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從13歲嫁人到36歲去世 長孫皇后為何能讓李世民念念不忘

從13歲嫁人到36歲去世 長孫皇后為何能讓李世民念念不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長孫皇后13歲就嫁給李世民,只活到36歲,為何讓李世民念念不忘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因為她是:唐太宗的朝政參謀,後宮的賢妻良母,帝王之妻的標杆!

文德皇后長孫氏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千古無人能比的聖賢皇后之美譽。當她還在母儀天下的時候,擅長借鑑古代人物事物隱喻,以糾正李世民的錯誤,並保護那些忠實、敢於犯顏直諫的大臣。李世民認為她是自己的“嘉偶”和“良佐”,並在她逝世後,築起一層觀望陵以紀念。

13歲嫁給李世民

有人説:一個男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後面站着一位女性。唐太宗統治了整個大唐,這與他手下的大量謀士和將軍的幫助以及長孫皇后的告誡是分不開的。當她13歲時,她就嫁給了當時在太原的李淵的第二個兒子,一個年紀僅十七歲的李世民。她自從有了丈夫,就非常認真地服侍公婆,那時她雖然年齡尚幼,卻已經能算得上是一位非常稱職的媳婦兒,時間久了,她很輕易就贏得了丈夫和公婆的青睞。

李世民在他年輕的時候,就非常有作為,他在軍事和文學上都具有非凡的才能。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他與父親李淵一起在太原起兵。最終攻進了隋朝的最後一道防線長安。唐高祖李淵稱帝,李世民是秦王,負責控制關東兵馬。幾年後,李世民消滅了中原的分裂勢力,完成了唐朝統一的偉大事業。李世民因戰功赫赫,被封為天策上將,地位高於所有的王公諸侯。在李世民遊走與南北之間的戰鬥中,長孫氏也緊緊追隨丈夫,跟着他四處奔波並照顧李世民的生活,使李世民在忙碌的戰鬥後能夠得到像春天一樣的舒緩撫慰,這使他更加精神充沛,從而在後來的戰鬥中所向披靡。

從13歲嫁人到36歲去世 長孫皇后為何能讓李世民念念不忘

後宮的賢妻良母

唐武德九年八月,李淵因年事已高便退位讓賢,李世民經一番周折繼任皇位,成為唐太宗。隨着李世民地位的攀升,長孫氏也從王妃一躍而成為大唐的皇后,並應驗了布衣先生説她將“坤載萬物”的預言。作為地位僅次於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並不為此感到驕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謙虛和節儉的美德。她對因年長而閒散的太祖皇帝李淵仍非常敬重。長孫氏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去李淵居住的地方問候,還一直提醒太祖皇帝旁邊的侍女如何調整他的生活和日常行徑,就像普通的兒媳婦孝敬公公一樣。對於後宮的妃子,長孫氏也非常寬容,她沒有想其他朝代的皇后或王妃那樣一進宮就投入到爭寵的環節當中,相反,她説服李世民公平對待每個妃子。因此,唐太宗的後宮很少有爭風吃醋的事情發生。

因為長孫皇后的舉動是直截了當的,不在暗地裏搞事情,所以唐太宗皇帝非常認真地對待她,回到後宮,經常和她談論一些軍事事務以及獎懲管理。長孫皇后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女人,她很懂事,但是她不願意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干涉國家事務。她有一套自己編纂的男女交往原則。她認為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應該履行原則,因此她認為母雞打鳴是不祥之兆,而女人蔘與政治事務也是不祥之兆。但是唐太宗堅持要聽取她的意見,而每次都被長孫皇后拒絕了,但她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她認為皇帝只要虛心納諫就可以了。她提出了這一原則,不想讓皇帝將細節保留下來,她相信李世民那些謀臣的能力

從13歲嫁人到36歲去世 長孫皇后為何能讓李世民念念不忘 第2張

太宗的朝政參謀

李世民堅定地記住了皇后對他所説居安思危的理念。那時,天下基本上是和平的,許多軍事指揮官逐漸開始忽略練武。因此李世民就在公務期間,招募軍官練習射擊技能,他把這稱為娛樂活動,實際上是在敦促軍官勤奮練武,並將練習結果作為提升和獎勵他們的重要參考。根據王朝的規定,除了宮廷侍衞和開國英雄之外,一般都不允許有人帶有武器以確保皇帝的安全,所以有人提醒唐太宗。説每個人都帶着尖鋭的武器時常在陛下身邊徘徊,萬一有人耍陰謀傷害了陛下,那麼對大唐來説豈不是一場大災難?李世民卻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以真誠對待他人,為什麼要懷疑我周圍的人呢。李世民任用人才是根據他的才能和德行,他的這種風格無疑贏得了文武百官的支持。因為李世民的這種做法,使得每個人都是不敢放鬆自己,即使天下太平,也沒有人放鬆警惕,國家因此而強盛,不必擔心外部入侵。

