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沈:曹魏時期大臣、史學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曹魏時期大臣、史學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王沈(?—266年),字處道,太原晉陽人,東漢護匈奴中郎將王柔之孫,東郡太守王機之子,司空王昶之侄。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史學家。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

王沈少年失去父母,被叔叔王昶收養,王沈善寫文章,最初被大將軍曹爽闢為掾屬,後升任中書門下侍郎,高平陵政變後,王沈因為是曹爽的故吏被免職。曹髦即位之後歷任侍中、散騎常侍,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初六,曹髦欲起兵討伐司馬昭,召王經、王沈、王業商議,王沈、王業向司馬昭告密,導致曹髦被殺。王沈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接連遷任尚書、豫州刺史等職。又整理賈逵以來的法制禁令,使得九郡之士移風易俗。後來,都督江北諸軍事,鎮守魏吳邊境。西晉建立後,拜驃騎將軍。次年去世,諡曰元公。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沈字處道,太原晉陽人。祖父王柔是東漢王朝的匈奴中郎將,父親王機是曹魏王朝的東郡太守。王沈少年失去父母,為堂叔司空王昶所收養,侍奉堂叔如父親一樣,盡心侍奉繼母與寡嫂,以孝義著稱。好讀書,善寫文章。大將軍曹爽徵召為掾屬。多次遷升至中書門下侍郎。

王沈:曹魏時期大臣、史學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誅殺曹爽,因為王沈是曹爽的故吏,被免職。後來又被起用治書侍御史,轉為祕書監。

臨危賣主

正元年間,遷為散騎常侍、侍中,掌管著作。與荀顗、阮籍共同編撰《魏書》,多為當權者隱諱,不如陳壽著《三國志》那樣直寫實錄。當時魏帝曹髦好學有文才,多次請王沈及裴秀到東堂一起講解談論學問,切磋文章,把王沈叫文籍先生,把裴秀叫儒林文人。

曹髦見自己權力威勢日漸削弱,感到不勝忿恨,於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初六夜裡命冗從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在陵雲臺部署甲士,並召見王沈、王經、王業,對他們說:“司馬昭的野心,連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廢黜的恥辱,今日我將親自與你們一起出去討伐他。”王經勸阻,曹髦從懷中拿出黃絹詔書扔在地上說:“這樣就已經決定了,縱使死了又有什麼可怕的,何況不一定會死呢!”說完就進內宮稟告郭太后。王沈、王業跑出去告訴司馬昭,想叫王經與他們一起去,但王經不去。之後,曹髦被弒,王經也被殺害,王沈卻因此立功,被封為安平侯,食邑二千戶。王沈不忠於主上,很為輿論所指責。(見司馬昭弒君)

出任地方

不久,王沈遷為尚書,出任監察豫州諸軍事、奮武將軍、豫州刺史。到鎮之後,即下教民之令說:“自古聖賢樂於聽到非議的言論,傾聽下人輿論,因為割草打柴的人,他們的言論有可以錄用的地方,砍柴的人也可談出治國之道。到鎮之後,未能聽到逆耳的話,可能是我未說明虛心接受意見的誠意,因此讓想要說話的人心存疑慮。現宣佈:下屬城府官吏及士人百姓,如果能從鄉野平民中推薦出賢明聰達的人士,從州國各地揭露斥逐奸佞的人,陳述長吏的優劣,訴說百姓的疾苦,興利除害,改進政治舉措,效果明顯者,賞谷五百斛。如果進言在某一方面深有至理,能直指刺史得失,朝政寬猛,讓為政剛柔恰到好處的人,賞谷千斛。如果擔心我言而無信,我可以對皎日發誓。”

王沈:曹魏時期大臣、史學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第2張

主簿陳廣欽、褚磓提出異議說:“拜讀您的教令,為之感嘆。刺史謹慎謙恭,早晚得不到休息,談到逆耳的話,我們認為上有所好,下無不應。目前身邊的人沒有盡力規勸的言辭,遠處的人沒有規戒的言論,實在是為政的得失尚未顯露。今如頒發教令,以示獎賞,恐怕拘謹正直的人士怕受賞而不願進言;貪財的人為了求利而妄加舉動。如果進言不當,當然不能亂賞,那麼不瞭解真情的人不知道進言是否得當,只見到有進言卻不用,會認為是獎賞是虛設而不在進言,我以為下達教令的事可緩一步。”

