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統勛:整個大清朝唯一能讓乾隆發自內心尊敬的大臣

劉統勛:整個大清朝唯一能讓乾隆發自內心尊敬的大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劉統勛的文章,歡迎閲讀哦~

或許是文學作品渲染過度的結果,劉墉在如今的名氣顯然要大過他的父親劉統勛。但要論起實實在在的政治才能,同樣身為宰相,劉墉比起乃父劉統勛似乎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劉統勛:整個大清朝唯一能讓乾隆發自內心尊敬的大臣

劉家兩父子都是乾隆朝名臣,一個在乾隆初中期,一個在乾隆中後期。可以這麼認為,能在乾隆盛世當官是一種福氣,可遇不可求。但反過來亦然,在乾隆朝為官也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向來標榜“本朝無名臣”,作為臣子,只有聽命執行的分,決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乾隆常常自稱乾綱獨斷,以一人治天下,他在位六十年,叱辱羣臣如奴隸。但唯有對劉統勛頗有敬意。為了強化統治,削弱臣權,乾隆反對將大學士稱為宰相,但在劉統勛去世後,他又情不自禁地稱劉統勛為“真宰相”。可見,劉統勛的名相氣度極為深刻地烙印在乾隆的心目當中。

劉統勛:整個大清朝唯一能讓乾隆發自內心尊敬的大臣 第2張

要想得到乾隆的尊敬絕非易事,究其原因,除了劉統勛人格高尚外,其過人的膽識、斷大事定大計的超常能力,恐怕也是乾隆不得不心悦誠服的。從乾隆朝的有關史料中不難發現,只有劉統勛才會讓乾隆低下高貴的頭顱,虛心問計。

乾隆初中期,朝廷凡遇水利、刑名上的重大事務,總是離不開劉統勛。在這兩件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上,乾隆對劉統勛最為信任、放心。這正是由於劉統勛遇事機敏、足智善斷又忠諫剛直,往往能為乾隆分憂的結果。這些原因促使乾隆不得不把劉統勛視為帝師,恭而敬之。

關於劉統勛的才能和處事,有兩個例子最為典型

其一,大小金川之戰

大小金川位於川西邊陲,物產有限,但山林茂密、道路崎嶇,可謂易守難攻。朝廷發兵征戰這樣的地方,可謂得不償失。因此,劉統勛在開戰之前,提出反對意見。但當時乾隆年輕氣盛,急於建功立業,並未聽取劉統勛的建議,執意要拿下大小金川。

説説容易,但真想拿下大小金川需要耗費大量的錢糧。果不其然,開戰不久,清軍方面就面臨重大的後勤補給問題,幾個月下來,損失十分慘重。這個時候乾隆才清醒過來,進退兩難。無奈之下,乾隆問計劉統勛“用兵乎?撤兵乎?”

劉統勛回答:“之前可以撤兵,現在斷不能撤。”乾隆又問誰可擔當重任,劉統勛建議起用阿桂為主將。乾隆這一次很聽話,採取了劉統勛的辦法,之後阿桂掛帥,攻取了大小金川。但事實也完全如劉統勛所料,此次用兵,耗時五年,耗銀七千萬兩,對當時的政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所幸的是,劉統勛在乾隆猶豫不決的時候為他定計,使得戰事步入順境,給乾隆十大武功添上了一條,不然的話,錢糧白白浪費,到最後還吃了敗仗,局面將會更加難以收拾。可見劉統勛對於乾隆而言,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

劉統勛:整個大清朝唯一能讓乾隆發自內心尊敬的大臣 第3張

其二,筆帖式事件

筆帖式是中央各部處理文書的小京官,專為旗人而設,這和侍衞的性質大體相同,是旗人入仕的一個重要渠道。當時西疆平定,户部奏報天下州縣多有虧空,乾隆震怒之下,想要罷免州縣官員,用筆帖式予以替代。不過,虧空的州縣十之八九,如此大動干戈,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因此,乾隆上火歸上火,但還是猶豫不決。

這個時候,乾隆徵詢劉統勛的意見。顯然,乾隆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但這話説出來要讓乾隆覺得舒服,於是劉統勛不得不用緩兵之計,他説:“皇上聰明睿智,此事思考了三天尚未定奪,老臣糊塗,實在不敢貿然回答。容我回去仔細思考一下。”

第二天入對,劉統勛説出了自己想法:“州縣治百姓者也,當使身為百姓者為之……”,意思是説,州縣官都是親民官,應該讓那些真正為百姓利益着想的人去充當。話還沒説完,乾隆就愁眉頓展,説:“好!你説的好!”一件天大的事,就被劉統勛輕易化解了。

從上面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劉統勛能斷事,有才具。所以當劉統勛去世時,乾隆痛哭流涕,説“朕失去了一位股肱之臣。”劉統勛去世後,乾隆特賜“文正”諡號,這就是乾隆帝對他的蓋棺定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