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胤礽為何被兩度廢立太子?該怪康熙教子無方嗎?

胤礽為何被兩度廢立太子?該怪康熙教子無方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6.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胤礽的文章,歡迎閲讀哦~

清康熙十四年,康熙皇帝下旨將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所生嫡次子,未滿兩週歲的愛新覺羅·胤礽立為皇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罪名廢黜胤礽做了33年之久的皇太子之位。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眾位皇子的奪嫡之爭愈演愈烈,康熙皇帝再次將胤礽的太子之位復立。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皇帝再次下詔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並將其永久圈禁。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皇位傳於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是為雍正皇帝。

雍正二年,被圈禁了12年之久的廢太子胤礽病逝于禁所—紫禁城鹹安宮。

康熙朝晚年出現的“九王奪嫡”事件一直是後世頗為感興趣的清朝皇室兄弟之間的內鬥事件,被康熙皇帝明立為皇太子的胤礽一直是該事件的關鍵人物和矛盾焦點。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廢而觸發了“九王奪嫡”事件的開端;康熙四十八年,胤礽再度復立為太子,非但沒有壓制和減弱眾位皇子對皇位的爭奪,剛剛被複立太子的胤礽反而較之前受到了更大的衝擊和排擠;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的再度廢黜,則讓事件發展到白熱化、公開化狀態,“九王奪嫡”正式進入不可收拾、難以控制的局面。

胤礽為何被兩度廢立太子?該怪康熙教子無方嗎?

由此可見,“九王奪嫡”事件的根本原因在於胤礽太子之位的反覆廢立,也就是在於康熙皇帝對待胤礽不明朗、不堅決的態度上。而從康熙皇帝兩次廢黜胤礽所給出的“肆惡虐眾,暴戾淫亂”和“秉性兇殘,與惡劣小人結黨”、“是非莫辨,大失人心”等理由來看胤礽的罪行大多出自教育方面和管理約束的缺失。那麼,胤礽從一個精明能幹、謙卑誠孝,備受羣臣讚頌的“皇位接班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眾矢之的”甚至成為“階下囚”的呢?其實,這一切都和康熙皇帝有着很大關係甚至是康熙皇帝直接造成的!

01 父慈子孝,原先的胤礽是康熙皇帝和朝中羣臣公認的清王朝優秀接班人

康熙十三年五月,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在所出嫡長子愛新覺羅·承牯早夭後,再次誕育嫡子胤礽。21歲的康熙皇帝面對嫡子的出世,還未來得及高興,赫舍里氏便因難產失血過多崩逝。赫舍里氏的崩逝讓康熙皇帝深為悲痛,他將自己對皇后的愛全部轉給了胤礽。將胤礽帶在身邊,親自撫養。

《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十七年,胤礽染上天花,患過天花的康熙皇帝深知該病兇險,便下旨將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各部院衙門的奏章全部送到內閣,自己則全心全意看護在兒子身邊,陪伴太子度過病危期。待太子痊癒之後,康熙帝還特地祭掃了方澤、太廟、社稷等,並向天下臣民宣示這一喜訊。由此可見,這個嫡子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分量之重。

胤礽六歲以前,康熙“親教之讀書”,後來又為他選擇了名儒張英、李光地、熊賜履為師,稍長,又特召江寧巡撫、著名理學家湯斌為詹事府詹事。胤礽天資聰穎,加上有康熙皇帝的精心安排和名師的指導,很快就能“通滿、漢文字,嫻騎射,從上行幸,賡詠斐然” 。為了讓胤礽得到更好的鍛鍊,康 熙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期間,先後有十多個月的時間不在京城,都讓二十二歲的皇太子胤礽坐鎮京師處理朝政,讓他“代行郊祀禮。各部院奏章,聽皇太子處理。凡事重要,諸大臣議定,啟皇太子。” 胤礽也能克盡厥職,博得滿朝朝文武的稱讚,“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 。康熙皇帝“不勝喜悦”,認為有胤礽這樣的接班人乃“朕之福澤,想由行善所致耶!”,對他寄予了莫大希望。

在《康熙起居注》中詳細記載了康熙皇帝在親征噶爾丹期間對坐鎮京城的皇太子胤礽發出的40份上諭,從中能很明顯的看出“父慈子孝”的感人皇家父子情。

恭請皇太后萬安!膚躬甚安。諸皇子、諸王以至臣工、軍士皆 好。皇太子佳否 ?

