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明朝武宗正德年間,關於豬肉發生過怎樣的鬧劇?

在明朝武宗正德年間,關於豬肉發生過怎樣的鬧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宋代詩人陸游曾作詩《飯罷戲作》:“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詩中可謂是詳細描述了排骨的做法(“彘”即“豬”,而“彘骨”就是豬排),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明武宗正德年間,關於豬肉發生過怎樣的鬧劇?

關於“避諱”一說,其最早起源大致有三種說法,一為夏商時期,二為西周時期,三為春秋時期。而且中國的避諱之風在唐、宋以及清朝,尤為盛行。比如為了避諱宋仁宗趙禎的“禎”字,便將蒸餅改為了炊餅;又比如乾隆為了避諱順治帝福臨的名字,曾下詔不準在門聯中含有五福臨門四個字。

在明朝武宗正德年間,關於豬肉發生過怎樣的鬧劇?

不過“避諱”一說在明朝卻不被重視,因為從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大明之後,就沒有明確規定過百姓不能吃豬肉,但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卻被一個貪玩的皇帝弄出了么蛾子,他就是朱厚照,他於正德十四年頒佈了《禁豬令》。

根據《武宗實錄》記載,朱厚照在巡幸儀真的時候,開始禁止民間養豬、宰豬,而究其原因是因為“朱”姓與“豬”同音,而且他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豬年。他覺得養豬、殺豬等行為都不利於他這位朱姓皇帝,因此如果有人違反了規定,就會被髮配到邊遠之地充軍。(《武宗實錄》記載:“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子卯,上至儀真。時上巡幸所至,禁民間蓄豬,遠近屠殺殆盡;田家有產者,悉投諸水。是歲,儀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

朱厚照這樣荒唐的做法自然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動盪,很快就被留守京師的內閣首輔楊廷和知道了,於是就上疏《請免禁殺豬疏》,奏請朱厚照廢止《禁豬令》,而且隨著禮部說國家的正常祭祀所需是豬、牛、羊三牲,要是沒有了豬,那麼祭祀將無法正常進行,是以明武宗朱厚照迫於各方面的壓力,不得不取消了禁豬令。

在明朝武宗正德年間,關於豬肉發生過怎樣的鬧劇? 第2張

換言之,整個明朝真正禁豬的時間前後加起來只堅持了三個月,可謂是個徹頭徹尾的鬧劇,而且此後的統治者非但沒有禁止過吃豬肉,反而是大行其道,使豬肉成為了肉食中的主流。

最後照例再給大家附上一首關於豬肉的詩詞,宋·蘇軾《豬肉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