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朝侍衞負責保衞皇帝安全 他們手裏的權力有多大

清朝侍衞負責保衞皇帝安全 他們手裏的權力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朝侍衞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清朝侍衞的權力有多大?

在秦以前,這些大王們的安保系統和觀念都是非常粗糙的,春秋戰國時期經常會有大王死於非命的事情發生,直到荊軻拿着小刀追嬴政轉圈圈的事件發生之後,秦始皇痛定思痛,於是專門設置了“衞尉”來統率近身衞士,用來保護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隨着時間的發展,這個職位也變得越來越專業和正式,從漢朝的“御林軍”、唐宋的禁軍以、元朝的“怯薜軍”和由樞密院統領的“侍衞親軍”、以及明朝的“府軍前衞”,其實大體功能和職責都非常相似,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不過論保鏢的地位和專業性,還是以清朝的侍衞機構為最。

大清的侍衞機構分工精細,共有御前侍衞、乾清門侍衞、大內侍衞等部門,各有各的職責。當然,連太監奴才都分身份高低,侍衞就更不用説了,根據和皇帝的親疏遠近,侍衞當中以御前侍衞和乾清門侍衞地位最高,職責最重要,待遇以及發展前途最好,這些侍衞必要的時候可是要給皇帝擋刀的。

清朝侍衞負責保衞皇帝安全 他們手裏的權力有多大

做一個大清御前侍衞有多難?

從皇帝的角度來説,作為自己的貼身保鏢,自然不能手無寸鐵,但侍衞們帶着刀槍,又引起了新的安全問題,萬一當中的哪位突然發瘋,那本身對皇帝就是最大的威脅。所以,從漢朝開始,能夠進入“羽林軍”的全部都是貴族子弟,到東漢時期,才開始政策放寬,允許良家子弟加入。畢竟根正苗紅,家中族人眾多,那基本上就杜絕了侍衞們有鋌而走險的可能。此後,歷朝歷代,無不以此為模板。

在我國曆經所有的朝代中,御前侍衞這個工作,以清朝的選拔最為嚴格,其選擇範圍基本是滿洲、蒙古王公的勛戚子弟和宗室子弟,漢人是很難得到這個工作的,哪怕是抬了旗的包衣奴才家族,也是很難有子弟入選。當然,清代的御前侍衞,待遇前途也絕對要比以前的朝代光明許多,什麼五險一金俸祿優厚自然不必多説,而且因為靠近權利,職位清高而升遷非常容易。這些人除了能享受戴花翎、佩黃馬褂等特殊待遇外,升遷調補比其他職位要寬鬆得多,一等侍衞可以直接補為副都統(正二品),相當於現在的集團軍軍長。如果很能認識幾個大字,也可以轉職文職,直接進入政界核心,比如大學士索額圖、明珠、隆科多、和珅、肅順都是御前侍衞出身。

努爾哈赤時期,雖然有了盛京宮殿,但並未配備專業的侍衞,負責酋長家族安全的保安人員,基本上都是從各牛錄抽調而來,有作戰或者搶劫任務時,仍要回歸原隸旗籍、牛錄之下隨軍出征。努爾哈赤死後,因為沒有明確冊立繼承人,所以後金實行的是議政王制度,由四大貝勒輪流坐莊處理國事。但四大貝勒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文化最高的皇太極和其它三位文盲貝勒毫無共同語言,實在無法忍受憤而奪權。在奪權過程中和莽古爾泰的面對面衝突之時,莽古爾泰把手放到隨身佩刀上,並露出了五寸左右的刀刃,而侍衞則紋絲不動,不敢上前制止。事後,皇太極整頓了侍衞系統,組成了專管大內侍衞的機構——侍衞處,並將侍衞隊伍進行了級別的劃分。

皇太極死後,順治年幼,大事由多爾袞主持。為了穩定朝局,多爾袞進一步完善了侍衞制度,三品以上的官員以及總督巡撫等職位的官員,必須送一子入皇宮擔任侍衞,這相當於是送一個人質質押於愛新覺羅家族手中,用以防止造反。同時,多爾袞又給予了這些質子們極好地上升通道,這些侍衞不僅負責保衞工作,還會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以及宮廷禮儀等職責,所以對於這種人質要求,官員們沒有任何異議,還把它當成朝廷的恩賜,用來作為家族子弟入駐官場的一個捷徑。

