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黃巾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該動亂是怎麼推動東漢滅亡的

黃巾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該動亂是怎麼推動東漢滅亡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7.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東漢黃巾起義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經過了兩漢的百年經營,中央集權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了,同時也基本消除了秦朝剛剛統一時的那種分裂的意識,這讓漢朝的統治異常穩固

東漢末期,儘管爆發了災荒,可是國家全力賑災,這讓災荒真快就被平定了下去,相比之下就是黃巾軍的起義被徹底鎮壓,黃巾軍的起義被看成是東漢滅亡的開始,事實上這僅僅只是一個表面現象。

黃巾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該動亂是怎麼推動東漢滅亡的

黃巾軍起義是一場完全失敗的起義,相比於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起義,不僅規模要小,軍事上也屢屢失敗,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東漢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鎮壓了黃巾軍。

可鎮壓黃巾軍起義的背後,卻是東漢內部的權力鬥爭,特別是權臣當政的問題在東漢末期表現得非常嚴重,這讓把控朝政的權臣看到黃巾軍起義後,便陷入了權力的鬥爭。

平定農民起義後,這場鬥爭反而愈演愈烈,那麼平定黃巾軍起義究竟是如何將東漢王朝推向了滅亡的邊緣的呢?

黃巾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該動亂是怎麼推動東漢滅亡的 第2張

一、平定起義成了奪權的藉口

歷史上很多王朝一樣,東漢王朝的滅亡也開始於農民起義,這讓黃巾軍起義成為了東漢王朝滅亡的標誌,可是黃巾軍起義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起義。

黃巾軍起義在準備上非常倉促,加上起義機密被泄露,導致領導人張角提前發動了起義,帶着一幫烏合之眾,基本沒有打什麼勝仗。

面對東漢派來的正規軍,黃巾軍僅僅數月就被鎮壓了,同時造成黃巾軍起義的災荒,也被國家高度重視,給予了及時賑災,按理來説東漢王朝應該繼續才對,為何鎮壓了黃巾軍起義,國家很快就面臨着滅亡的危險?

實際上東漢王朝的滅亡是很早就埋下禍根的,這便是權臣當政,到了東漢王朝晚期,這個問題日趨嚴重,最終讓手握重權的權臣在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時候,出現了相互之間的爭鬥,最終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權力鬥爭。

在平定黃巾軍起義的過程中,朝中的實力派各懷鬼胎,開始爭奪鎮壓起義的功勞,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儘管最後的勝利者董卓控制了朝政,可東漢朝廷中還是出現了很多不同黨羽的權臣,董卓在管控朝政的過程中,沒有采取正確的方式,加上董卓篡位之心日益劇增,這讓其他權臣找到了扳倒董卓的理由。

事實上東漢王朝的滅亡,便是從董卓這個大權臣的倒台開始起,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有軍事鬥爭,政治鬥爭更是日趨白熱化,最終形成了全國軍閥割據的局面。

軍閥割據實際上便是權臣鬥爭,以及東漢在中央集權制度實施中有所漏洞的表現,地方軍閥的崛起,讓東漢王朝早已經是名存實亡。

因此一場平定黃巾軍的起義,沒有對東漢王朝的根基造成任何傷害,不過卻推動了東漢朝廷中各位權臣的政治鬥爭,導致了東漢王朝因為政治上的問題,形成了各地軍閥林立的局面,可見平定黃巾軍起義僅僅只是權力爭鬥的一個藉口罷了。

黃巾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該動亂是怎麼推動東漢滅亡的 第3張

二、地方豪強危及中央集權

平定了黃巾軍起義後,除了中央的權臣鬥爭外,這一場政治鬥爭可謂是席捲全國,讓東漢王朝面臨着空前的危機,地方上的擁兵自重成了一個重要問題。

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實施中央集權的王朝,漢朝在發展這個制度的過程中,可謂是經歷了不少坎坷,從早年重新實施分封制,到漢武帝時期慢漢恢復中央集權,漢朝經過了百年發展,沒有了分封制帶來的煩惱,卻暴露了另一個問題,這就是地方豪強問題。

地方豪強問題事實上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初步凸顯了,到了東漢時期進一步嚴重化,最終開始慢慢削弱國家的中央集權。

