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武則天造字真的是一時頭腦發熱嗎?

武則天造字真的是一時頭腦發熱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造字真的是一時頭腦發熱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臨朝稱制的女皇帝,除了喜歡指點江山,還特別熱衷於製造一些別出心裁的文字,除了大家熟知的曌字一直流傳至今外,武則天通過造字定下的一項規定,在我們的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見到……

根據後人統計,武則天一生共造出了19個字,除了一個“曌”字,其他的在字典中已經無法查找。但是後來由人在河南省的新安縣的唐代志石中,發現了154塊武則天時代的志石,並且從志石中,找到了武則天所創造的17個字,它們分別是:照、臣、君、月、年、日、星、載、聖、人、初、授、證、天、地、正、國,加上“曌”字,得到考證的是18個。

武則天造字真的是一時頭腦發熱嗎?

而剩下的那個字,據説還有一段典故,據説當年在幽州由一個書生,為了迎合武則天,上書建言説,“國”字的方框之內,是一個“或”字,和“惑”類似,有擾亂天象,江山不穩之意。而當今天后黨政,武字是國姓,所以將“或”字改為“武”字,不僅可以上承天意,下符民意,更可使武周江山永固。

武則天看完這道諫書後大喜過望,馬上昭告天下,將““國”中的“或”字改為“武”字。然而過了不久,又有人上書説,把武字放進框中,有武氏被困之嫌,與天子不利,武則天一聽有道理,於是又降旨將此字停用。

所以有人就説,武則天造字,全憑一時的心血來潮,都是將原來的字加以變化,化簡為繁,不僅沒有多少新鮮內容,而且根本不合文字發展規律,多帶封建迷信色彩,老百姓吃飽了撐的才會去學那些又難寫又難記的鬼畫符。根本是多此一舉,當時的官員只是迫於其淫威才不得已接受。

然而武則天與高宗“二聖臨朝”幾十年,可謂“雙日並輝”,是一位了不起的女皇帝。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是一位有着長遠眼光的女人,她造字並非人們想象的頭腦發熱,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環境中,武則天通過造字展現了自己的博學和高明,同時又向世人展現了她皇統萬年、長治久安的一種手段。

而實際上,武則天造字也並非沒有一點用處,在唐代以前,官府的財務記賬,並不是大家熟知的“壹、貳、叁……”,所以在那個時候,各級官員做假賬貪污收回就變得十分簡單,而且還引發了許多不必要的經濟糾紛,武則天上任以後,針對這一弊病,對官府記賬統一要求使用“壹、貳、三、肆、伍、陸、桼、捌、玖、拾、陌、阡、卍(wan)”以防篡改賬目。這樣一來,造假賬的官員大為減少。

武則天首創的這一規定後來就一直沿用下來,在明朝時,朱元璋又在武則天的基礎上,把其中的“三、桼、陌、阡、卍”改成了“叁、柒、佰、仟、萬”,後來,這一記賬方法就一直沿用到今天,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要真正追根朔源起來,武則天確實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