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十大名將 抗擊項羽和劉邦的為何只有章邯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十大名將 抗擊項羽和劉邦的為何只有章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秦朝名將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嬴政滅六國的10大名將,他們都去哪了?為何僅章邯在抗擊劉邦項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每當提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會讓人想到不可一世的周天子。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衞我大秦、護我社稷......

每當聽到這句話就不得不提起這麼一個人,他結束了中原之地的動盪,完成了一統六國的壯舉,歷史上稱其為秦始皇,也有人稱之為“祖龍”。

在我國曆史上,雖然後人對秦始皇褒貶不一,但不得不肯定的是在那個年代,始皇帝的貢獻很大。當時,秦軍是那片土地上最強大的軍隊,秦國的鐵騎沒有一個國家能阻擋得住。

靠着強大的軍隊,始皇帝完成了統一的壯舉,北方的匈奴也不敢南下一部,所獲得的成就也讓他成為了千古一帝。當然,始皇帝能如此耀眼,也離不開他手下的十大名將。

可是,為何在劉邦、項羽等人起義時,秦國只有將軍章邯一人在應戰,其它人都去了哪裏?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其中的故事,看看秦國的十大名將都有誰?

一門三忠烈之王翦家族

提及秦國的十大名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都是誰,但要説起王翦是誰?想必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他是秦始皇心中排名第一的將軍,也是白起之後的第一戰神。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十大名將 抗擊項羽和劉邦的為何只有章邯

嬴政奪權、滅六國之戰中,誰對秦國做出的貢獻最大,王翦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秦始皇幼年時期,呂不韋將嫪毐帶入了太后趙姬的後宮中,這對秦王嬴政而言是一種恥辱。

但面對嫪毐淫亂後宮的行為,嬴政因為手中沒有權力只能忍氣吞聲,就在這個時候王翦出現在了嬴政的面前。也正是因為王翦,秦國的皇位才沒有易主。

幾年後,嬴政正式大權在握,立馬就把王翦提拔為了將軍,後又成為了大將軍。王翦得到重用後,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嬴政選擇自己是沒有錯的。

秦始皇想一統六國,就必須要解決掉一個難題,那就是和自己國家實力旗鼓相當的趙國。戰國末期,雖然秦國一家獨大,但趙國依然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大將李牧讓秦國吃盡了苦頭。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十大名將 抗擊項羽和劉邦的為何只有章邯 第2張

王翦也知道這其中的艱難,但他還是站了出來把這件事兒給擔了起來,利用強大的兵力與廟堂策劃,先將李牧給害死了,隨後攻入了邯鄲城。

消滅趙國之後,王翦還帶兵滅了韓、楚兩國,尤其是面對楚江項燕時,王翦步步為營,最終打入了楚國的都城。總的來説,東方六國王翦自己就滅掉了一半,可見他對秦始皇的貢獻之大。

在嬴政的心中,王翦是秦國的第一將軍,不過王翦也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天下一統後,王翦意識到自己的表現太過突出,必然會遭到同僚的嫉妒,以及帝王的擔心。

害怕自己“功高蓋主”的王翦,在天下太平後再三向嬴政表示自己年歲已高,再加上常年征戰落下了不少病根,想要卸甲歸田,他的堅持也讓自己活了下來。

當時,王翦已經四十多歲,等劉邦和項羽起義時,他已經老死在了家中,所以不可能再護秦國周全。除了王翦之外,他的兒子王賁也為國盡忠職守。

王翦的兒子名叫王賁,年幼時期就跟隨父親練武、學習各種兵法,可以説是盡得父親王翦的真傳。在滅趙國這件事上,王賁沒有出什麼力,但在滅魏、楚的事情上,可以説立下了赫赫戰功

攻打魏國時,諸位將領對大梁束手無策時,王賁就想到了用水攻的辦法,這才讓秦國士兵一舉拿下魏國。征戰楚國時,他作為軍隊的先鋒軍,一口氣竟攻下了楚國十幾座城池。

除了魏、楚,在滅燕、齊也有功勞,王翦才滅掉了三個國家,而王賁在滅四國上都居功甚偉。可是這樣一位少年英雄,卻在公元前219年,跟隨始皇嬴政東巡時下落不明。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十大名將 抗擊項羽和劉邦的為何只有章邯 第3張

有的人説他是病死了,有的人則説他觸犯了嬴政,被就地格殺。王賁(不算十大猛將)有一個兒子名為王離,雖然沒有參與始皇帝的統一之戰,但也是功勞赫赫。

王賁失蹤後,王離坐上了父親的位置,替秦國守衞邊境、與胡人作戰。秦朝爆發起義後,王離被調去平亂,被霸王項羽擊敗後下落不明。

王離屬於章邯後期的隊友,但章邯參加了統一之戰,他則沒有。即便如此,王離依然是秦朝知名的大將,王氏一族也算是一門三忠烈吧。

蒙氏家族:蒙武、蒙恬、蒙毅

蒙武出身於武將世家,其父蒙驁是昭襄王時期的老臣,可以説是軍武立家,蒙武本人也曾與王翦兩次率軍攻打楚國,斬殺楚軍將領項燕,俘虜楚國國君。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十大名將 抗擊項羽和劉邦的為何只有章邯 第4張