地方豪強大部分都是通過爵位或官職以及軍供賜予土地的這麼一羣人,這一羣人獲得了土地後,加上有政治上的權力,於是加速了地方的土地兼併,讓自耕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黃巾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該動亂是怎麼推動東漢滅亡的 第4張

地方豪強帶來的了嚴重的土地兼併,大量沒有土地的自耕農開始流離失所,這也是黃巾軍起義的一個根源問題。

除此之外地方豪強還擁有規模龐大的私人武裝,這讓他們有了割據一方的基礎,於是在黃巾軍起義被鎮壓後,不少地方豪強也加入到了國家的權力爭鬥中,形成了軍閥割據的現象。

面對實力雄厚的地方豪強,東漢朝廷在被政治鬥爭弄得烏煙瘴氣的情況下,根本無力對抗,最終在扳倒董卓後,東漢再也沒有一個權臣可以一統大局,這也將東漢王朝推向了滅亡的邊緣。

東漢王朝暴露出的地方豪強問題,在此後千年都是一個改革重點,直到隋唐時期出現節度使制度後,才算有所抑制這類問題,可是並沒有從根本上的消滅地方豪強存在,相反這一直是加速封建王朝土地兼併的重要推動因素

黃巾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該動亂是怎麼推動東漢滅亡的 第5張

三、國家腐朽喪失民心

權臣當政加上地方豪強林立,成為了促使東漢王朝的主要因素,不過東漢晚期的國家腐朽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屢屢懲治貪腐問題,可是東漢的官僚系統依舊被貪腐問題所困擾,僅僅是一個黃巾軍起義就暴露出,地方官員的不作為,以及利益薰心的一面,這讓黃巾軍平定之後,地方豪強帶領管轄地改革,讓國家的權威日益下降,最終也成為了東漢王朝滅亡的前奏。

其實從東漢王朝出現權臣當政以來,無論是官僚系統的腐敗,還是地方豪強的崛起,都是日趨嚴重化的,同時這兩個因素又反過來穩固了東漢王朝中的權臣當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在黃巾軍起義之後,便爆發了嚴重的政治問題,加速了其政體的崩潰。

黃巾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該動亂是怎麼推動東漢滅亡的 第6張

有了這樣一種惡性循環,東漢百姓對國家的信心漸漸喪失。

恰逢這時,地方豪強採取的改革則非常有效,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軍閥割據局面,各地豪強在轉變為了地方軍閥後,都開始了一系列的加強農業生產,減少地方賦税的改革措施。

這讓民心從國家轉向到了這些地方軍閥之中。地方軍閥的改革成功,也讓本就國庫空虛的東漢王朝成了一個空架子,最終只能任由地方豪強來擺佈。

不同的是在軍閥林立的背景下,東漢王朝的事實上還是法律意義上的國家,各個軍閥也不能像戰國時代一樣,任意獨立成為一個諸侯國,這為不少勢力強大的軍閥日漸完成統一提供了藉口。於是東漢王朝最終的結局成為了三國鼎立,最終還是走向了統一。

黃巾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該動亂是怎麼推動東漢滅亡的 第7張

沒有像春秋戰國時代那樣,相互戰爭長達百餘年,這也是東漢王朝留下的政治遺產所促使的,可見東漢王朝即便是到了即將敗亡的時刻,也沒有像周朝滅亡時那樣,漸漸湧現上了數十個諸侯國,為日後國家統一造成干擾。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到東漢王朝作為一個暴露中央集權王朝問題的一個典型案例,農民起義僅僅只是它敗亡的誘因,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深層次的政治結構問題,以及國家的權力分佈問題,這也給後世王朝敲響了警鐘,讓後續的王朝在改革上日趨創新,來避免這些政治問題。

黃巾軍之亂堪稱東漢王朝最後的哀歌,東漢王朝沒有因為這場農民起義而滅亡,相反滅亡在了此後的國家權力鬥爭中。

這讓東漢王朝暴露出來的問題成為了封建王朝在發展中的一個焦點問題,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暴露,才推動了後世封建王朝不斷進行政治改革,可謂是意義深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