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蕭何和曹參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蕭何臨死前為何推薦他接任丞相

蕭何和曹參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蕭何臨死前為何推薦他接任丞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蕭何死前為什麼舉薦曹參接任丞相?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蕭何、曹參是殺沛縣縣令,立劉邦為“沛公”,與劉邦一道在沛縣起兵反秦的兩位漢代開國功臣。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劉邦定“元功十八人位次”,蕭何居首,曹參第二,足見其在功臣中的地位。蕭何的貢獻,一是楚漢戰爭中留守關中安撫秦民,為前線輸送兵卒糧草,使劉邦戰敗後常得到補充,從物質上保證了戰爭的勝利。二是任丞相後為漢制定律令,處理政務,依律令執行:在生活上提倡儉樸,不滋事擾民。這些措施使得飽受戰亂之苦、窮困已極的人民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能在一定的律令下生活,自然感到環境寬鬆,人人自安,極大地鞏固了新建立的政權。

蕭何和曹參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蕭何臨死前為何推薦他接任丞相

蕭何擁有這樣的政治資本,卻不居功自傲,處事更為謹慎。他與曹參本是故交,但在確定元功位次時,羣臣皆推曹參為第一,認為他身受七十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只有鄂千秋的反對,認為曹參這樣的人有上百,對漢的作用並不突出,只有蕭何經營關中支援前線才是萬世之功。

結果使曹參屈居第二,導致二人關係疏遠。但蕭何沒有困這種疏遠而妒賢害能,臨終仍推薦曹參為相,進一步鞏固了漢的江山。俗話説:“宰相肚裏好撐船。”蕭何算得上是一位胸懷寬廣的政治家。此外,在治家問題上,蕭何也算得上是一個榜樣。他初封侯時,食邑八千户,定為元功之首又增加了二千户,而他們父子兄弟十餘人都封有食邑,這樣的待遇算得上是全國的首富了,但他依然勤儉持家,不奢侈浪費,這種作風很值得發揚光大。

曹參和蕭何可謂心心相印。蕭何去世,曹參即斷定自己“將入相”,足見他對蕭何的瞭解;而曹參為相“舉事無所變更,一遵何約束”,也足見蕭何的選擇十分正確,説明二人是知音。為什麼曾參“不治事”呢?

這是因為所處的環境相同,即大亂初定,不能再生事擾民,作為丞相,曹參是洞悉時務的,他不另立政策,只是遵照劉邦和蕭何制定的律令行事,不僅維持了政策的連續性,而且也是使人民更好的休養生息。為了實現盡心守職,避而過失,曹參用人也十分注意。

蕭何和曹參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蕭何臨死前為何推薦他接任丞相 第2張

排斥那些專挑字眼、苛刻深求的人,只用敦厚老實人,似乎有意壓制開拓精神,反對創新;但從當時的實際來考慮,老百姓實在經受不起干擾。

曹參被稱為名相,他“不治事”被傳為美談,實際上是以“無為”親實現有為。這也是他的一種貢獻。守面勿失是一種策略只能根據現實的條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