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相關此詩的歷史推薦

範雲《送沈記室夜別》:此詩在寫法上是一句一轉

範雲《送沈記室夜別》:此詩在寫法上是一句一轉

範雲(451~503年),字彥龍,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縣西北)人,南朝文學家。範縝從弟,子範孝才。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範雲的《送沈記室夜別》,一起來看看吧!送沈記室夜別範雲〔南北朝〕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曉雲。秋風兩鄉怨,秋月......
2021-12-09
謝靈運《登永嘉綠嶂山》:此詩採取了一種井然的推展次序

謝靈運《登永嘉綠嶂山》:此詩採取了一種井然的推展次序

謝靈運(385年~433年),名公義,字靈運,小名客兒,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至劉宋時期大臣、佛學家、旅行家,山水詩派鼻祖,祕書郎謝瑍之子,母為王羲之的外孫女劉氏。謝靈運年少好學,博覽羣書,工詩善文。其詩與顏延之齊名,並......
2021-12-04
皮日休《春夕酒醒》:此詩手法可謂極盡含蓄、曲折之能事

皮日休《春夕酒醒》:此詩手法可謂極盡含蓄、曲折之能事

皮日休(約838—約883年),字襲美,號逸少,曾居襄陽鹿門山、號鹿門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晚唐詩人、文學家。皮日休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他的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同情民間疾苦之作,對於社會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
2021-09-18
王勃《採蓮曲》:此詩代表着初唐時期詩歌創作的風氣

王勃《採蓮曲》:此詩代表着初唐時期詩歌創作的風氣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其詩現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現存90多篇,現存《王子安集》16卷、《漢書指瑕》10......
2021-09-27
黃景仁《綺懷十六首·其十五》:此詩籠罩着隱隱約約的感傷

黃景仁《綺懷十六首·其十五》:此詩籠罩着隱隱約約的感傷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
2021-12-10
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此詩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

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此詩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
2021-09-24
李賀《將進酒》:此詩給讀者以深刻的精神啟示和審美感受

李賀《將進酒》:此詩給讀者以深刻的精神啟示和審美感受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
2021-09-24
李賀《長歌續短歌》:此詩優美動人,頗得《離騷》的神髓

李賀《長歌續短歌》:此詩優美動人,頗得《離騷》的神髓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
2021-09-24
杜牧《歎花》:此詩通篇採用“比”的手法,耐人尋味

杜牧《歎花》:此詩通篇採用“比”的手法,耐人尋味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孫。唐代文學家、大和進士。其自負經略之才,詩、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宮賦》為最著,詩作明麗雋永,絕句詩尤受人稱讚,世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
2022-04-17
沈約《別範安成》:此詩風格樸素,氣骨道勁,不事雕鑿

沈約《別範安成》:此詩風格樸素,氣骨道勁,不事雕鑿

沈約學問淵博,精通音律,與周顒等創四聲八病之説,要求以平、上、去、入四聲相互調節的方法應用於詩文,避免八病,這為當時韻文創作開闢了新境界。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
2021-12-09
温庭筠《拂舞詞》:此詩在表達手法上可玩味的地方很多

温庭筠《拂舞詞》:此詩在表達手法上可玩味的地方很多

温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詞人。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
2021-09-28
黃庭堅《池口風雨留三日》:此詩是作者觸景物即興而作

黃庭堅《池口風雨留三日》:此詩是作者觸景物即興而作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乳名繩權,號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圍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
2021-10-01
盧綸《塞下曲·其四》:此詩語言精煉含蓄,情態活躍鮮明

盧綸《塞下曲·其四》:此詩語言精煉含蓄,情態活躍鮮明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縣(今山西蒲縣)人,祖籍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陽盧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濟州刺史、光祿大夫盧尚之的後人,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著有《盧户部詩集》。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盧綸的......
2021-12-30
陳子昂《晚次樂鄉縣》:此詩以情景交融、韻味悠長見勝

陳子昂《晚次樂鄉縣》:此詩以情景交融、韻味悠長見勝

陳子昂(659年—700年,有爭議),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
2021-09-18
韓翃《送客之江寧》:此詩缺乏真情實感,乃應酬之作

韓翃《送客之江寧》:此詩缺乏真情實感,乃應酬之作

韓翃(hóng),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一直在軍隊裏做文書工作,擅長寫送別體裁的詩歌,與錢起等詩人齊名,時稱“大曆十才子”。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泛。著有《韓君平詩集》。那麼......
2021-11-23
韋應物《燕居即事》:此詩思想感情與《幽居》等詩一脈相承

韋應物《燕居即事》:此詩思想感情與《幽居》等詩一脈相承

韋應物(生卒年不詳),字義博,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員、詩人,世稱“韋蘇州”“韋左司”“韋江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的詩風澄澹精致,詩歌內容豐富,風格獨特,影響深遠,後人每以王(王維)孟(孟浩然)韋柳(......
2021-10-02
陳子昂《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此詩起承轉合,自然從容

陳子昂《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此詩起承轉合,自然從容

陳子昂(659年—700年,有爭議),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
2021-09-18
陸機《赴洛道中作》:此詩意藴深遠且悲楚動人,富有韻味

陸機《赴洛道中作》:此詩意藴深遠且悲楚動人,富有韻味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之子,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孫吳滅亡後出仕晉朝司馬氏政權,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後死於“......
2021-11-30
張籍《沒蕃故人》:此詩感情真摯,且層次非常清晰

張籍《沒蕃故人》:此詩感情真摯,且層次非常清晰

張籍(約766年—約830年),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愈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代表......
2021-09-24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此詩在沉靜之中見深摯的情愫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此詩在沉靜之中見深摯的情愫

陳子昂(659年—700年,有爭議),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