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末抗清名將:揭祕史可法的一生是怎樣的?

明末抗清名將:揭祕史可法的一生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史可法(1601—1645年),字憲之,漢族。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主政之日,當南明展開之初,因是時明祚初傾,世亂紛紛,人心惶惶,史可法處於各方矛盾之焦點,又壯烈死於抗金之前線。因其以死報國之情懷,遂激勵南明君臣士子再延明祚一十八年。然由於史可法個人能力之原因,其於南明頹局中的作用可謂未盡其責,實可令人嘆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其一:綜觀史可法的一生,在整個崇禎年間並沒有多少值得稱讚的業績;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時期。作為晚明建國第一重臣,在“定策”立君的關鍵時刻,不但優柔寡斷顧慮重重,毫無政治家的決斷和魄力,以至後來不得不出京避禍,空自喪失重整朝廷之大好時機;而且從氣節和品格上看,他也沒能做到一心為國或對崇禎帝死而後已,一遇阻力和反對,連仗義執言的勇氣都沒有,只求不得罪各方勢力,最後竟然以“東林之私”而搞出了一個試圖兩不得罪,不倫不類的“擁桂”方案,按序福王朱由崧當立,按“賢”潞王朱常淓當立,而後在邊將佞臣主導下立福王為帝之後,導致武將佞臣竊取“定策”之功,亦使其軍政之權旁落於外,終使弘光之政不到一年而亡。

明末抗清名將:揭祕史可法的一生是怎樣的?

其二:顧誠在《南明史》中評價道:史可法作為軍事家,以堂堂督師閣部身份經營江北將近一年,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卻一籌莫展,毫無作為。直到清軍主力南下,他所節制的將領絕大多數倒戈投降,變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勁旅,史可法馭將無能由此可見。即以揚州戰役而言,史可法也沒有組織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說他堅守揚州達十天之久,給清軍重大殺傷,也不符合事實。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寫的遺書中說:清軍於十八日進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多鐸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覺憒憒”,把軍務交幕僚處理。二十四日清軍開始攻城,不到一天揚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為南明江淮重兵的統帥,其見識和才具可見不堪之任。是以今人論之,史可法在軍國重務上的決策幾乎全部錯誤,對於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史可法雖然一生居官廉潔勤慎,且在最後關頭寧死不屈,以身殉國,可謂晚明鮮見的有氣節的民族士人。然其為政於國無益,為將於軍不利,南明朝廷於危亡關頭用其為將帥,遂至迅亡,實屬晚明政權用人之失。明清易代之際激於義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為楷模,無非是因為他官高權重。然而以博之觀點,官愈高而責愈重,以一身而系社稷安危,若是才不配位,便當引才讓位,區區徒以虛名誤國,豈不謬哉!史可法者,其雖秉心於公於國,然因其治事無能而喪國辱師,實可堪後之為政者於家國危難之時、選材任將之際,作一良鑑深思之顯例。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