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為何孫權稱帝后,為何東吳就開始走下坡路呢?

為何孫權稱帝后,為何東吳就開始走下坡路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台灣自古就是我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就曾想過要將勢力範圍擴展過去,奈何孫權其人聽不得良策一意孤行,最終計劃擱淺。

吳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四月,四十七歲的孫權在吳地稱帝,定都武昌,史稱“吳大帝”。九月,孫權遷都建業,任命陸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命其留守武昌輔佐太子孫登。孫權稱帝可以説是吳國的一個轉折點,但遺憾的是這個轉折點不是朝好的方向發展,相反吳國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為何孫權稱帝后,為何東吳就開始走下坡路呢?

稱帝即是向天下表明正統的所在,必然要討伐叛逆。此時三國的疆域大體確定,伐蜀,乃是破壞同盟自取滅亡;伐魏,又總是屢屢受挫于堅城之下,於是孫權把眼光放在了海外,想派軍隊攻取朱崖、夷州等地,朱崖就是今天的海南島,而夷州也正是今天的寶島台灣。陸遜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認為連年作戰吳軍已經逐年減員,而夷州遠隔大海,途中風波難測,士兵離開本土肯定要水土不服招致疫病,這是得不償失的。況且現在沒有朱崖、夷州的百姓也無損國家的兵力,安撫百姓,寬緩租税才是現今首要做的事情。

孫權最終沒有聽從陸遜的意見,只不過將朱崖改成了亶州。根據《吳主傳》的描述,當年徐福假稱為秦始皇尋找仙丹為名帶着幾千名童男童女來到了在亶州,最後在此定居繁衍後代。有的時候吳地會稽郡的人能遇到從亶州來的人,會稽郡的人也有出海探險到達過亶州的。根據以上記載來推測的話,亶州應該就是日本。

為何孫權稱帝后,為何東吳就開始走下坡路呢? 第2張

黃龍二年(公元230年)春正月,孫權遣將軍衞温、諸葛直率領士兵萬人出海尋訪夷州和亶州。這次出師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大陸首次出海尋訪台灣的官方記錄。只是可惜,亶州在茫茫大海之中實在難以找尋,衞温等人只是到達了夷州,於一年後帶了幾千名夷州人而回,而出海的一萬名吳軍卻損失慘重,如陸遜所説得不償失。孫權大為惱火,以衞温、諸葛直違背詔命辦事無功為名,將二人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