攝政王多爾袞死後,順治帝收回了正白旗,加上本身就有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把這三旗合稱為“上三旗”,宮中侍衞,大體都是出自這三旗之中,雍正以後,皇帝逐漸掌握了全部八旗,並建立蒙、漢八旗,侍衞的選撥範圍開始擴大,其它五旗以及漢人才有做為皇宮侍衞的可能。

大清侍衞權利有多大?

大清官制分為九品十八級,在這個體系之中,正一品就是清朝政府行政級別最高的等級了,其中武官的正一品,都是出自侍衞系統。分別為皇帝的保鏢頭子領侍衞內大臣和皇帝的儀仗頭子掌鑾儀衞事大臣。領侍衞內大臣負責皇宮安全以及皇帝的人身安全,其長官是固定從鑲黃、正黃、正白旗中選取。由上三旗各出兩人,總共六人共同擔任這個官職,這樣相互制約、相互監督,避免一人專權,讓皇帝的人身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掌鑾儀衞事大臣則負責皇帝“祭祀、朝會、時巡、大閲”外出時,駐地的保衞工作,由於這個職位只能由一人擔任,所以皇帝相當於將自己的安危交到一個人手中,非心腹不能擔任,被皇帝信任的程度也更高。

清朝侍衞負責保衞皇帝安全 他們手裏的權力有多大 第2張

在兩位正一品官員之下,侍衞體系裏還有從一品的內大臣六人,這相當於集團軍司令級別,這職位也是從上三旗中挑選,其它的人哪怕能力再好,也是不能擔任的。再往下走就是散秩大臣,是作為領侍衞內大臣的副手存在,這個職位,一般都是皇帝拿來拉攏人心之用,能夠擔任者多是開國元勛的後裔,或是為宗室閒雜子弟尋一個官場實職出路

即使是普通的侍衞處侍衞,也是典型的高職低配,裏面個個是官,不能小視。這些帶編制侍衞分為一二三等和藍翎侍衞,對應的級別為正三品、正四品乃至正五正六品。而且按照大清規矩,侍衞外放為官即可提職一等,如果是一等侍衞外放,外放就是二品大員,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高官。正常的官員升遷有多難?清朝初期,有一個叫孫昌齡的官員,勤政廉潔,屢屢升遷,又是進士出身,但直到66歲才升到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也就是守衞皇宮這些一等侍衞的級別,所以大多官員見到侍衞皆是不敢拿大,小心翼翼,不知什麼時候這些皇宮門衞也許就成為自己的上司。

所以選擇侍衞的標準,出身和忠誠度高最重要,因為只要政權穩定,侍衞一生也難遇見一次突發事件。所以大內侍衞的訓練,也是以儀仗、御前行走以及辨別貴人習性為主,至於武藝和戰鬥力,倒成了無關緊要的東西,到清朝後期,作為官場電梯的大內侍衞,幾乎被權貴壟斷,都是官二代鍍金,實力非常弱,甚至有很多手無縛雞之力。

清朝侍衞負責保衞皇帝安全 他們手裏的權力有多大 第3張

清嘉慶八年,內務府廚師陳德因下崗而心懷不滿,在紫禁城北神武門刺殺嘉慶皇帝,在場百餘名侍衞被嚇得呆若木雞,無人敢上前救駕,關鍵時刻,還是親戚靠譜,嘉慶的的姐夫拉旺多爾濟上前抱住這位憤怒的廚師,御前侍衞扎克塔爾、珠爾杭阿、桑吉斯塔爾和乾清門侍衞丹巴多爾濟才反應過來,一齊按住刺客,但丹巴多爾濟仍被刺客砍了三刀,也算是為皇帝當了回肉盾。事後,丹巴多爾濟升為御前大臣,而那些被嚇懵了的侍衞則倒了大黴,連同上司們一同被髮配到熱河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