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宋夏戰爭的第三戰:熙河元豐永樂城三戰定乾坤

宋夏戰爭的第三戰:熙河元豐永樂城三戰定乾坤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熙河之戰

宋神宗即位以後,任用王安石爲相,“奮然將雪數世之恥”,變法圖強,勵精圖治。熙寧年間向西攻取青唐吐蕃和角廝羅等政權,拓地兩千餘里,建立熙河路,對西夏逐漸開始佔據戰略主動。與熙河拓邊同時,宋神宗也開始嘗試攻取夏土。他先是選取了橫山方向對西夏發起進攻。治平四年 ( 1067) ,宋將知青澗城種諤率兵逼降西夏綏州嵬名山部。熙寧四年 ( 1071) ,韓絳統兵建撫寧、囉兀城以期盡城橫山,實 現進攻西夏的戰略構想,但這一軍事行動卻以西夏軍隊先後攻破二城而告終。在這一形勢 下,神宗採納了王韶等人的建議,兵出秦州,招撫、攻佔熙河地區散居的羌和吐蕃部族,以期達到東西兩路夾擊西夏的軍事構想。但隨後相繼發生的遼宋邊境爭端和交趾侵宋事件,以及熙河路羌、蕃部族的反宋戰爭,卻打亂了這一軍事部署的繼續實行,宋神宗被迫停止了西征的腳步。

  元豐五路伐夏

元豐四年 ( 1081) ,西夏樑太后囚禁夏惠宗秉常導致國內政亂。宋神宗認爲攻佔西夏的良機已至,趁此發動五路伐夏大戰。宋神宗部署李憲部出熙河路,種諤部出鄜延路,高遵裕部出環慶路,劉昌祚部出涇原路(劉昌祚受高遵裕的節制),王中正部出河東路,欲一舉攻克西夏興、靈二州[1] 。按作戰計劃,涇原、環慶兩路合取靈州,河東、鄜延兩路先會師夏州,再攻懷州,最後四路合攻興州。宋廷還請吐蕃出兵渡黃河攻取涼州,以牽制西夏右廂兵力。五路中,李憲以大將李浩爲先鋒,由今臨洮出發,翻越馬銜山,至康古城(今榆中境內),進而取西市新城(今榆中三角城),九月二日,攻克蘭州。李憲設帥府於城內,並建置蘭州,李浩爲知州。次年正月,宋廷改熙河路爲熙河蘭會路。蘭州歸入北宋版圖。種諤作戰積極,率所部沿無定河西進,起初勢如破竹,通過一系列間接攻城戰略的運用,先後攻取了西夏的米脂寨、石州、夏州、銀州等地。但很快就因爲軍糧供應不繼,又逢大雪,部隊非戰鬥減員達三分之二以上。涇原路劉昌祚部作戰勇猛,乘勝直抵靈州城下,但高遵裕缺乏對戰局的整體把握,在缺乏攻城器械、後勤不足的情況下盲目命令劉昌祚直接攻城、宋軍屯兵堅城之下,圍攻十八日不克。而西夏軍放黃河渠水灌淹宋軍營地,又斷絕其糧餉之道,宋軍士兵因凍溺飢餓而死者極多。宋廷因此下令班師。此戰宋軍只佔領了銀、石、夏、宥諸州和橫山北側一些軍事要點,使西夏在橫山沿邊地帶不敢耕者二百餘里 。但相比於消滅西夏的初衷,戰果確實一般。

宋夏戰爭的第三戰:熙河元豐永樂城三戰定乾坤

  永樂城之戰

元豐五年(1082年)9月給事中徐禧、鄜延道總管種諤帶兵攻夏,準備一舉滅夏。徐禧等人攻入西夏橫山地區,直逼西夏首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爲了滅夏,徐禧等人在永樂川築永樂城(今寧夏境內)。西夏梁氏遣統軍葉悖麻、咩訛埋等,領六監軍司兵三十萬攻永樂城,徐禧不聽部下高永亨突襲敵軍的正確謀略,而以兵萬人列陣城下。夏軍渡河後,向宋軍發動猛攻,宋軍戰敗,退入城中。夏軍兵圍永樂城,截斷流經城中的水源;沈括以及宦官李憲等人的救兵受阻。由於怨恨徐禧,種諤未予援救。夏軍終攻破永樂城,徐禧等人死難,宋軍二萬多士卒役夫陣亡。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