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百年的混亂,楊堅僅用十幾年就恢復了經濟

三百年的混亂,楊堅僅用十幾年就恢復了經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5.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楊堅的一些趣事,歡迎閲讀評論。

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即隋滅陳後八年,隋文帝楊堅下令,普免天下錢糧。也就是説,這一年的大隋王朝,免收一切農業税。

這絕對是一件偉大的盛事,因為自漢文帝以來,已經有近七百年沒有哪個皇帝做到過這件事了。此後的一千二百年,也就只有寥寥幾人,如乾隆五次普免錢糧而已。

儘管已經徹底消失了十幾年,但農業税的意義、尤其是歷史意義依然不可小覷。在以農業立國的中國古代,農業税幾乎可以等於國家總税收。免徵一年的農業税,堪稱是國家給農民發放的最大福利。

而楊堅這一次發福利的理由也很直接——開國十六年來,户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蓄積,府庫裏已經沒地方再容納更多的財富了。為了避免浪費,所以就不收税了。

這一次免税事件,被視為隋朝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極盛的程度。須知隋朝的税收相比於北周已經下調了四成(周税每户五石,隋則三石),在這樣的税率下還能收上來這麼多税,看來隋朝真是國庫殷實,也無怪後來楊廣有底氣打那麼多大仗了。

問題是,這些是真相嗎?或者説,低税率卻收上來了高税收,這合理嗎?

三百年的混亂,楊堅僅用十幾年就恢復了經濟

與今天紛繁複雜的税種税法不同,由於楊堅廢除了酒坊税和鹽井税,使得隋朝政府的開支基本只靠農業税,也就是租和庸。因此要計算税收就可以套用一個很簡單的公式:

總税額=調+租=人頭税+土地税=每户税額×户口數+耕地畝數×每畝税額

總税額上升了,耕地畝數又是浮動較小的,而每户應繳納的税額卻下降了,那麼就意味着户口數上升了。那麼隋朝的户口數上升了多少呢?我查閲了《隋書》、《通典》等資料,給您列了個表:

從581到588的七年間,隋朝的户口年均自然增長率為49‰;自589到598的九年間,户口年均自然增長率則為23‰。最關鍵的是,僅僅十七年的功夫,隋朝的户口數竟然自然增長了345萬户(除去陳朝原有60萬)!

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概念的話,那我們就拿改革開放前的中國人口增長率來作對比——作為中國人口增速最快的時代,1949-1976這不到三十年間,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也不過就在2-3%之間,1963年的3.33%更是被視作空前絕後。

相比之下,在各方面尤其是醫療條件嚴重落後的隋朝能實現如此之高的增長率,實在匪夷所思。

兩相對比,看出了問題的所在了嗎?

請注意,我在有關隋朝户籍人口的表述,一直是用的“户口數”,而非人口數。

由於缺乏足夠的數據支持,再加上當時的統計手段的匱乏,使得搞清楚國家有多少人是比較困難的。更關鍵的是,隋的農業税,是以户口為基本徵收單位的。

事實上,隋初那幾年户口數之所以玩了命的往上漲,並不是因為大隋人民趕上了生育潮,而是和一項行政手段有關,那就是他對户籍和土地的整頓。

上一講我們談到,南北朝後期,各國的户口制度幾乎是一團亂麻,尤其以北齊為甚。混亂的户籍制度使得國家收税起來尤為困難,再加上税法裏有各種各樣的免税特權,使得百姓們都去鑽了政策的空子,成了免税户。

這些工作,本應該是北周完成的,由於政局的動盪使得被滯後到了隋朝。而在經歷了尉遲迥、突厥等戰爭後,楊堅也下定決心,必須摸清户口,明確税賦。

三百年的混亂,楊堅僅用十幾年就恢復了經濟 第2張

這項工作首先在原北齊境內開展,法令是極其嚴苛的:

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閲,户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户頭,以防容隱。

為了確定税源,楊堅命令各州縣按人頭摸排,如果敢隱瞞不報的,除了本人受罰以外,連地方官都要發配充軍。在這樣的鐵腕下,各地紛紛出現了互相舉報以求自保的局面。

除此以外,楊堅還下令,把過去那種幾十甚至上百人口的大户拆分出來,各自單獨為一户。這一舉措本意是為了收税,卻取得了另一項副產品——聚居在一起的世家大族在這次運動中被拆分打碎,中國大家族的碎片化開始了。

這項工作的結果,是為帝國創造了44.3萬新户、164萬人口。國家的户口數一下子就上漲了9%。嚐到甜頭的隋文帝接受了高熲的建議,將此法推行全國。

這,才是隋初户口數激增的原因。

我們必須承認,在太平盛世時節,人口會有一個迅速增長的過程;但是,當增長速度明顯超出自然規律時,我們就必須討論它背後的原因了。

這種狂飆突進的增長和高效的收税方式讓隋朝的府庫迅速充盈起來,而為了投皇帝所好的隋朝官員還給隋文帝送上了另一個大禮包:根據《通典》記載,開皇九年(589年),隋朝的耕地面積已經達到了19.4億畝,摺合今畝約為21.3億畝。而當今中國的耕地面積,已經離國土資源部規定的20億畝紅線越來越近了。

須知,隋朝的實際統治面積與漢朝(耕地面積約5億畝)相似,既不包括東三省,也不包含新疆西藏,甚至當時連兩廣都還沒被算進來。隋朝是怎麼做到有這麼多耕地的?

三百年的混亂,楊堅僅用十幾年就恢復了經濟 第3張

只有一種可能,有人在虛報數字。只可惜,這個虛報數字是要交税的。誇張了近四倍的耕地數,就意味着百姓要交四倍的税。

把這個賬算清楚,你也就明白了,隋朝的開皇之治的經濟成果,到底是怎麼回事了。一句話,這是個典型國富民窮的社會。

當皇帝還是楊堅這種開創之君,知道省着花錢的時候,雖然税額高,但是好歹人民還可以承受;而當他的兒子不但要錢,還要老百姓的命(開大運河、徵高麗)的時候,人民就只能起來要隋朝的命了。

當然,距離隋朝被革命還很遠,距離楊堅去世也還很遠。在把他寫死(這很不厚道)以前,讓我們去看看別人的故事,去看看這位偉大皇帝的大臣們,又都是什麼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