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弘時:雍正帝第三子,他為什麼未被封為世子?

弘時:雍正帝第三子,他為什麼未被封為世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新覺羅·弘時(1704年3月18日—1727年9月20日),清朝宗室,雍正帝第三子(總排行為第四子,除長子和次子外,弘時出生前還有一子早夭未序齒,故弘時序齒為第三子),乾隆帝異母兄。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出生,母為齊妃李氏。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過繼給允禩。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抑鬱而終,年僅二十四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弘時嫡福晉姓董鄂氏,是尚書席爾達的女兒。有兩個妾,一是鍾氏(鍾達的女兒),一是田氏;有一子永珅(鍾氏所生),4歲夭折。《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弘時,清朝雍正皇帝第三子,乾隆皇帝的異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出生,生母是齊妃李氏。

弘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因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抑鬱而終,只有二十四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皇帝繼位之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雍正對弘時的處罰也是很嚴厲,直接將他過繼給政敵允禩做兒子,轟出了紫禁城,並且在雍正四年將允禩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二月,對弘時做了同樣處理。

弘時的政治生命百分百已經完結,此時的弘時一定是鬱悶至極。終於弘時在被除名後一年半於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死亡,故而最大的可能是,弘時被嚴厲打擊後因過度抑鬱而死的。

弘時:雍正帝第三子,他為什麼未被封為世子?

未封世子

在迄今有關弘時的生平經歷中,存在三大不合常理、常情、禮法之處:

1:康熙帝在世時,作為雍親王已成年的長子,弘時沒有任何受封。

2:雍正帝即位後,“皇長子”弘時“至死”未被授予任何爵位。

3:雍正元年康熙帝週年祭,前往代行致祭的是未成年的皇子弘曆,而非弘時。

在1722年底雍正即位時,名下有弘時、弘曆、弘晝、福沛四個皇子,弘時雖然序齒為皇三子,但由於排行在前的兩個皇子在雍正即位十餘年前便已夭逝,所以弘時實際上算是雍正的皇長子。

胤禛即位這年,弘時正好年滿19歲(清代皇室以虛歲計齡);弘曆、弘晝兩人同齡,均只滿12歲;福惠更是剛滿週歲的小娃娃。

從雍正元年至雍正三年,弘時作為雍正皇帝的唯一成年皇子和事實上的皇長子,正史中有關他的記載卻付之闕如,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弘時:雍正帝第三子,他為什麼未被封為世子? 第2張

從可見的史料中,可知道弘時的經歷大致如下:

在雍正二年底,雍正、弘時父子間仍一切正常。到雍正三年八月,弘時可能已經因“行事放縱不謹”而“出事”,故而被逐出宮廷,並被令為康熙帝皇八子、雍正皇弟胤禩之子。在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雍正親下口諭,既然胤禩緣罪被撤去黃帶,玉牒除名,弘時也理應被撤去黃帶,並交由康熙帝皇十二子、雍正皇弟胤祹“約束養贍”。在被交由胤祹“約束養贍”一年半後,弘時便去世了,死因不詳。 [6]

弘時這段短短三年的皇子經歷,不僅相關史料不多,弘時的生前待遇也很令人疑惑。

康熙帝一生兒女雖多,但是他在世時,僅有三個皇子被冊封有親王爵位: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

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冊封皇三子胤祉之長子弘晟,皇五子胤祺之長子弘昇,兩人為“世子”,即表示弘晟、弘昇是未來的親王爵位繼承人。

在當時,三位親王中,其他兩位親王的兒子均被封為“世子”,唯有胤禛除外。當時,弘時已經年滿17歲,按照清朝律例,宗室只要年滿15歲即可授爵,符合條件的弘時當時卻沒有受封,確實令人不解。

如果説,弘時因為不是胤禛嫡長子而未受封的話,但胤祺之子弘昇亦是側福晉所生,因為胤祺並無嫡子,故而仍被封為“世子”,所以庶子並不能成為弘時未受封的理由。

又假如説,當時的弘時“行為不謹”已初現端倪,因而康熙未予封爵的話,那也無法解釋,對於弘時這樣一個“行為放縱不謹”的成年長子,雍親王胤禛為何沒有為他另擇府邸,與他分府別居呢?

更無法解釋的是,在雍正即位進住大內後,為何還帶着這樣一個“不肖子”一起搬進皇宮了呢?

若説雍正與弘時一起居住,正是為了對他加以約束和管教,那為什麼僅僅三年以後,雍正又以“弘時其人放縱不謹,斷不可留於宮廷”為藉口,將弘時逐出紫禁城呢?

弘時即便再“放縱不謹”,畢竟也是皇家子嗣,是雍正的親兒子,雍正對待弘時,不可能如兒戲一般,因為厭棄弘時,便順其自然發展,直至弘時犯下大罪非被逐出宮廷不可?

如果説,弘時不受康熙喜愛,所以未被冊封,則更不符合常理常情。弘時是帝孫不假,但是康熙子女兒孫眾多,其時康熙已經年近古稀,除非弘時當時已經惡名遠播,或者由胤禛親自向康熙陳情,否則康熙怎麼可能單獨留下弘時不給冊封?在康熙眾皇子中,親自代兒子拒絕冊封的事情是聞所未聞的。大不了日後犯了過錯再剝奪爵位而已,難道還“未雨綢繆”至如此這般?

弘時:雍正帝第三子,他為什麼未被封為世子? 第3張

有學者以為,弘時未被封為世子,原因可能有如下兩點:

1.康熙封弘時為世子的記錄,被乾隆刪去不存了。

2.存在其他不為今人所知的原因,但絕不會是因為弘時自身的品質問題。

除了康熙五十九年這次冊封外,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剛剛即位的胤禛親自頒諭內閣,將“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俱封為親王。二阿哥之子弘晳,封為郡王”。

其中,雍正甚至將被幽禁的“廢太子”胤礽之子封為郡王,卻獨獨對自己的皇長子沒有任何封授,於情、於理皆不通。

皇子、皇孫的爵祿並非皇帝可隨心所欲地決定的,是由宗人府專門負責,在皇子成年後,即須向皇帝奏請封爵。除非有正當理由,即便是皇帝,對於理應享受爵位封祿的皇子,卻冷落一旁,也是不符合常規的。那麼多皇親國戚、文武大臣看在眼裏,身為國之表率的皇帝,怎可如此輕率?

正史裏沒有任何有關弘時爵位的記載,更沒有弘時為何“至死”都沒有任何爵祿的記載。越難解釋的事情,其實往往越好解釋,應當是弘時當時並非沒有任何爵位,而是被刪去不存了。

軼事典故

弘時為允禩一黨求情、替貝勒蘇努無辜的子嗣鳴不平,更是對雍正如今的“殃及無辜”十分看不過眼,最後又加不知悔改、指責於雍正的行為,導致雍正放棄了這個實際意義上的“長子”,更是在不久後去世。

而乾隆在晚年恢復允禩、允禟宗籍時,給出了這麼一個解釋:聖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結黨妄行,罪皆自取。皇考僅令削籍更名,以示愧辱。就兩人心術而論,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皇考晚年屢向朕諭及,愀然不樂,意頗悔之,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特未有顯然悖逆之之,若將有待。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歸入。此實仰體皇考仁心,申未竟之緒,想在天之靈亦當愉慰也。

其中是乾隆的修辭還是雍正臨終前的心願,就不得而知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