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李世民的兒子李恪是個怎樣的人?為何被後人懷念?

李世民的兒子李恪是個怎樣的人?為何被後人懷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李恪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個皇帝的一生想要選擇一個非常理想的繼承人其實是非常難的,畢竟作為皇子,沒有哪一個人的經歷能夠超過李世民,皇子們都是在襁褓中長大的,深宮之中為人處世都要考慮周到,何況是治國呢?想要選出一個皇子作為繼承人,不能太軟弱更不能太強勢。作為一個經歷眾多,看透世事的皇帝來説,無論選擇哪個皇子作為繼承人都會覺得太年輕,但是,畢竟人都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固然,我們説李世民不該選擇逆反青年李承乾,同樣,陰毒後生李泰也不適合,但是最終選擇柔弱的李治難道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的麼?

事實證明,其實選擇李治也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所以後人就會想,如果時光倒流回去,選擇第三子李恪作為接班人,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為什麼説選擇他會更好一些呢?因為李世民曾經對李恪給出了一個評價,李世民曾評價李恪“英果類我”,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説李恪英武果敢,跟李世民自己很像,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原因,所以李世民就想要廢了李治,立李恪為太子,但是又因為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所以李世民就只能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長孫無忌在朝中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哪怕就是英明果斷的李世民也不敢因為這件事去得罪長孫無忌,要知道,深宮大院之中,處處都與政治有關。

李世民的兒子李恪是個怎樣的人?為何被後人懷念?

沒有能夠成功立李恪為太子,我們自然是難以知道如果李恪真的當了皇帝,以後的唐朝會因為他有着怎樣的變化,不過,我們可以仔細研究一下李恪的生平,我們會發現,在他當藩王的期間,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貢獻,反而是他曾經因為遊獵,不顧及老百姓的莊稼被罷官,在這之後,李世民派去了權萬紀給他當作長史,他才有所收斂,這也是因為權萬紀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從他這些所作所為,我們真的要思考李世民對他的評價是否過高了。

他的所為所謂並沒有能夠讓人看到他的任何優點,那麼李世民為什麼對他如此喜歡呢?甚至還想要立他為太子呢?首先,李世民是一個非常護着自己兒子的人,只要是他的兒子他就都喜歡,所以説自己兒子犯了錯,他往往會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就比如李恪犯了錯,李世民不説李恪的不對,而是説當時的長史柳範的不對。其次,也是李世民喜歡李恪最重要的一點,相比於李承乾、李泰,李恪能夠知錯就改,這也是作為皇帝最為重要的一個品質。

那麼我們説李恪如果真的做了皇帝之後,是否能夠做的更好呢?會是一個好皇帝麼?答案自然是為止的,但是我看卻未必會是一個更好的皇帝,先拿他這個知錯就該的有點來説,其實是因為權萬紀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也很嚴厲,能夠壓得住李恪,要知道之前給他做長史的人也曾經多次對他進行勸説,但是他卻不以為然,並且他在這之前也是吃過一次虧,所以但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他也非常害怕李世民對他的懲罰,所以才能夠知錯就改的,這説明他不傻而已,但是如果説真的做了皇帝,能夠壓住他人還能有誰呢?他又會變成什麼樣子真的很難説。

雖説李恪的一生並沒有那麼優秀,但是後人確實對他確實非常的懷念,這裏面有兩點可以證明:唐朝有兩部史書,《新唐書》跟《舊唐書》,《舊唐書》在寫李恪所犯的錯誤時候,説李恪當初被罷官是因為遊獵破壞了老百姓的莊家,但是在《新唐書》之中,在寫這一段的時候,是説他在跟他乳母的兒子玩“博簺”的遊戲,關於“博簺”到底是是什麼並沒有給出解釋,但是僅僅是玩一種遊戲,他的錯,顯然是比破壞莊稼的性質輕了許多。其實《新唐書》這樣記載也不過是有意的掩飾李恪的所犯的過錯而已,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孟憲實先生解釋到,“簺”其實也是一種打獵捕獸的設置,如此説來,李恪還是在“遊獵”也就是不過是換了種説法而已。

李世民的兒子李恪是個怎樣的人?為何被後人懷念? 第2張

還有一件事情,南唐為了讓國家顯得正統,特地在李唐宗室之中找了一個人來作為他們的“義祖”,而他們所找到的人就是曾經當過吳王的李恪,我們知道,李恪最終可是被殺掉了啊,即便這樣,南唐仍然還是要將他作為他們的“義祖”除了對他的懷念,更重要的就是對他的認可啊。我們不得不説李恪最後的遭遇確實是非常慘,而這也是源自李世民,其實當初李世民決定不選擇李承乾跟李泰之後,就不應該草率的選擇李治,而為什麼説李世民為什麼要為李恪的死負責呢?一切從他開始找到長孫無忌商量廢掉李治的時候就已經給李恪的死埋下了隱患。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他想把太子換成李恪找誰商量不好,卻偏偏找到了長孫無忌商量,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作用的,因為不用想也知道,長孫無忌怎麼可能會同意呢?試想誰會同意把自己的外甥給廢黜了,而去同意選擇一個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人呢?畢竟每個人首先考慮都是自己的家族,其次才會真正考慮國家,真正有大氣度,把國家放在第一位的大臣,放眼整個幾千年的歷史中,不是國家存亡時刻,真的沒有幾個人會先去為了國家考慮的。

而李世民在找到了長孫無忌的時候也知道這一點,竟然還直言點明瞭長孫無忌心中的想法説到:你一定要堅持不廢李治,無非就是因為他是你自己的外甥而已,而李世民在認識到了這一點的時候,在後來也沒有做出防範,而長孫無忌知道李世民要換掉李治,這也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所以才有了後來利用房遺愛造反案,成功的將李恪給冤枉了,導致最終被冤殺,而其實也是因為他被冤殺,大家一直以來都覺得相比之下,他的能力其實還是非常不錯,所以千百年來人們才對他如此的懷念,而人們也才會設想,如果他真的做了皇帝是不是會讓國家更加的輝煌,如果説李恪真的做了皇帝,大家會覺得他會做的更好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