在40份專送皇太子的上諭中,除了簡要説明軍備、戰況和後勤保障還有問詢京中政務外,幾乎每一份上諭中都有一句“朕躬甚安,皇太子安否?”。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大軍抵達山西境內,準備渡過黃河的時候,使用了皇太子從京中送來的繩索。順利度過後,康熙皇帝認為胤礽所送“繩索極好,甚為結實,毫無斷裂”,然後將這件事在胤礽的奏摺上硃批説明:“此甚奇之事寄告皇太子,使之高興”。

康熙三十六年,身處戰事前線的康熙皇帝仍然記得自己兒子喜歡吃魚的習慣,親自下水捉魚,並派人送回京城,還為此專門下達上諭:“朕送爾之魚若好,則順便寄信説好。”胤礽面對皇父的關愛和疼惜,自然是高興:“所賞石花魚,新鮮肥美,味道甚好。此乃春季難得之物,故儲存以食。”

此外,康熙皇帝還專門將獵獲的野物派人送至京城,交給太子品嚐:“關內氣候炎熱,能否完好送至或變味亦未可料。朕在外日久,甚為眷念,特意帶回,勿言不好”。

上述種種,都能看出康熙皇帝對胤礽的疼愛遠遠超出了一個帝王對皇子的感情,就是一個農家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和疼惜。康熙皇帝遠征期間,胤礽也着實沒有讓康熙皇帝失望,年紀輕輕的胤礽不但將政務處理的頭頭是道,贏得了朝中羣臣的讚許,還在回覆皇父上諭的奏摺中每每提及對皇父的思念和牽掛,這讓康熙皇帝甚為感動。

02 康熙皇帝對太子師傅的嚴重輕視

如此深厚的父子感情之下,如果沒有後來胤礽的“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那麼胤礽就會最終登上皇位,成為大清皇帝,清朝的歷史就會改寫。那麼,胤礽的諸多罪行到底源自何處,個人認為是胤礽在儒家優良傳統上的缺失導致。那麼對於傳統教育的缺失,誰又該承擔最大的責任呢?

康熙皇帝!康熙皇帝!還是康熙皇帝!

正是因為康熙皇帝對待胤礽教育問題尤其是對待胤礽師傅的輕視態度嚴重影響了胤礽以後脾氣秉性的養成。對於康熙皇帝為什麼如此對待胤礽的師傅,個人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1、康熙皇帝的教子心切

康熙皇帝8歲繼位,除掉鰲拜以後才牢牢掌握住了朝政大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清朝皇帝。繼位之初的勢單力薄和孤軍奮戰,讓康熙皇帝在坐穩江山以後依然心有餘悸。所以,他迫切需要自己的皇子們迅速成長起來,希望們她們都能成為博學多才、治國平天下的能手,更希望他們都能成為自己鞏固皇權最可靠、最得力的政治助手。維持,他對皇子們定下了高規格甚至嚴苛的學習目標和標準,不允許他們出現任何的偏差。但在清朝,皇子們畢竟是皇帝的兒子,是高高在上的主子,承擔教學的老師們説到底只是臣子,面對康熙皇帝如此高的教學標準,難免出現偏差,也難免會惹得康熙皇帝不高興、不滿意甚至憤怒、嚴斥、重責。

胤礽為何被兩度廢立太子?該怪康熙教子無方嗎? 第2張

2、康熙皇帝自身極高的文化修養,導致了他對皇子的高要求,也導致了他對皇子老師的不尊重,不推崇。

康熙皇帝的好學眾所周知,無論是中國的傳統儒家文化還是西方科學、自然知識,康熙皇帝都有過數十年的刻苦學習和深入研究。康熙皇帝的文化修為完全稱得上一代大儒甚至在西方知識上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見地。這也是康熙皇帝為何對皇子們立下如此高學習標準的原因所在。而僅在一方面有所建樹的皇子老師們,面對如此修為的康熙皇帝只有慚愧的份,面對康熙皇帝的高要求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也直接導致了康熙皇帝對皇子老師的不尊重甚至輕蔑之情。

