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人是如何“納税”的?“税”是從何而來的呢?

古人是如何“納税”的?“税”是從何而來的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説到税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税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交税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中國在十多年前就取消了農業税,對於現代人來説,賦税基本不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負擔,但是在古代可是完全不同,那麼古代是如何徵税、交税的呢?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漲漲知識吧。

説起税這個東西,起源其實非常早,並不是封建社會才有的。原始社會的人們是不交税的,自己的東西就是自己的。但隨着人口的增長,族羣的擴張,大的族羣為了爭搶地盤和資源經常會發生矛盾,最後更是演變成戰爭。為了應對戰爭,有一些人會成為戰士一樣的存在,他們的職責就是保護自己的部落,搶奪別人的部落,但是他們這些人就沒時間和精力去尋找食物和種植瓜果了。於是為了供養這些人,部落的首領就決定把每人的食物和糧食都分出一部分上交部落,部落在下放給這些戰士,這就是賦税的原型和起源。

古人是如何“納税”的?“税”是從何而來的呢?

税這個字也透露了很多信息,“税”字左邊是“禾”,代表糧食,右邊是“兑”,就可以知道早期的税肯定是糧食,作用是兑換土地使用權,當然“賦”這個字左邊是“貝”,貝殼是最早的貨幣,右邊是“武”,可以看出是交的是錢,作用於軍隊。

古人是如何“納税”的?“税”是從何而來的呢? 第2張

奴隸制時期,天下的土地都是帝王的,而使用這些土地的農民則需要按土地來交糧税。貴族的交税叫納貢,不限制額度,而平民必須按規定的額度交税。商周時期採用的是井田制,就是一塊地分為九塊,八塊是個人的,一塊是公家的,可以一起耕種,看似兩全其美的制度,實際上人們都是對自己的八塊地很上心,對公家地則是敷衍,導致公家地收成很差。為了解決這種情況,漸漸改成地全部是人民的,但需要把收成的九分之一上交。後來因為土地不足,國家提倡開荒,而開荒不用交税。結果百姓們全都去開荒了,普通的地反而沒有人願意種了。

後來還出現了“租庸調製”、“賦税十取一”、“攤丁入畝”等等制度,隨着朝代的更替,徵税的制度也在不斷改變,即使是現在税制也是在不斷優化之中,同樣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原創獨家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