長孫皇后與李世民第一個孩子李承乾從小就被確立為王儲,他的乳母遂安夫人負責李承乾的日常開支。 因為宮裏倡導節儉,李承乾的宮內也不例外,日常生活十分清苦。李承乾的乳母經常在長孫皇后面前輕聲説:“太子是未來的皇帝,應該得到天下的奉養,但是現在資源卻非常匱乏。穿的用的都非常破舊。”因此,一再要求增加開支。但長孫皇后並沒有開這個先例,儘管李承乾是她摯愛的兒子。她説:“作為太子,往後的日子還長着呢,個人的道德素養並不能不為人所知。現在程度還不夠!”她的正義和智慧贏得了宮中所有人的尊重,每個人都願意服從她的指示。

從13歲嫁人到36歲去世 長孫皇后為何能讓李世民念念不忘 第3張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兄長,他在最初與李世民有着良好的關係,併為李世民統一大唐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來卻因為妹妹是皇后的關係,反而到處受到猜疑。唐太宗原本希望讓皇后的兄長出任宰相,但孫孫皇后説:“既然我已經是皇后了,地位至高無上,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兄長也在宮廷中任重要職位。皇宮不能像個家庭一樣。漢代呂后是前車之鑑,不要讓我的兄長擔任宰相!”

唐太宗卻不這麼想,他覺得讓長孫無忌當宰相是由於他的才幹和能力,而不是因為他是長孫氏的哥哥。 不過長孫無忌仍然因為他妹妹的關係而對此事保持謹慎。作為最後的手段,唐太宗皇帝不得不拿出魏徵作例子來説服長孫無忌,後者這才肯當宰相,可見這兩兄妹都是樸實無華的人。

長樂公主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手中的明珠,長樂從小就被視為金枝玉葉。當她要結婚時,她向父母建議,嫁粧要是永嘉公主的嫁粧的兩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唐初婚姻即將盛行時,嫁粧相對簡單。長樂公主結婚時,唐朝國力雄厚。 要求這些嫁粧並不過分。但是魏徵聽説了這件事,當他上朝堂的時候,他説:“如果長樂公主的嫁粧多於永嘉公主的話,那將是無理無序、不分長幼尊卑的,有規章制度在這裏,我希望陛下不要給別人落下話柄!”

從13歲嫁人到36歲去世 長孫皇后為何能讓李世民念念不忘 第4張

唐太宗最初不同意這些話。畢竟隨着時代不同,情況也在變化,沒有必要堅持固有的思想。返回皇宮後,唐太宗隨便向皇后講了魏徵的話,皇后聽了對此事十分重視。她讚揚説:“ 陛下總是對魏徵施以重用,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魏徵的言行真是值得稱讚。臣妾雖為皇后,但仍恐陛下的高位,每次勸説陛下之前必須察言觀色,相比之下,魏徵就諫言能夠如此,實在是太難得了。”因此,在長孫皇后的執意勸阻下,長樂公主帶着不甚豐厚的嫁粧出嫁了。

長孫皇后不僅在口頭上讚揚了魏徵,還派使節給魏徵送去了400匹絲綢。並讓侍者傳話説:“曾經聽到你是公正而直截了當的,現在我看到了,所以我要拿這些來獎勵你,希望你能始終如一。”魏政得到長孫皇后的支持和鼓勵,而且更加忠誠。他經常在朝廷上嚴厲譴責,不怕得罪皇帝和其他大臣。這恰恰是因為他有這樣的勇敢和勇氣。魏徵作為忠實的臣子,使唐太宗避免了很多錯誤,而歸根結底,實際上,這些都應該歸功於皇后。

帝王之妻的標杆

在貞觀八年,長孫皇后跟隨唐太宗參觀九成宮,回程時感到寒冷,引起了舊病,病情日趨嚴重,太子承乾要求大赦囚犯,並把他們送到道觀。大臣們念及皇后的聖德都互相呼應,連耿直魏徵都不反對,然而唯獨長孫皇后強烈反對。她説:“生死這是人無法控制的。如果積累福報可以延長生命,那我就永遠不會做惡。如果這種行為無效,那麼祈求祝福的意義何在? 赦免囚犯是一項全國性的活動,道觀也是一個安靜的地方。不必因為我而被打擾。不要因為我一個人,而擾亂了整個天下的法則!”

皇后非常瞭解公義,一生都沒有因為自己的處境而影響國家大事。聽到這句話,每個人都感動得流下眼淚。唐太宗別無選擇,只能按照她自己的意願行事。皇后生病兩年後,終於在貞觀的十年在立政殿去世,享年36歲。

從13歲嫁人到36歲去世 長孫皇后為何能讓李世民念念不忘 第5張

去世之前,皇后還告訴唐太宗對他的臣子友善,而不要只對待他的外戚好。並要求死後葬禮,一切都以簡單的形式辦理。不過唐太宗皇帝沒有完全遵循皇后的意願,他下令修建昭陵,這是非常宏偉的工程,他還特意在陵墓中建立了一個平台,希望皇后可以隨時憑高遠眺。李世民想以此方式表達對妻子的欽佩和懷念。皇后不僅贏了得唐太宗與宮內外人們的欽佩,也為後人樹立了好皇后和好妻子的榜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