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西楚霸王的悲哀:解讀烏江自刎前後

西楚霸王的悲哀:解讀烏江自刎前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代猛將項羽為何要自刎呢?自刎前他的內心世界有着怎樣的惆悵呢?下面就為大家還原歷史,讓大家看到項羽自刎時的一幕。

鴻溝議和

漢四年(前203)秋九月,劉、項主戰場上,劉邦仍然沒有優勢。但是,項羽卻因劉邦戰略優勢的逐步形成而真切地感受到了“少助、食盡”兩大威脅。劉邦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連續派出説客,終於説服項羽釋放太公、呂后,雙方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即成了楚漢的分界線。〔鴻溝:是戰國時魏國鑿的溝通黃河與淮河的運河,北起滎陽,南至中牟、開封,南流至沈丘入淮河的支流潁水。〕

議和後,項羽帶着10萬大軍班師回朝。誰料得劉邦突然撕毀議和條約,帶着20萬大軍追殺項羽。結果劉邦20萬漢軍都沒能打贏項羽的10萬楚軍,劉邦只好求救於韓信、彭越等合兵圍項羽於垓下。

垓下被圍

劉邦當時帶着20萬大軍,韓信手上30萬大軍,再加上彭越、黥布,差不多就是50多萬。而項羽呢,只有10萬,兵力的懸殊讓項羽感到多麼的無助。在垓下戰場上項羽與韓信這兩位軍事家第一次正面交鋒,也是最後一次。先是韓信向項羽進攻,然後韓信故意做出戰敗的樣子退了回去,項羽帶着10萬大軍衝殺過去,火力直撲韓信而來。韓信早就埋伏了大軍在兩側,此時兩側的大軍突然衝了出來,圍住項羽。此戰,楚軍陣亡四萬餘,被俘兩萬,被打散兩萬,僅剩不到兩萬傷兵隨項羽退回陣中。

西楚霸王的悲哀:解讀烏江自刎前後

四面楚歌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羽在垓下兵少食盡,劉邦大軍把他包圍,一天夜裏四面都唱起了楚國的歌聲。項羽此時的表現兩個字:大驚!並説:“漢軍難道已經攻下了楚地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楚人。”

霸王別姬

霸王在營帳裏喝着酒,並想到自己失敗。項羽此時做出了他這一生中唯一的傑作《垓下歌》。項羽唱着唱着就哭了起來,《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泣數行下。”

求生慾望

項羽跨上戰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隨,當晚從南面突出重圍,縱馬奔逃。天亮的時候,漢軍才察覺,就命令騎兵將領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項羽。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向一農夫問路,老農騙他説:“往左拐。”項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窪地裏,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如果沒有那位老農的話,項羽或許能逃出〕

東城之戰

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脱了,對手下騎兵説:“我從起兵打仗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親身經歷七十餘次戰鬥,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天下。但是今天卻終於被困在這裏,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我今天當然是要決一死戰,願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勝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帥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於是就把他的隨從分為四隊,朝着四個方向。漢軍層層包圍他們,項羽對他的騎兵説:“我再為你們斬他一將。”命令四隊騎兵一起向下衝擊,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於是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衝,漢軍都潰敗逃散,果然斬殺了漢軍一員大將。這時赤泉侯楊喜擔任騎兵將領,負責追擊項羽,項羽瞪眼對他大喝,赤泉侯楊喜連人帶馬驚慌失措,倒退了好幾裏。項羽同他的騎兵在約定的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便把軍隊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圍上來。項羽就衝出來,又斬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死百餘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騎兵,發現只不過損失了兩個人,便問他的隨騎道:“怎麼樣?”騎兵們都佩服地説:“真像您説的那樣!”

西楚霸王的悲哀:解讀烏江自刎前後 第2張

烏江自刎

項羽逃到烏江,就想馬上渡河。《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此時烏江亭長划着一艘小船來了,對項羽説:“江東之地雖然小,但怎麼説也有數十萬人,足夠稱王了,您現在馬上渡河吧,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來了沒船渡不了河。”項羽笑着説:“天要滅我,我渡了又有何用!當年八千江東子弟和我渡江西征,現在沒有一人回去,就算江東父老可憐我讓我稱王,我還有什麼面目見他們?”有對着亭長説:“我知道您是長者,這匹烏騅馬已經陪伴我五年了,一日行千里,不忍心殺之,就送給您吧。”後面追兵到了,項羽下馬就衝了過去。《史記·項羽本紀》:“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突然項羽看到老朋友了,漢軍的一個騎兵司馬。這個人叫呂馬童,項羽對他説:“你不是我老朋友嗎?”項羽接着又説:“我聽説劉邦用千金和萬户侯爵位來買我的頭,今天我就送給老朋友吧。”説完便自刎了。漢軍看見一窩蜂上去就搶,把項羽的屍體撕成五半了。這就是項羽寶馬贈亭長,頭顱謝故人!

項羽的烏江自刎在歷史上爭議相當大,例如杜牧的《題烏江亭》還有李清照的《絕句》等等。有人説項羽不恥過烏江是英雄所為,也有人説烏江自刎非男兒所為。那麼到底該不該過烏江呢?我覺得站在男兒的角度看,應該過烏江,大丈夫應該能屈能伸。但是站在天下形勢來看呢,我覺得東山再起不太可能。

那麼項羽他想不想過烏江呢?我覺得應該這種求生慾望還是有的,比如東城之戰以及後來項羽到烏江時也想過渡河。但是烏江亭長説的一番話,讓他感到恥辱。而且項羽還有一種非科學的天命論,認為自己是敗給了天,而非敗給了劉邦。這種天命論也是項羽自刎原因之一。

項羽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利相對的卻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殺戰俘,放棄關中,懷念楚國,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卻失盡人心。但項羽政治上的失敗,無法遮掩在軍事上的才華。24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歲自刎烏江。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史學大師王立羣先生曾説過這樣一句話:“項羽是一個非常可用之人,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我想這就是項羽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