王沈又告誡說:“德行淺薄而地位崇高,功勞輕微而俸祿厚重,這是貪婪的人所追求的,也是君子所不願接受的。如果向刺史陳述至理的言論,為本州興利除害,使被幽蔽的賢人得到顯揚,像祝魚它那樣的奸佞的人得到罷黜,立德於民,受到應得的獎賞,這是君子應有的節操,怎麼會有話不說呢!能夠直言至理的言論,這是忠誠;向一州百姓施給恩惠,這是仁德;大功告成而謝絕獎賞,這是廉潔。兼有這三種行為的人,是明智的,為何胸懷治國大道而讓邦國迷亂呢!”

褚磓又申辯說:“堯、舜、周公之所以能得到忠諫,是因為他們坦誠之心人盡皆知。冰與炭火不會說話,人們都知道冰冷炭熱,因為它們有冷熱的本質在。為政者如喜好忠言直諫,像冰炭那樣質直自然,那麼忠直的大臣會濟濟盈庭,逆耳的言論會不求自到。如果德行不足以比堯舜,明智不足以比周公,質不同於冰炭,雖然懸有重賞,也不能得到忠諫之言。昔日魏絳有通好戎狄的功勞,受到晉君賞賜的女樂;管仲有使齊稱霸的功勳,齊桓公用上卿之對待他禮,功勳顯著,然後隨之以賞賜。未曾聽聞有設重賞用來等待諫臣,懸掛谷帛用來求得盡言的道理。”王沈無法駁倒褚磓的觀點,也就聽從了褚磓的意見。

王沈:曹魏時期大臣、史學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第3張

移風易俗

王沈探討善政,整理賈逵以來的法制禁令及各種舉措,擇其善者而施行。又告誡官民說:“不使年輕人學習先王之教,而期政治教化日益興隆,是不可能的。文武並用,是治國安邦的長久之道。當今風俗教化衰敗,不能不革除其弊端。改革時俗的關鍵,在於興辦學校鼓勵學習。昔日原伯魯不喜學習,閔馬父預知他必然滅亡。將吏子弟養尊處優,若不接受教育,必然終日遊玩嬉戲,毀傷風俗。”於是九郡之士都樂於道德教化,風俗為之改變。後遷為徵虜將軍、持節、都督江北諸軍事。司馬昭建立五等爵位後,封博陵侯,位置相當二等封國。

景元四年(263年),曹魏三路出兵攻滅蜀漢,孫吳大舉出兵,張聲勢以援蜀,邊境為之震動。王沈鎮守調遣有方,吳軍知其有備而退卻。轉為鎮南將軍。

開晉元勳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即王位,拜王沈為御史大夫,兼尚書令,加給事中。王沈因有才有望,顯名當世,因而晉朝創業的大事,羊祜、荀勖、裴秀、賈充等人都與王沈謀劃商量。

同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王沈因有開國之勳,轉為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加散騎常侍,統領城外諸軍事。封博陵郡公,堅決辭讓不受,改封為縣公。食邑一千八百戶。司馬炎打算把朝政託付給他,

泰始二年(266年),王沈去世。司馬炎穿孝服哀悼,賜棺木朝服一套、衣一套、錢三十萬、布百匹、葬田一頃,諡號為元。

第二年,武帝追思王沈的功勳,下詔說:“表揚過去的行為,是為了崇尚賢者,為後人樹立榜樣,慎重對待死者而不忘前人之功,則會民德淳厚教化興隆,已故散騎常侍、驃騎將軍、博陵元公王沈,行循禮而居身正,心思清廉而純粹,胸懷經綸典籍,才識博通。入居侍中納言之位,出掌監牧方岳之任,獻謀略於朝廷,宣德威於州郡。立國後設官爵,首登公輔之位,統領朝中大事,出負朝廷使命,有護衛輔佐國家之大功。現贈王沈為司空公,以推崇平生,使身沒而名不朽。又生前因輔助之功,當受郡公之封,懇切辭讓,嘉獎其辭讓之德,不改其志,可以郡公官品送葬。王沈平素清儉,不營產業。可使所領士兵作屋五間。”子王浚嗣爵,后王沈夫人荀氏死,準備合葬,見王沈棺木已腐朽,又賜棺木一副。咸寧年間,又追封王沈為郡公。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