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為什麼不在努爾哈赤發展前期就滅掉他?

明朝為什麼不在努爾哈赤發展前期就滅掉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9.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古話説得好:防患於未然。那麼明朝為什麼不在努爾哈赤發展前期就滅掉他?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關於努爾哈赤,有“憑藉十三副鎧甲起兵”的傳説——鎧甲有十三副,兵馬能有多少?他的起兵規模能有多大?而關外大大小小的土匪武裝有多少,明政府管得過來嗎?

在正史之中,努爾哈赤也的確有十三副鎧甲,但不是靠這十三副鎧甲起兵反明的。《清史稿》中這樣寫:

太祖既歸,有甲十三。五城族人龍敦等忌之,以畏明為辭,屢謀侵害,遣人中夜狙擊,侍衞帕海死焉。

看到沒有?在這段記載裏,努爾哈赤是跟“族人”相攻伐,而不是對抗明朝的。

明朝為什麼不在努爾哈赤發展前期就滅掉他?

事實上,“關外”之地屬於明朝,但卻不是傳統的漢族統治區,明朝統治者採取的是一種半自治的政策:派遣少數地方官,籠攏當地豪強,而不是直接的行政管理。這情形,有點兒像《射鵰英雄傳》裏金人(以完顏洪烈為代表)對蒙古(以成吉思汗、王罕為代表)的政策。

金人有力量與地方官員有限,不足以統治蒙古,所以選擇蒙古的一些部落首領,給予封號,以達到間接統治的目的。但金人又擔心蒙古不聽話,所以故意挑唆,人為製造部落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爭鬥,自己充當裁判,同時坐山觀虎鬥。這辦法,一直到現代,鷹醬和約翰牛都採用過。

明朝對關外的少數民族,也是這樣的政策:一邊打,一邊拉;弱的就扶起來,強的就摁下去。

努爾哈赤在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兵、對建州女真各部展開兼併戰爭、統一建州各部的同時,也在接受明朝的任命。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被明廷任命為建州左衞都指揮使。明萬曆十七年,受封為都督僉事(《清史稿》:“明以太祖為建州衞都督僉事”)。

一定程度上,努爾哈赤是利用了明朝對他的“器重”,來培植個人勢力、發展民族實力的。他建立八旗制度,設議政王大臣,創制滿文,都是在這一時期。

明朝為什麼不在努爾哈赤發展前期就滅掉他? 第2張

直到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才於赫圖阿拉建立“大金”(後金),自立為汗,建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才正式起兵反明——正式起兵了,也還是白山黑水、苦寒之地的一個小小的割據。

直到在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大敗明軍,勢力才進入遼河流域(今遼寧省範圍)。直到這個時候,明朝才真正感受到了威脅。

但是作為明朝統治者,面對着農民起義、連年災荒、大大小小的各種問題,實在很難意識到邊境的小小部落,將來會對自己形成滅國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