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当吐蕃攻陷唐朝都城,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想什么?

当吐蕃攻陷唐朝都城,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想什么?

来源:飞飞历史网    阅读: 2.4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吐蕃攻陷唐朝都城,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强敌压境。李豫面对纷乱的局势,无可奈何,昏招连出。此时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想什么呢?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登楼》,尽诉胸中的愤懑与忧虑。

《登楼》——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白话翻译:

当吐蕃攻陷唐朝都城,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想什么?

从高楼眺望远方,繁花满目,但是我的内心只觉得凄凉。值此登楼之际,国家四面八方都在遭遇灾难。只有这锦江的春天,才显得与众不同。玉垒山上流云浮动,瞬间就变幻了古今。

然而北面的朝廷,始终还是李唐在当家。吐蕃的强盗,你们就不要妄想来入侵了。可惜像蜀后主刘禅那样的家伙,竟还有人供奉。天色晚了,我怀着无限的惆怅,吟诵着《梁甫吟》。

诗中第一句,写作者登楼远眺,看到满目的繁花。但是他不写自己是怎么去接近那花的,反倒写那“花近高楼”,还让他感觉到伤心。

花是死物,又怎么能“近高楼”呢?其实在这里杜甫是想说,自己登楼不是为了看花。现在是花非要逼近他,硬要他去看,可是他哪里有心情看啊!

这是公元764年的早春,吐蕃攻陷长安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七个月。看到这里,读者一定会感到好奇。既然杜甫不想看花,那么他为什么要登上高楼呢?

接着,诗的第二句就给出了答案。原来杜甫登楼不是为了赏景,而是因为当时大唐江山“万方多难”,让他心急如焚。然而他此时的身份,只是剑南节度使严武手下的一名幕僚。

不在朝廷的中枢,一句话也说不上。面对危如累卵的大唐王朝,杜甫能做的,只是在这个时候登上高楼,远望“北方”朝廷所在的方向,希望得收到更多,更确实的消息

诗的第三句“锦江春色来天地”,不是一句简单的风景描写。而是暗喻当时镇守剑南的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军队,也许是大唐王朝最后的希望。

接下来第四句写“玉垒浮云”,也是在写杜甫想象中的风景。意喻大唐王城当时的情势非常危急,江山鼎革,仿佛只是转瞬之间的事情。

但是大家也不要着急,因为杜甫紧接着又写道:“北极朝廷终不改。”这里的“北极”,指的不是我们如今地理上的那个北极,而是指天上的“北极星”。

这颗星在中国古代又叫“紫微星”,正是皇权和国运的象征。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承接上一句,告诉天下人说:你看,现在天下局势虽然混乱,但是这个江山,始终还是李唐的江山。

“西山寇盗”,指的就是吐蕃等入侵者。杜甫是在警告这些番邦蛮夷,不要再妄想觊觎大唐王朝的国土。

写到这里,杜甫的笔锋忽然一转,提到了蜀后主刘禅。诗的最后这一联,很多人都没有弄明白杜甫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不过大略也能猜到,杜甫之所以突然从唐朝的现实宕开一笔,写到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的祠庙,是想借此来讽刺唐代宗李豫。

这个唐代宗,如今我们说起他的庙号,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干啥来的。但是只要提一句电视剧《大唐荣耀》里面那个男主角,大家就知道了。

对了,唐代宗就是那个“沈珍珠”的丈夫李豫!别看唐代宗在电视剧里,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年轻皇帝,但是在历史的现实中,他就是一个废柴加“脓包”。

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就在《中国通史》里面,直接说唐代宗和他爸李肃一样,都是昏君。当初李肃去世后,他被宦官捧上皇位。当了皇帝以后刚愎自用,排挤郭子仪等老臣。

最后吐蕃人打来,唐代宗自己放弃长安落荒而逃,还是靠郭子仪收复长安。杜甫明显觉得唐代宗就是一个废柴,但是也不好直说。

所以杜甫就借刘禅来讽刺李豫说:像唐代宗这种人,作为一个普通人或是不坏的,但是如果作为一国之君的话,那么他的存在简直就是个灾难。所以他死后,也不配得到人民的纪念。

此诗的最后一句,也是争议最大的一句。“日暮聊为梁甫吟”,很多书上把它解释为,杜甫吟诵诸葛亮的《梁甫吟》。

当吐蕃攻陷唐朝都城,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想什么? 第2张

诸葛亮当年躬耕南阳时吟诵过《梁甫吟》,可是大家却弄不明白杜甫提到它是什么意思。有人猜测,杜甫借此表达自己想和诸葛亮一样去隐居,但是这根本不符合杜甫的心性。

后来又有人说,“梁甫吟”指的,可能是历史上“二桃杀三士”的典故,或者是一首古代的伤感乐曲。其实杜甫想写的,可能是三国时期曹植,曾经写的一首叫做《梁甫行》的诗: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明,有人认为它写于曹植当年随曹操出征乌桓的途中。诗中描写边海民“寄身于草野”,他们的妻子、儿女们,都活着像山野里的飞禽和走兽一样。

因为战乱,边海的居民们不敢居住在自己家中,而是像野人一样住在森林里。时间久了,就连行动举止都畏畏缩缩的,像森林里的某些动物一样。

从前居所的柴门敞开着,但是作者走进去一看,发现里面根本没有人,只有狐狸、野兔这些动物在里面上蹿下跳。

假如杜甫吟诵的是这首诗,那么这首《登楼》最后一联就可以解释为:因为昏君还在那个皇位上 ,所以世间的老百姓啊,只能继续过着野人一般的悲惨生活。

结语

杜甫一辈子忧国忧民,虽然晚年流落到了蜀地,但是他却始终密切关注着朝廷的动向。然而大唐王朝的新皇帝李豫,实在太让他失望了。

西有吐蕃压境,东有两浙瘟疫,南有地方兵变,北有藩镇割据。就算换了一个“明君”,也未必能搞得定,何况李豫这样的庸才呢!

不过杜甫丝毫不怀疑大唐江山的稳固,因为毕竟还有像郭子仪那样的老将在。他真正担心的还是天下的老百姓,会像曹植笔下的“边海民”一样,为避战火躲进森林,最终成了“野人”。

额外补充说明一下,因为杜甫在这首诗的倒数第二句里,提到了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所以个人认为,他在诗末一句,随而联想到三国时期的曹植,可能性也是很高的。

而且曹植这首写“边海民”生活的诗歌,其选题与表现手法,恰好与杜甫的诗风契合。所以把它放到《登楼》的结尾,也很符合杜甫本人的个性。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