在秦國十大將領中,蒙武屬於低調的那種人,他雖然不具備帥才,但卻有很高的將才。值得一提的是,蒙武有兩個兒子,比之王翦的兒子、孫子也不遜色。

蒙武的大兒子名叫蒙恬,滅國之戰中蒙恬單人就滅了齊國,甚至不費一兵一卒(齊國是投降的)。當然,蒙恬最大的功勞不在美國之戰上,而在於抵禦北方的匈奴。

王翦等一眾老將退位後,蒙恬深得嬴政的器重,率領30萬秦軍抵禦北方匈奴,同時監修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他不僅收復了失地,還打入了匈奴的地界,建立了九原郡等。

可是,蒙恬的下場十分悲涼,被趙高和胡亥咄咄相逼,最終服藥而亡。蒙毅(不算十大猛將)算是始皇帝的祕書,主管秦朝法律、跟隨始皇帝東巡,在秦國曆史上也是居功至偉,可惜同樣被趙高等人殺死。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十大名將 抗擊項羽和劉邦的為何只有章邯 第5張

其餘五人都是誰?

接下來的這一位將軍,就是年輕版的王翦,他就是李信。不管是秦軍征戰那個國家,李信必定會參與其中,而讓李信成名的一戰就是消滅燕國一戰。

當時,燕王逃向了北方的苦寒地代,李信只帶了少許的兵力就敢深入其中,讓始皇帝記住了他的勇猛。可惜的是,滅楚之戰中李信輕敵冒進,不僅害死了20萬秦軍,還毀了自己的名聲。

與李信比較類似的人名叫內史騰,他曾擔任過內史一職,主要成就是促成了韓國的覆滅,也在滅楚之戰中立下了功勞。不過,統一六國後,內史騰卻突然沒有了音信,低調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上述咱們提到了第一戰神王翦,同時期能夠與王翦相媲美的人名叫楊端和,也是最讓嬴政信任和滿意的人之一。楊端和擅長馬術、騎射,戰鬥力十分驚人,軍事才能不比王翦差。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十大名將 抗擊項羽和劉邦的為何只有章邯 第6張

楊端和有一個外號是“常勝將軍”,也就是説他一生之中從未打過敗仗,或許在眼界上不如王翦吧,所以才會屈居於他人之下。攻打趙國時,楊端和圍了邯鄲得以取勝,當居功勞第二。

王翦領兵攻打趙國後,楊端和去攻了魏國,輕鬆取下四座城池後就止步不前,第二年就和王賁聯手拿下了魏國。可以説,在攻魏、趙國這件事上,楊端和功勞巨大。

可惜的是,秦二世繼位時,楊端和已經不見了蹤跡,史書中並沒有詳細的記錄,不知他因何原因去世。辛勝與任囂也是王翦、楊端和是同一階段的名將,只不過名氣沒有前兩人大。

辛勝是秦國著名的將軍,荊柯刺秦王后率秦軍滅燕國,此後一直留在了當地,後來便沒有了結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秦二世繼位之後,辛勝已退出了歷史舞台。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十大名將 抗擊項羽和劉邦的為何只有章邯 第7張

任囂在與六國之戰中不出名,但他的級別與蒙恬相當。秦統一六國後開始南征百越,任囂領兵攻打嶺南,於公元前214年秦軍佔領了嶺南地區,分別設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此後嶺南一地劃入秦國版圖,任囂則成為了南海郡尉,中原大戰時任囂突然病重去世,也就沒能參與保衞秦國之戰。介紹完了9大名將,我們就可以得知他們為什麼,在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無法出現在戰場。

一個是因為政治陰謀被害死,另一個就是因為歲月不饒人,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只有四十年,從他們的出現時間和起義爆發的時間來看,9大將軍無一不是已經老死,或者是到了垂暮之年。

所以説起義爆發後秦國無大將可用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領導者的昏庸無能,秦二世和趙高狼狽為奸,害死了很多將領,才將秦朝推向了滅亡。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十大名將 抗擊項羽和劉邦的為何只有章邯 第8張

大將章邯因為年輕,始皇帝消滅六國時,他只能算是一個“準猛將”、“潛力股”,雖然也立下了大功,但與上述九大猛將相比,只能排在最後一名。

直至秦朝末年,章邯才真正登上政治舞台,秦二世時擔任秦朝的少府,成為了秦朝的軍事支柱。可惜的是,章邯一己之力無法挽救秦朝於危難之中,以“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的身份宣佈秦朝的落幕與自己的結束。

對於以上十個位將領,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