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相關靈樞的歷史推薦

《黃帝內經》靈樞·五變第四十六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五變第四十六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少俞曰:餘聞百疾之始期也,必生於風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復還,或留止,或為風腫汗出,或為消癉,或為寒熱,或為留痺,或為積聚。奇邪淫溢,不可勝數,願聞其故。夫同時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為人生風乎,何其異也?少俞曰:夫......
2021-06-21
《黃帝內經》靈樞·逆順肥瘦第三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逆順肥瘦第三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餘聞針道於夫子,眾多畢悉矣!夫子之道,應若失而據,未有堅然者也。夫子之問學熟乎,將審察於物而生之乎?歧伯對曰:聖人之為道者,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合於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數,法式檢押,乃後可傳焉!故匠人不能釋尺......
2021-06-19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第八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第八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至於其淫泆離髒則精失、魂魄飛揚、志氣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歧伯答曰......
2021-06-17
《黃帝內經》靈樞·平人絕谷第三十二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平人絕谷第三十二原文欣賞

黃帝曰:願聞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請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榖三鬥五升,其中之榖,長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滿,上焦泄氣,出其精微,慄悍滑疾,下焦下溉諸腸;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榖......
2021-06-19
《黃帝內經》靈樞·動輸第六十二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動輸第六十二原文欣賞

黃帝曰:經脈十二,而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獨動不休,何也?歧伯曰:是明胃脈也。胃為五臟六腑之海,其清氣上注於肺,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黃帝曰:氣之過於寸口也,上十焉......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終始第九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終始第九原文欣賞

凡刺之道,畢於終始,明知終始,五臟為紀,陰陽定矣。陰者主髒,陽者主腑,陽受氣於四末,陰受氣於五髒,故瀉者迎之,補者隨之,知迎知隨,氣可令和,和氣之方,必通陰陽。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傳之後世,以血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無道行私,必得夭......
2021-06-17
《黃帝內經》靈樞·上膈第六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上膈第六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曰:氣為上膈者,食飲入而還出,餘已知之矣。蟲為下膈。下膈者,食晬時乃出,餘未得其意,願卒聞之。歧伯曰:喜怒不適,食飲不節,寒温不時,則寒汁流於腸中,流於腸中則蟲寒,蟲寒則積聚,守於下管,則腸胃充郭,衞氣不營,邪氣居之。人食則蟲上......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背腧第五十一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背腧第五十一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背腧第五十一黃帝問於歧伯曰:願聞五臟之腧,出於背者。歧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間,心腧在五焦之間,膈腧在七焦之間,肝腧在九焦之間,脾腧在十一焦之間,腎腧在十四焦之間。皆挾脊相去三寸所,則欲......
2021-06-22
《黃帝內經》靈樞·四時氣第十九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四時氣第十九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夫四時之氣,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為定?歧伯曰: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氣穴為定。故春取經、血脈、分肉之間,甚者,深刺之,間者,淺刺之;夏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絕皮膚;秋取經腧。邪在腑,取之合;......
2021-06-17
《黃帝內經》靈樞·玉版第六十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玉版第六十原文欣賞

黃帝曰:餘以小針為細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於天,下合之於地,中合之於人,餘以為過針之意矣,願聞其故。歧伯曰:何物大於天乎?夫大於針者,惟五兵者焉,死之備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鎮也,其不可不參乎?夫治民者,亦唯針焉。夫針之與......
2021-06-22
《黃帝內經》靈樞·腸胃第三十一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腸胃第三十一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伯高曰:餘願聞六府傳榖者,腸胃之小大、長短、受榖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請盡言之,榖所從出、入、淺、深、遠、近、長、短之度:脣至齒,長九分,廣二寸半;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
2021-06-19
《黃帝內經》靈樞·賊風第五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賊風第五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曰: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歧伯曰:此皆嘗有所傷於濕氣,藏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温不......
2021-06-22
《黃帝內經》靈樞·衞氣失常第五十九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衞氣失常第五十九原文欣賞

黃帝曰:衞氣之留於腹中,蓄積不行,菀藴不得常所,使人支脅胃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旁取之。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對曰:積於上,瀉人迎、天突、喉中;積於下者,瀉三裏與氣街;......
2021-06-22
《黃帝內經》靈樞·通天第七十二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通天第七十二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少師曰:餘嘗聞人有陰陽,何謂陰人?何謂陽人?少師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非徒一陰一陽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黃帝曰:願略聞其意,有賢人聖人,心能備而行之乎?少師曰: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
2021-06-24
《黃帝內經》靈樞·淫邪發夢第四十三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淫邪發夢第四十三原文欣賞

黃帝曰:願聞淫邪泮衍,奈何?歧伯曰:正邪從外襲內而未有定舍,反淫於藏,不得定處,與營衞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卧不得安而喜夢;氣淫於府,則有餘於外,不足於內;氣淫於藏,則有餘於內,不足於外。黃帝曰:有餘不足,有形乎?歧伯曰:陰氣盛,則夢......
2021-06-21
《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第六十六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第六十六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髒,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願聞其會。歧伯曰:三部之氣各不同,或起於陰,或起於陽,請言其方。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於陰也,清濕襲虛,則病起......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原文欣賞

黃帝曰:餘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於人奈何?歧伯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天為陽,地為陰。故足之十二經脈以應十二月,月生於水,故在下者為陰;手之十指以應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為陽。黃帝曰:合之於脈奈何?歧伯曰......
2021-06-21
《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原文欣賞

黃帝曰:夫百病之所以生者,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氣合而有形,得髒而有名,餘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時之氣使然。黃帝曰:願聞四時之氣。岐伯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
2021-06-21
《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餘聞刺有五節,奈何?歧伯曰:固有五節,一曰振埃,二曰發矇,三曰去爪,四曰徹衣,五曰解惑。黃帝曰:夫子言五節,餘夫知其意。歧伯曰:振埃者,刺外經去陽病也;發矇者,刺府輸,去府病也;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徹衣者,盡刺諸陽之奇......
2021-06-24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第五十六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第五十六原文欣賞

黃帝曰:願聞谷氣有五味,其入五臟,分別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鹹,先走腎。谷氣津液已行,營衞大通,乃化糟粕,以......
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