦土策略”,再加上腓力二世在法國慫恿理查的弟弟約翰叛變,使得理查最終未能達成其戰略目標——奪回耶路撒冷。理查只能與薩拉丁握手言和,匆匆結束東征,回國處理叛亂。

有傳言說,二人簽訂和約後互贈禮物以表尊敬,書信交往頻繁,甚至約定三年後再戰,但這個諾言未能實現。理查後來曾將腓力二世打得掉入河裏,自己卻在1199年法國中部的一次小型圍城戰中箭,死於傷口感染。薩拉丁則早在1193年染病,死於大馬士革。

理查和薩拉丁都是那個時代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傳奇人物。理查軍事天賦過人,領導才能突出,戰場上勇猛無畏,是中世紀騎士國王的完美典範;薩拉丁奪回了耶路撒冷,此後聖城就一直在穆斯林控制之下,他更以慷慨寬恕的騎士精神贏得了基督徒的尊重。

兩個偉大統帥聯袂奉獻的阿蘇夫戰役,也將流傳萬世。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