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桃園三結義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真相是什麼

桃園三結義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桃園三結義講的是劉備、張飛、關羽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在一個開滿桃花的園林中舉酒結義的故事。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三國時期,英雄豪傑輩出,一直都是民間演義、戲曲中的熱門橋段。著名的戲曲、豫劇《收姜維》中,諸葛亮對趙雲唱道:

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聽山人把情由細説端詳……

桃園三結義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真相是什麼

這是民間戲曲想象力比較豐富的一次表達,諸葛亮為何把趙雲説成“四千歲”呢?因為很多人認為,當初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拜為異姓兄弟,稱之為“桃園三結義”,後來在創業時期,趙雲投奔劉備,趙雲屢受劉備重用,而且作用不輸給關羽和張飛。因此有人把趙雲“補”進了“桃園結義”之中,説趙雲是“四弟”,這就是上述“四千歲”的來源。然而,事實上“桃園三結義”可能都不存在,何來的“四結義”呢?

根據小説《三國演義》第一回的説法,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漢室衰微,劉備苦於報國無門,偶遇關羽和張飛,三人相見恨晚,志同報國,於是在桃園之中結義。適逢春風襲來,盛開的桃花在桃園中繽紛,三人宣誓為兄弟,畫面感十足。實際上,《三國演義》是明朝時期的演義説法,正史中可沒有桃園結義這一段。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

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即:這裏只是降到關羽和張飛是劉備手下的兩名部下,並沒有提兄弟之説。

《三國志·張飛傳》曰:

張飛字翼德,涿郡人也,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桃園三結義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張飛和關羽很早就跟着劉備,因為關羽的年齡比張飛大好幾歲,所以張飛以“兄長”來看待關羽。這裏算是比較接近的一次,但張飛把關羽堪稱兄長,卻並沒有提劉備。也就是説,不排除關羽和張飛私下以兄弟相稱,但劉備作為二人的主公,應該沒參與此事。

建安五年,漢獻帝密寫“衣帶詔”,召劉備等人密殺曹操,最後事發,劉備被曹操打敗,關羽被擒。曹操派張遼勸降,關羽有一段話,據《三國志》記載:

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關羽因為受劉備“厚恩”,不願意歸降曹操。這裏提到兩個稱呼,分別是“曹公”和“劉將軍”。可以看出,在關羽心中,劉備並不是他的“兄長”,否則,這個時候以“和劉備結拜”為説辭,是拒絕曹操的最好理由,關羽不曾提及此事,説明他確實沒有結拜。

曹操手下有一位謀士名叫劉曄,此人頗受曹操、曹丕、曹叡重用,是三朝元老。在關羽被殺後,曹操去世,曹丕曾問羣臣一個問題:“劉備會不會因為關羽之死,而舉兵攻打東吳?”《三國志·劉曄傳》中曾説:

曄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後備果出兵擊吳。

這裏提到8個字非常關鍵,説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古代講究君臣父子,若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斷然不會以“父子”相論,因此可以斷定:劉備和關羽、張飛二人,並沒有“桃園三結義”。

筆者認為:三國時期,西蜀眾將中,關羽和張飛早年跟隨劉備,是劉備的左膀右臂,稱得上是劉備最為信賴的二位武將。但三人關係親密,並沒有結成異姓兄弟,所謂的桃園三結義,不過是民間演義和評書戲曲中對美好情義的一種嚮往罷了。從史學上説,桃園三結義從未存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