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的嫡庶之分是怎麼來的?自古以來古人是如何區分的?

古代的嫡庶之分是怎麼來的?自古以來古人是如何區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9.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想來講究身份的高低貴賤,在他們的眼裏身份地位不可隨意逾越。就比如在古代時期,在任何一個家族,不管是皇室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人家,都是有嫡庶之分的。而這嫡庶是怎麼區分的呢?而這嫡庶之分是如何由來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的嫡庶之分是怎麼來的?自古以來古人是如何區分的?

在古代時期,不論在哪朝哪代都是以正妻為嫡,所以正妻所生的兒子當然就是嫡生、嫡子,即也是為正宗的意思。因此在古代不管身處何時,通常都是隻有嫡出的孩子才有繼位和繼承絕大部份財產的的資格和權利。因為在古代都有着有立長,立嫡的規矩。另外庶就是旁支的意思,而妾所出的兒子就是庶子、庶出。所以在古代嫡就是大宗,但是庶就是小宗。絕大多數情況下,庶出的孩子是不被考慮也沒有資格繼位或繼承主要財產。

在古代時期家族在考慮繼承人的時候,基本分為一下這三種情況,第一就是立嫡,第二就是立長,而這最後就是立賢。在每個朝代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第一種方式為準則,就比如,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會有很多名子嗣,但是一旦這些子嗣都想當皇帝的話,就必定會引來爭鬥,更甚至是宮變,因為皇帝不管是讓哪一位為皇帝,都會有人不服氣。所以在很早以前,他們的祖宗就立下了一個不可改變的死規矩,就是隻能立皇后的子嗣為皇帝,因為皇后即是嫡,而皇后的兒子當然就是嫡子,而皇后的第一個兒子就是第一繼承人了。就這樣其他皇子也就不敢有爭執,因為太子之位以有一個。

古代的嫡庶之分是怎麼來的?自古以來古人是如何區分的? 第2張

但是有時侯事情沒有絕對,也可能會有意外發生。這就不得不説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的事件了。在當時九子奪嫡還沒有發生,因為當時毋庸置疑的康熙皇帝以及立了太子,而太子當然就是皇后的嫡長子了。也正是如此,當時所有的皇子即使再想當太子業沒有辦法,因為當時的太子名正言順,是被所有大臣們認同,如若反對只會帶來滅頂之災。然而就在所有相當皇帝的皇子無可奈何之際,太子就因他自己不懂得珍惜這寶貴的位子,導致了最終被廢棄,因而才出現了後來的九子奪嫡的情況發生。

然而,至於為何古代會有“嫡庶”之分,這就要從周朝的宗法制開始講起了“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以“血脈”來衡量一切的價值,包括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個人身份。

宗法制度中最基本的、最本質的核心就是“嫡庶”。簡單的來説,正妻的兒子就是嫡出,而妾室的兒子就是庶出。而庶嫡之分之所以產生,最關鍵的就是為了方便決定繼承人。

但是有時候嫡子可能也有很多位,那麼要由誰來繼承呢?所以周王朝在根據之前歷史的經驗和傳統,更加明細的確立和完善,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而嫡長子繼承製的意思就是皇位由嫡長子繼承,就是最先出生的嫡子。

另外除了嫡長子外,其他的子嗣都沒有資格,都是不合法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王與王后之間沒有男性子嗣的話,繼承權就會落到庶出子嗣身上。因此各朝各代所實行的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內容。

古代的嫡庶之分是怎麼來的?自古以來古人是如何區分的? 第3張

至於“宗法”最初設立的本意,就是為了於此來劃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地位。在讓所有人自小開始接受並認可這種理念,並且以此自然而然的形成地位差距,控制和固定人們對身份地位的思想觀念和價值意識。同時宗法就等同於現代所存在的法律一樣,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一旦有人侵犯了這項制度,就會成為成為所有人的公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