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皇帝平庸都很普遍 明朝為何還有近三百年國祚

明朝皇帝平庸都很普遍 明朝為何還有近三百年國祚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為何明朝皇帝普遍表現平庸,卻能夠維持近300年的國祚?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作為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延續至今經歷了太多次的朝代更迭。

強漢盛唐都在這片土地上進行了近三百年的統治,他們都依賴於在統治中期出現了明君聖主。

漢朝的漢武帝加強了中央集權,實行推恩令,派出張騫出使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開疆拓土。

明朝皇帝平庸都很普遍 明朝為何還有近三百年國祚

唐朝的貞觀之治造就了一片盛唐氣象,後繼君王唐憲宗以法度制裁藩鎮,獲得了極大的權威,再次延續了唐朝的統治時間。

而反觀我們要說的明朝,自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國之後就沒有出現過讓人印象深刻的帝王了,那為什麼明朝也和漢唐一樣,做到了長達三百年的統治呢?

一.攘外而無需安內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推翻了元朝的統治。

和絕大多數新朝代一樣,前朝餘孽都是改朝換代之後統治者的一大心病。

1.北伐蒙古

元朝的殘存勢力和其他有所不同,雖然滅亡了,但元朝的統治者其實一直都是位屬於北方的遊牧民族。

在中原的統治被明結束之後,北方草原上仍然殘存著大量的蒙古族統治者,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繼續侵佔中原。

所以在明朝統治期間,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一直對明朝的邊境進行侵犯和掠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百姓對明朝的依賴性。

畢竟一家人的事可以關起門來慢慢談,但別人來家裡鬧事,矛頭肯定是一致對外的。

明朝皇帝平庸都很普遍 明朝為何還有近三百年國祚 第2張

所以在明朝多次討伐蒙古之時,那麼大的兵馬糧草調動與高昂的稅賦,也沒有使明朝國內產生一點動亂。

明成祖朱棣的第一次北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斡難河戰役,一舉擊破韃靼大軍主力。

各蒙古部族紛紛納貢稱臣,接受了明朝以分化蒙古各部實力為目標的冊封。極大地加強了明朝的國家凝聚力,在一定時間內安穩了北方。

到了明朝中後期,國力雖然越來越弱,但早就建立的九個軍事重鎮一直鎮守北方,阻止了蒙古對明朝的侵略。

明朝的君主更是推行新的貿易政策,冊封了蒙古的韃靼汗為義順王,並開放邊界和其進行貿易。

一方面能夠讓雙方和平共處發展經濟,一方面明朝能夠從貿易中獲得戰馬,加強軍隊的實力。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萬曆年間,明朝的國力重新恢復,貿易繁榮,蒙古各部族俯首稱臣,再次接受明朝的冊封。

2.擊敗歐洲海上殖民者

其實縱觀整個明朝,面對的不僅僅是來自草原遊牧民族的侵略。十五世紀初,航海業迅速發展,西班牙、葡萄牙、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在明中期都抵達了中國。

明朝皇帝平庸都很普遍 明朝為何還有近三百年國祚 第3張

這些西方國家企圖用洋槍火炮做刀劍,經商貿易做外衣來侵佔中國的土地,他們在沿海城市興風作浪,但幾次戰鬥下來都被明朝海軍打敗。

史料記載“天啟三年,撫院南都御史節鉞撫臨……遂於本年十一月焚夷鉅艦一隻,生擒酋長高文律等五十二名,斬首八顆......”這裡說的就是荷蘭人侵佔廈門被明朝守軍擊敗的事情。

明朝皇帝還頒佈了只要在海上看見葡萄牙的船隻一律直接擊沉的命令。

最後這些西方國家被打得無奈來商議談判,談判結果是每次貿易都要繳納百分之十的稅收才被允許經商。

之後的明朝更是大力發展海上力量,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艦船,也就是鄭和下西洋時的戰船,長度達到了一百六十米,寬也達到了三十米,這是當時任何其他國家都造不出來的。

明朝之所以能取得這麼輝煌的功績,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貫穿整個明朝都有外部勢力的干擾,使得明朝君民一心,國家矛頭一致對外,皇帝和將領幾乎不需要擔心國內局勢。

二.先進甚至超越時代的革新制度

明朝能長期統治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政治體系的改革,削弱了昏庸的君主和無能大臣對國家的影響。明朝改變了天下興亡都取決於一人的政治形態,也就是說天下不再因為皇帝一個人的嚴明或者昏庸而改變。

明朝皇帝平庸都很普遍 明朝為何還有近三百年國祚 第4張

1.廢除丞相、中書省集中君權

明朝之前的朝代都有丞相一職,而社會底層出身的朱元璋知道,當一個人可以行使過大的權利時,這個人有足夠的才能還好,如果這個人是庸才或者是害群之馬,那麼對國祚的延續將是毀滅性的。

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親手製造了胡惟庸一案,廢除了丞相一職,收回了明朝之前皇帝交到丞相手中的權利。因為他知道丞相的存在會對皇權的至高無上造成一定的威脅,便以此保證了皇權的高度集中。臣工手中再也沒有了可以和皇權抗衡的手段。

