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大義滅親”出自哪裏?“大義滅親”歷史典故介紹!

“大義滅親”出自哪裏?“大義滅親”歷史典故介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義滅親”出自哪裏?“大義滅親”歷史典故介紹!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可能會經常在劇情中看到“大義滅親”這四個字。在古代,特別是皇室貴族中,的確會經常發生大義滅親的事情,為了奪嫡兄弟相殘的事件數不勝數。例如唐朝初期就爆發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為了太子之位不惜弒殺大哥李建成還有李元吉,最後李淵禪位李世民成功繼位。這次就為大家介紹下“大義滅親”這個成語的典故,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大義滅親”出自哪裏?“大義滅親”歷史典故介紹!

“大義滅親”這個成語相信很多人都聽説過,意思是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如北宋時期很有名氣的大青天包拯就是這樣的人,在面對自己的侄子犯罪之後,一點情面都不留,殺伐果斷,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那麼,你知道這個成語最初的出處麼?這裏麪包含了怎樣的曲折故事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左丘明所著的《左傳·隱公四年》有這樣的一句話:“子從弒君之賊,國之大逆,不可不除。故曰大義滅親。”

這句話是誰説的呢?原來是春秋時期衞國的士大夫石碏所説,因為自己的兒子參與了“弒君”事件,故而説出了上面的話“大義滅親”。

“大義滅親”出自哪裏?“大義滅親”歷史典故介紹! 第2張

衞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很小的國家,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從第一代國君康叔封立國之日算起,這個小國家在歷史上一共存在了907年,直到公元前254年,被魏國所攻滅。

在長達907年的歷史中,衞國的存在感其實並不強,但是在衞武公時期,衞國一度非常強盛。在周平王東遷洛陽的時候,曾經出兵勤王討伐犬戎。

根據《國語·楚語》的相關記載:“昔衞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曰:自卿以下至於師長士,苟在朝者,無謂我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正是在衞武公的勵精圖治之下,衞國在春秋初年,國力一時鼎盛,成為諸侯之首。

但是一個好國君,卻未必是一個好父親,衞武公就是這樣的人,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並沒有將自己的治國本事交給自己的兒子衞莊公。衞莊公在位期間,寵信自己的小妾以及她所生的兒子州籲,最終導致了衞國的鉅變。

“大義滅親”出自哪裏?“大義滅親”歷史典故介紹! 第3張

在衞莊公死後,他的大兒子也就是太子完繼承了王位,是為衞桓公。兩年之後,衞桓公因為州籲驕橫奢侈,就罷免了他的職務,州籲便逃離了衞國,結識了鄭國的共叔段,便與之結盟,想要發動軍事政變來取代自己的國君。

共叔段與州籲經歷極為地相似,都是各自國君最寵愛的小兒子,但是國君之位並沒有落到自己的身上,因此,兩個人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剛開始的時候,共叔段想要藉助州籲的勢力來推翻哥哥鄭莊公的統治,失敗之後,兩人將目標放到了衞國,密謀通過弒殺衞桓公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於是,州籲與共叔段便召集了許多衞國的流民,想要利用這些人發動突然襲擊,置衞桓公於死地。在眾多的流民之中,就有衞國的士大夫石碏的兒子石厚。

在公元前719年,州籲成功弒殺了衞桓公,自立為君。為了投桃報李,州籲在繼位之後,聯合宋國、陳國、蔡國等四國替共叔段攻打鄭國,然而無功而返。

“大義滅親”出自哪裏?“大義滅親”歷史典故介紹! 第4張

州籲在弒君篡位之後,特別喜歡打仗,不能讓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因此他很不受衞國人的擁護。同年的九月,受州籲力邀出山輔助自己的石碏,偷偷地聯合了陳國國君陳桓公殺死州籲,並擁立衞桓公之弟公子晉繼位,是為衞宣公。

在州籲伏誅之後,石碏的兒子石厚也被人抓住。石碏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使其宰獳羊肩蒞殺石厚於陳國。

石碏誅殺石厚這件事情在當時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因為有人希望石碏原諒自己的兒子石厚,畢竟首惡已經伏誅,再多殺其他人已經無濟於事。但是石碏並不同意這樣的説法,還是殺了石厚來避免其他人有類似的想法。

或許按照某些人的觀點來看,石碏的做法未免有點不近人情,都説“虎毒不食子”,誅殺自己的兒子,導致自己死後沒人送終,這是一件很令人忌諱的事情。但是於國於家來説,石厚都是應該受到處罰的。

我們常説“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是這個意思,任何人犯了錯,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石碏也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大家説是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