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為何古代一定要等到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才能問斬?

為何古代一定要等到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才能問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3.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為何古代一定要等到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才能問斬?這是因為古人認為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種支配萬物的力量,所以刑罰也就要順應四時,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我國歷史上,就有“秋冬行刑”的記載。四季配四政,春為慶,夏為賞,秋為罰,冬為刑,古人認為,春夏兩季適合行賞,而秋冬兩季則適合行刑,所以就有了“秋後問斬”之説。

西漢大儒董仲舒以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為基礎,又總結出了“天人感應”之説,他認為:

“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通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

也就是説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後行。若違背天意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所以,秋冬行刑也就被載入制令了。

為何古代一定要等到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才能問斬?

在漢朝時就規定,刑殺不能在立春之後施行,只能在秋冬處置犯人。唐、宋朝規定,從立春到秋分,除惡逆以上和部曲、奴隸殺主之外,其他都不能在春季行刑。

下面來簡單的説下“午時三刻問斬”。

午時三刻之時,是陽氣最盛的時候,陽盛自然陰衰。此時太陽在天空中央,是陰影最短的時候,古人有迷信的想法,認為犯人被處置雖是罪有應得,但刑殺總是感覺不舒服,認為犯人死後其魂會騷擾監斬的官員、劊子手等和犯人有關的人。

為了避免這樣的現象,古人認為在午時三刻陽氣最盛的時候,可以壓制其魂不敢出現。也就是説,以最為旺盛的陽氣來衝散刑殺帶來的陰氣。這也就是午時三刻處置犯人主要的原因。

當然,午時三刻行刑可能還有一個善意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陽氣盛就熱,而熱的時候最容易犯困,這個時候犯人可能就會有些迷糊,如此在行刑的時候,或許會減少一些痛苦,畢竟在清醒的時候,若犯人心裏想着等會他的腦袋就要被斬了,那心裏該有多怕。

當然,古代有正午處斬和午時三刻處斬之分,午時三刻是陽氣最盛,對那些罪大惡極的犯人,就午時三刻問斬,這時行刑旺盛的陽氣可立即衝散陰氣,讓其連鬼都做不得。而若是正午問斬,相對來説是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