朱元璋隨後又廢除了中書省,把中書省改作布政司,從原來的一個機構管理天下所有事務,改變為布政司的軍事,政事,司法三權獨立而又相互制衡這一局面。朱元璋的這一舉措不僅穩固了皇權,也讓政令的行使更加順暢。

2.內閣制度的演化

明朝的後繼之君也在這一套體系之上演變出了內閣制度,以一個團體而不是一個人來管理國家,降低了因為一個皇帝或者大臣的不作為而導致江山易主的情況。

同時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就加強科舉,後繼之君的科舉內容不再是僅僅侷限於四書五經,打破了對人才思想的禁錮,而是對政治、軍事、思想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測試,為國家吸納了大量的人才,使天下有才能的人都為國家做事。

明朝皇帝平庸都很普遍 明朝為何還有近三百年國祚 第5張

國家的大小事務在內閣商議之後報告皇帝再做最後決定,這樣的做法在不削弱皇權的同時也減輕了皇帝的事務,同時也避免了因為一個人的意願,而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際的情況。

這種政治體系也致使了明朝許多皇帝不需要再勵精圖治,他們可以平庸的在位多年,就如外號“蟋蟀天子”的朱瞻基,“木匠皇帝”朱由校一樣。

他們只需要在內閣大臣上呈決議之後下決定是否需要這樣執行就好。在明朝以前一個昏庸的君主就會引發百姓的動亂,但明朝的體制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可以說內閣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至高無上的皇權,但卻有益於整個明朝上下臣工百姓的正常運轉。這些政治體系的改革一直到現在都有所可取,也為明朝的延續奠定了基礎

3.“皇帝”更多地成為一個代表詞

如果僅僅是政治制度的改變也並不能讓明朝延續三百年之久,我們要搞清楚皇帝在我國古代的封建制度裡到底起一個什麼作用。

常言道君權天授,表達的意思是皇帝的權利是上天授予的,是至高無上的,這個至高無上在明朝以前都代表的是無限大的個人權利,但到了明朝其實並不如此。

明朝皇帝平庸都很普遍 明朝為何還有近三百年國祚 第6張

明朝皇帝的君權更多代表的是無限大的皇威,沒有人可以挑戰皇帝的威嚴,但可以和皇帝探討應該怎麼治理國家。

在朱元璋時期,他開創了這個新的體系,他擁有絕對的個人權利和皇威,二者的完美結合,讓大明朝迅速發展。

但他之後的皇帝,不再和他一樣,大部分只剩下了絕對的威嚴,而不再有絕對的個人權利。

其實明朝的政體也不需要每一個皇帝都擁有雄才大略,即使皇帝非常無能,但朝廷的各項機制在內閣大臣的運作下依然能完美地運轉。

皇帝本質上不需要做什麼,只需要擁有絕對的皇權,保證內閣集團在互相制衡的情況下安穩地處理國家事務就行了。

三.平庸而不昏庸

明朝雖然很多皇帝都沒有豐功偉績,但大多其實只能說是平庸不能說是昏庸。

1.放手政權和加強軍權

在我國曆史上,國家朝代的動亂一定和軍隊的內部叛亂有關,唐朝就是因為皇帝對軍隊的掌握力不足,造成了大量的藩鎮割據,才會引發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

而朱元璋早早地預見了這一點,廢除丞相,把天下兵馬的軍權收歸到皇帝一人手裡,之後的每一代君主無論多麼無能,都始終把軍隊掌握在自己手中。

明朝皇帝平庸都很普遍 明朝為何還有近三百年國祚 第7張

就算明萬曆皇帝曾經三十年不上朝,但在對外戰中軍隊仍然令行禁止奮勇殺敵,從而大獲全勝。

2.“平庸”的皇帝

我們熟知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把木匠變成了生活,據說他打造的傢俱在當時屬於絕對一流水平,放到市場上販賣都能賣到高價。

這位皇帝的不愛朝政愛木工也釀成了一定的惡果,造成了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的狀況,可以說這是他的一大汙點,但他啟用了大將軍熊廷弼,平定了遼東的局勢,在與後金的一系列的戰鬥中取得了勝利。

被稱作荒唐天子的朱厚照,出生就作為帝位的唯一接班人,他天資聰穎,在弘治皇帝的溺愛中長大。

他15歲早早登基,之後每天想著的都是吃喝玩樂,不務正業。雖然他玩起來可以說是無所顧忌,但在大事上並沒有犯錯,在1517年御駕親征,擊退了蒙古王子伯顏,也算是可圈可點。

總結

皇帝有雄才大略當然是好處,但皇帝平庸也不一定是壞處。

漢武帝征討匈奴幾十年,國庫空虛,漢朝衰落,隋煬帝修大運河導致亡國,可以看出皇帝大志向的實現都是以消耗國力為基礎去實現的,如果把握不好二者之間的平衡就會引發無法承受的後果。

明朝皇帝平庸都很普遍 明朝為何還有近三百年國祚 第8張

反觀這些平庸的皇帝在位期間,也算是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強了,可以說正是因為明朝大多數皇帝的“無為而治”,造就了明朝近三百年的統治。

參考文獻:

《明史·和蘭傳》王鴻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