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歷史劇 > 《鹿鼎記》“硬傷”被找出 網友集體調侃

《鹿鼎記》“硬傷”被找出 網友集體調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20版《鹿鼎記》(張一山版)昨天開播。僅一天時刻,就被找出“硬傷”,劇中將鰲拜的家寫了“鰲府”,被網友集體調侃“導演、編劇快去看看前史書”。

眾所周知,鰲拜是清朝三代功臣、權臣,號稱“滿洲榜首勇士”。姓瓜爾佳,全名為瓜爾佳鰲拜,瓜爾佳也是滿族八大姓之一。因此,鰲拜不姓鰲,他的府第並不能稱之為“鰲府”。顯然,這是劇組想當然,以為“向觀眾告知得理解”,卻喪失了對前史的尊重,顯得不三不四。

《鹿鼎記》“硬傷”被找出 網友集體調侃

其實,類似的狀況在古裝影視著作中時有發生。例如,唐朝之前的古裝劇中呈現火藥運用,秦朝呈現運用紙張等這些基本常識過錯。也有例如在影視劇中呈現以諡號代替皇帝、太后的稱號,對一切官員一律稱“大人”這樣的前史性過錯。當然,影視著作中的一些過錯並不僅僅呈現在古裝劇中,現代劇,如我們瞭解的抗日題材劇,此前就有大批被指“雷劇”“神劇”,也是由於呈現“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這些毫無科學根據又荒誕的內容。

其實,在各類影視劇著作之中,不乏標杆楷模。比如,古裝劇中就有《琅琊榜》一向被以製造精巧津津樂道;抗戰劇中,又以《亮劍》被奉為經典。而這些著作收穫了口碑與票房,同時,其富含的精力含義、文明內在,也值得其他同行模仿學習。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最終一部長篇武俠小説,也被許多評論家認為是其一生的扛鼎之作。無數影視著作將其改編、翻拍,也遭到觀眾等待。既然在文學圈和影視圈都遭到如此重視,翻拍著作就更應該精益求精,而不能為了流量、博眼球,找一些當紅明星“將就”演,“將就”拍。

《鹿鼎記》“硬傷”被找出 網友集體調侃 第2張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影視著作,尊重前史都應該是大前提,為觀眾傳遞正確、科學的三觀,也是影視劇製造者的職責道義所在。

金庸先生曾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理念植根於著作之中,作為觀眾,我們也期望影視劇製造人將文學著作轉化為羣眾文娛產品,加以更廣泛傳播之時,能秉持原作者的理念,鐵肩擔道義。退一步説,至少不要傳遞過錯的信息與常識,誤導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