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趙國陷入最為虛弱的狀況中,為何還能擊敗來入侵的燕國?

趙國陷入最為虛弱的狀況中,為何還能擊敗來入侵的燕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爆發了長平之戰。此戰,白起打敗了趙括,趙軍終究戰勝,秦國取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快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歷史程序。在長平之戰後,秦國又針對趙國發動了邯鄲之戰,雖然在魏國、楚國的援助下,趙國的邯鄲之圍被解除了。可是,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仍是導致趙國元氣大傷,可謂差一點就亡國了。目睹趙國陷入到最為虛弱的狀況中,一旁的燕國想要渾水摸魚,差遣大軍來進攻趙國。可是,沒有想到的是,燕軍不僅被擊退了,燕國國都更是被趙軍包圍了,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趙國陷入最為虛弱的狀況中,為何還能擊敗來入侵的燕國?

首先,依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251年,也即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燕王喜派丞相慄腹同趙國交好,慄腹回國後向燕王提議:“趙國的壯丁都死在了長平,遺孤還沒長大,可乘機進攻。”在得知這一訊息後,燕王喜改變了和趙國交好的方案,挑選對趙國渾水摸魚。在此基礎上,燕國出動了兩支戎行,兩千輛戰車,命慄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面臨燕國的大軍,趙國君主差遣廉頗領兵反擊,在鄗城大北燕軍,殺死慄腹,俘虜了卿秦、樂閒等燕國將領。

趙國陷入最為虛弱的狀況中,為何還能擊敗來入侵的燕國? 第2張

在此基礎上,憤恨的趙軍沒有就此停步,而是持續向燕國發起了反擊。在廉頗的率領下,趙軍在燕國邊境內勢如破竹,之後又包圍了燕國國都。在燕國快要被趙軍滅亡的危急時刻,燕王喜趕緊割讓五座城請求和解,趙王才容許休戰。經此一戰,趙王把尉文封給廉頗,封為信平君,並任真相。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為什麼還能差點滅掉燕國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從燕國的視點動身,在戰國七雄中,燕國可謂是實力最微小的一個國家。在這一點上,地處四戰之地的韓國,在戰鬥力上都不輸燕國。

趙國陷入最為虛弱的狀況中,為何還能擊敗來入侵的燕國? 第3張

具體來說,在地理位置上,燕國所在的北方,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口稀少,農業和手工業都要落後於中原地區。和趙國比起來,燕國大軍缺少長時間的作戰經驗。除了樂毅伐齊,依託五國的力量打敗齊國,燕國在戰國時期的戰爭中簡直沒有什麼存在感。與此相對應的是,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和齊國、魏國、韓國、秦國等強國都有交手,至於李牧等將士,還和北方的匈奴長時間作戰。在和強國的長時間交兵中,趙軍將士在作戰經驗和戰術、配備上都要勝過燕國。

趙國陷入最為虛弱的狀況中,為何還能擊敗來入侵的燕國? 第4張

最終,趙軍可以打敗燕軍,也是利用了燕軍過於輕敵,並且採用了以逸待勞的戰略,從而將勞師遠征的燕軍擊潰。更為要害的是,雖然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讓趙國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可是,這也讓趙軍將士愈加團結,也即同仇敵愾,對來範之敵予以痛擊。比如在之前的邯鄲之戰中,趙軍實力明顯弱於強大的秦國大軍,可是,憑藉著廉頗等將領的以身作則,加上趙國上下的團結一心,所以才能堅守到魏國、楚國的援軍。由此,在古代戰爭中,士氣也對戰爭的結果起到了重要的影響。面臨渾水摸魚的燕軍,趙國將士由於憤恨而奮起反抗,從而實現了哀兵必勝的效果。正是憑藉著這一士氣,趙國在長平之戰堅持了30年才被秦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