3、高高在上的康熙皇帝對“尊師重道”傳統的嚴重漠視

康熙皇帝作為清王朝高高在上的帝王,權傾天下,地位尊崇,對於他而言,不論是臣子還是皇子,哪怕是漢民族倍為推崇的“師傅”,都是必須臣服在自己面前的奴才。儒家文化中最關重要的“尊師重教”優良傳統在皇權面前只不過是一紙空文,只不過是康熙皇帝用來要求別人而非自己的規範。所以,如果康熙皇帝認為皇子師傅們的表現或者皇子們的表現不能達到自己要求的時候,便會動則打罵。

03 康熙皇帝的“言傳身教”和胤礽“被廢罪行”的養成

《康熙起居注》記載了康熙皇帝數次嚴厲處罰甚至羞辱皇子師傅的事例,然後我們將康熙皇帝廢黜太子所列罪行做出比較。

1、康熙皇帝所為:康熙二十六年,康熙皇帝為太子胤礽親選了三位師傅—湯斌、耿介、達哈塔。並在第一天上課的時候,康熙皇帝親自提問三位師傅有關書中典故和詩詞的問題,對於未能答出問題的師傅,康熙皇帝大加訓斥並言辭侮辱,讓三位師傅在自己的學生面前顏面掃地。

太子胤礽罪行:太子坐着讀書寫字,師傅需要從清晨站到黃昏。太子完全可以讓師傅坐着授課,然而在康熙皇帝的“親自教導”下,太子並沒有這樣做。久站以後,如果出現昏聵摔倒,就被會太子是為“失禮”,進行嚴厲責罰。

2、康熙皇帝所為:康熙二十六年,康熙皇帝教授皇子射箭的時候,皇子師傅徐元夢奉命隨侍。徐元夢作為一個文人出身的臣子,對滿人所熟悉的騎射並不擅長確實有情可原,可是皇子的師傅徐元夢不能掌握騎射技能的表現讓康熙皇帝非常不滿,對其百般辱罵,並在徐元夢稍微辯解以後,命人將其打成重傷,還將其抄家,將其父母發配黑龍江。

太子胤礽罪行:太子胤礽揹着康熙皇帝,指着自己的師傅徐元夢破口大罵,甚至打罵徐元夢的父母。光是打罵還不解氣,竟然將徐元夢推進河裏,然後從河裏揪起來以後繼續毆打。親眼目睹了太子胤礽罪行的康熙皇帝認為胤礽“舉止乖張,肆惡虐眾”。

3、康熙皇帝所為:康熙四十七年,在皇三子胤祉及眾位皇子的監視下,皇子師傅徐元夢因為“皇子背書不清晰、不熟悉”而被康熙皇帝下令革職,並在乾清宮西側,皇子讀書的懋勤殿前,重責三十大板。

太子胤礽罪行: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首次親征噶爾丹期間病重,命皇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前往探視。面對精神憔悴、重病纏身的父親,胤礽竟然毫不在意,既無憂心之情,又無關切之語,滿是冷漠。康熙皇帝認為其“絕無忠愛君父之情”。

胤礽為何被兩度廢立太子?該怪康熙教子無方嗎? 第3張

由此對比可以看出,從自己師傅動輒被康熙皇帝辱罵、責打甚至抄家、將師傅父母發配邊疆的做法深深刺痛並嚴重影響了胤礽幼小的心靈。胤礽在康熙皇帝的“言行身教”下,深深領悟到了師生之間身份和地位的絕對懸殊,然後將人性中必不可少的親情和友情拋到一邊,學到了更多的是殘酷和冷漠。胤礽一步步走向深淵的背後,是康熙皇帝對其道德品質教育的缺失,是康熙皇帝在拋棄“尊師重道”傳統規範以後的必然結果。

康熙皇帝對待皇子師傅態度和做法上的失誤,使得胤礽從小就沒有樹立起尊師重道、推崇師長的觀念。與此緊密相連的“孝敬父母、有愛兄弟”的“孝悌”之心更是被胤礽逐漸產生的驕傲蠻橫和冷漠無情所淹沒。英明一世的康熙皇帝卻在皇子教育問題上留下了最大的敗筆,這無疑是歷史無法彌補的遺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