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解密:明代的衞所制最初的雛形是由誰提出的?

解密:明代的衞所制最初的雛形是由誰提出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朝户部尚書張昶最早提出衞所。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全國的各軍事要地,設立軍衞。一衞有軍隊五千六百人, 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衞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有事調發從徵,無事則還歸衞所。此法的實行,須有一套能保障軍隊數目的户籍制度配合,來維持衞所制的運行。

明代的衞所兵制,實乃吸取中國歷史屯田經驗,是一種寓兵於農,守屯結合的建軍制度。朱元璋説:“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解密:明代的衞所制最初的雛形是由誰提出的?

軍户即户籍種類屬軍籍之户,初期的來源有二,一是元代原本的軍户,二是現役軍人之户,這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黃冊編造之後更加以確立。軍户為世襲,且管理頗嚴格,除籍十分困難,大致上除非丁盡户絕、家中有人成為高官或是皇帝敕免,是無法除軍籍的。儘管如此,日久軍户仍日漸減少, 龐尚鵬主張:“清查隱佔,均平糧額,開墾拋荒最為目前急務”, 因此後來有使因犯罪而充軍者入軍籍之方法,被稱作恩軍或長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