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去世後,他的孫子吳世璠竟登基稱帝?

吳三桂去世後,他的孫子吳世璠竟登基稱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吳三桂於這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朝廷。在耿精忠、尚之信歸順清廷之後,吳三桂於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稱帝,立國號周,建元昭武,大封諸將。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不過,吳三桂雖然在公元1678年登基稱帝。但是,這已經是最後的瘋狂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熱,吳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慮過重,所以病重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吳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陽)皇宮駕崩,時年六十七歲,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在吳三桂病逝後,因為他的兒子吳應熊已經被清朝斬殺了,所以,最終是吳應熊的嫡長子——吳世璠登基稱帝。作為吳周第二位皇帝,吳世璠即位之後,和清朝抗衡3年,於公元康熙二十年(1681年)自盡,這意味着三藩之亂的徹底結束。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吳世璠這位和康熙並存的“皇帝”。

吳三桂去世後,他的孫子吳世璠竟登基稱帝?

首先,吳世璠(1666年?—1681年),吳三桂之孫、吳應熊的嫡長子。吳三桂起兵前夕,曾派人來到清朝都城,想要接回自己的兒子吳應熊。但是,吳應熊卻不打算回去,只是讓吳三桂的使者帶走了大兒子吳世璠。康熙十三年(1674年5月18日)四月十三日,吳應熊和次子吳世琳均被康熙誅殺。在吳三桂起兵之後,年幼的吳世璠留居雲南。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吳應熊被殺,吳世璠無疑成為吳三桂的掌上明珠了。如同朱元璋將皇位朱允炆一樣,吳三桂同意將吳世璠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封吳世璠為皇太孫。同年八月,吳三桂病逝。吳世璠沒有去衡州,只迎至貴陽,並在此即帝位,以貴陽府貢院為其行在,定明年為“洪化”元年(康熙十八年),給其祖父上尊號“太祖高皇帝”,父吳應熊為“孝恭皇帝”。

吳世璠登基稱帝的時候,還不到13歲,這在古代歷史上,無疑屬於年幼的皇帝了。在此背景下,為了能夠執掌大權,吳世璠以方光琛、郭壯圖為腹心,叔叔吳應期晉封楚王。經過一番明爭暗鬥,郭壯圖的女兒被封為皇后。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吳世璠即位之後,召顧命大臣曹申吉等人赴雲南,只有曹申吉聽調應命,其餘皆託故不到。從這一角度來看,吳三桂病逝後,吳週上下已經是人心渙散,無法收拾了。對於年幼的吳世璠,更不可能在這樣的背景下力挽狂瀾。

在吳三桂去世後,吳應期堅守嶽州,但是,因為人心渙散,缺乏鬥志,吳應期只能維持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便棄城衝圍而逃,丟棄嶽州。在三藩之亂中,嶽州是關係到整個戰役走向的一座城池。對於吳三桂建立的吳周,只有守住嶽州,才能繼續和清朝抗衡下去,反之,這就像三國時期的蜀漢失去漢中一樣,離滅亡就不遠了。

嶽州失守後,湖南門户洞開,康熙帝下令展開攻擊,遂成破竹之勢,吳軍全線潰退。在此背景下,吳應期、胡國柱、王緒等經長沙一口氣逃到辰州,安營紮寨,依險據守。到這時,除了辰州、武岡、新寧,湖南絕大部分地區都被清軍佔領了。而對於這個時候的吳世璠,因為沒有掌握什麼實權,根本無法做出什麼調整和改變。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在清朝大軍的步步緊逼之下,吳世璠逃回昆明。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吳世璠逃回昆明後,吳周已處於崩潰之中。

因為丟失嶽州等問題,吳應期遭到了吳週上下的指責。於是,吳應期打算重新集結逃散的吳軍,企圖發動兵變,廢黜吳世璠,取而代之。此時,掌握吳周實權的是吳世璠的岳父郭壯圖,他已掌握吳應期的動向,於是他率先發難,除掉了吳應期父子。吳應期父子一死,吳周大權便牢牢地掌握在郭壯圖手中。吳世璠還未成年,不過十五、六歲,凡事都取決於他的岳父。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吳應期父子的叛亂,還沒有發生就被平定了。但是,這同樣讓不少吳周將士,特別是吳三桂的宗室為之心寒,從而促使更多的將士在和清朝的作戰中倒戈一擊。

進一步來説,雖然吳周作為割據勢力,存在的時間比較短暫,但是,吳周還是上演了藩王造反,外戚干預朝政等事件,這更加説明了吳周內部的混亂。

趁着吳周內亂的機會,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遠平寇大將軍趙良棟、彰泰、賴塔等從蜀、黔、桂三路入滇。面對四面而來的清朝大軍,吳世璠急令夏國相、胡國柱、馬寶移阻趙良棟,郭壯圖迎戰蔡毓榮,但很快就被擊敗。這時清軍逼近昆明,吳世璠又調夏國相等人回援。吳世璠堅守五華山,拼死抵抗。清軍包圍昆明城,兩軍相持數月。對此,在筆者看來,到了這個時候,吳周的敗亡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當然,對於吳世璠來説,還擁有主動歸降的機會。不過,吳世璠主動放棄了這樣的機會。

吳三桂去世後,他的孫子吳世璠竟登基稱帝? 第2張

最後,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二日,吳周將領餘從龍、吳成鰲悄悄出城投降,將城中虛實如數報告了清軍統帥。章泰等人知城內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親自督戰,各路大軍猛攻,四面逼城,又密派餘從龍進城招撫。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吳將線、吳國柱、吳世吉等人準備發動兵變,以此將吳世璠、郭壯圖獻給清軍,從而獲得來自清朝的賞賜。得知這一消息後,當時不到16歲的吳世璠,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拔刀自刎。在吳世璠自盡後,他的皇后郭氏投環自縊死。宮中從死的達百餘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九日,吳將線等將官打開昆明城門,向清軍投降,吳世璠的首級及夏國相、馬寶等人被押解到清朝都城。而這,意味着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結束。而就吳世璠來説,自稱帝開始,則和康熙抗衡了三年。對此,在筆者看來,三藩之亂的平定,無疑讓康熙皇帝的聲望來到了一個高峯。雖然三藩之亂的爆發,和康熙皇帝輕率的撤藩決定存在一定的關係。但是,面對吳三桂等造反的藩王,康熙成功採用各個擊破的策略,得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清朝初期的藩王割據問題。而這,自然為後來的康熙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