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為什麼説司馬紹是晉朝最有良知的皇帝?他做了什麼

為什麼説司馬紹是晉朝最有良知的皇帝?他做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司馬紹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説一下了。

在後樑創建之前,晉朝堪稱得國最不正的王朝,作為奠基人的司馬懿及其兩子司馬師、司馬昭,為篡奪曹魏江山而做出的恁多卑鄙兇殘之事,每每令後世切齒痛恨。其實,司馬懿父子的惡名不僅在南北朝得以廣泛傳播,甚至在兩晉之間,世人便經常把他們視為竊國大盜,對他們萬分的鄙夷。不僅如此,甚至連晉明帝司馬紹都對祖上的事蹟深以為恥,直稱帝國應該滅亡,堪稱晉朝最有良知的皇帝。

司馬紹是司馬懿的玄孫,琅琊武王司馬伷的曾孫,琅琊恭王司馬覲之孫,東晉元帝司馬睿的長子,生母是宮人荀氏,自幼便以聰慧過人見稱,深受其父的喜愛。司馬睿鎮守江東時,刻意鍛鍊兒子的才能,在司馬紹14歲時便任命他為東中郎將,負責鎮守廣陵,而司馬紹的表現也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令其父甚為欣慰。

為什麼説司馬紹是晉朝最有良知的皇帝?他做了什麼

太興元年(318年)三月,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並冊立司馬紹為太子。當時的名臣,從宰相(司徒)王導、中領軍庾亮到散騎常侍温嶠、中書侍郎桓彝、太子中庶子阮放等人,都被司馬紹親近看重,引為良師益友。不僅如此,司馬紹還好習武藝、善撫將士,很得軍心。當時江東人才濟濟,無論遠近都歸心於司馬紹,將他視為帝國未來的希望。

永昌元年(322年)閏十一月,晉元帝不堪忍受權臣王敦(王導的堂兄,官至丞相、大將軍)的欺凌,在憤懣、憂慮中去世,太子司馬紹隨即登基為帝。晉明帝上台伊始,外有羯族人創建的後趙窺伺江南,內有權臣王敦的專權,局勢之糟糕真可謂危若累卵。好在晉明帝是一個勵精圖治、憂患意識極強的君主,時常會將王導、温嶠等人召至宮中,跟他們探討歷代治亂興衰的話題,並期望藉此尋找到中興晉朝、消除內憂外患的“藥方”。

某日,晉明帝向温嶠詢問司馬家得天下的原因,由於其中充滿了各種黑暗、醜惡的因素,所以温嶠支支吾吾半天,就是不肯正面回答。王導見狀,便為他打圓場道:“温嶠年輕不熟悉這段往事,請允許微臣為陛下説明。”本着“為尊者諱”的態度,王導應該儘量美化、粉飾司馬懿父子的事蹟,但此君過於誠實,竟然一口氣把他們的骯髒往事講得一清二楚。

為什麼説司馬紹是晉朝最有良知的皇帝?他做了什麼 第2張

原來,早在魏帝曹芳繼位之初,司馬懿便已經滋生不臣之心,而等到高平陵之變(249年)取代大將軍曹爽執政後,更是變得一發而不可遏制。為了篡奪曹魏的江山,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在積極培植黨羽的同時,還秉持着“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態度,肆意誅殺不肯依附於自己的朝臣、望族、名士,往往將他們滅族,所作所為令人髮指。

不僅如此,司馬懿執政時肆意凌辱魏帝曹芳,完全沒有把他放在眼裏,而他的兩個兒子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司馬師執政期間公然廢黜曹芳,而司馬昭在執政時更是敢於弒殺皇帝曹髦,開人臣弒君現象的“先河”。在君權至高無上的時代,廢黜、弒殺皇帝乃是十惡不赦的罪行,就算人臣得逞一時,但終究會遭受後世的口誅筆伐。由司馬懿父子對待皇帝的態度來看,怎能不招致無窮的罵名?

如果王導遇到的是一位陰鷙狠毒、護短心切的皇帝,他講得這番話很可能會為其招致殺身滅族的結局,但好在晉明帝是一位極具良知的皇帝,非但沒有遷怒、處罰王導,反而對他講得這番往事羞愧不已。據正史記載,明帝聽完司馬懿父子篡魏建晉的往事後,先是目瞪口呆,接着便是羞愧萬分、掩面而泣,連連哀歎道:“如果真像您説的那樣,晉朝天下怎麼可能會長久呢?”

王導、温嶠俱見明帝,帝問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頃,王曰:“温嶠年少未諳,臣為陛下陳之。”王乃具敍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弒高貴鄉公事。明帝聞之,覆面著牀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見《世説新語·尤悔》(注:宣王即司馬懿,文王即司馬昭,均為晉武帝司馬炎在當魏朝的晉王時,為他們追加的諡號)。

為什麼説司馬紹是晉朝最有良知的皇帝?他做了什麼 第3張

正因為祖上德行有愧、作惡多端,所以為洗刷惡名考慮,明帝在位時加意勵精圖治,籠絡士民,以期改變天下人對司馬家的壞印象。明帝在位期間,在王導等人的協助下,憑藉着隱忍明敏、舉措得宜,終於成功地剷除王敦集團,並大力加強北方防務,從給國家帶來一種相對安定的局面,由此被後世稱為明君。可惜,晉明帝在位僅3年便駕崩,終年才26歲,時在太寧三年(325年)閏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