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凌當初騎兵反抗司馬懿 最後為什麼不戰而降

王凌當初騎兵反抗司馬懿 最後為什麼不戰而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王凌起兵反抗司馬懿,為何不戰而降?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淮南三叛,事情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懿父子篡奪大權,使得重鎮壽春的將領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這三次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亂皆為司馬氏所平定。

王凌當初騎兵反抗司馬懿 最後為什麼不戰而降

在抵抗司馬懿父子的戰役中,毌丘儉、諸葛誕等人都抵抗到了最後,也即寧死不降。但是,對於筆者今天要説的王凌,卻在淮南一叛中不戰而降,這是為什麼呢?

具體來説,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彥雲,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作為三國時期的曹魏將領,王凌東漢司徒王允之侄。東漢末年,王凌舉孝廉出身,曾擔任縣令、太守等官職。因為成績出色,王凌獲得了曹操的賞識,被提拔為司空(曹操)掾屬。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王凌被冊封為散騎常侍、兗州刺史。曹丕在位時,王凌參加洞口之戰,跟從張遼擊敗吳將呂範,加號建武將軍,封宜城亭侯。對此,蔣濟這位曹魏大臣曾評價道:“王凌文武俱贍,當今無雙。”

王凌當初騎兵反抗司馬懿 最後為什麼不戰而降 第2張

太和二年(228年),魏明帝曹叡在位時,王凌參與石亭之戰,跟從曹休徵伐東吳,力挽狂瀾,歷任揚豫二州刺史,治境有方。齊王曹芳繼位,拜徵東將軍,聯合孫禮擊敗東吳大都督全琮,進封南鄉侯,授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正始九年(248年),代高柔為司空。嘉平元年(249年),代蔣濟為太尉。

嘉平三年(251年),王凌不滿太傅司馬懿篡奪大權,所以聯合兗州刺史令狐愚謀立楚王曹彪為帝,事泄自盡,時年八十歲,夷滅三族。對此,在筆者看來,面對司馬懿這位對手,王凌放棄抵抗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計劃泄露,兵力懸殊

嘉平三年(251年)元月,吳國孫權怕自己去世後魏軍長驅直入,封鎖塗水。王凌終於等到機會,請朝廷下發統兵的“虎符”,以教訓吳國為名,調動揚州大軍發動兵變。司馬懿因為已經得知王凌兵變的計劃,所以不同意下發兵符。

王凌當初騎兵反抗司馬懿 最後為什麼不戰而降 第3張

王凌無奈,派心腹楊弘説服新任兗州刺史黃華相約共同舉事。沒想到楊弘和黃華聯名上奏司馬懿,告知王凌即將叛變。同年四月,司馬懿見時機成熟,調集數萬人馬,從水路南下,突然率領大軍到達百尺堰,直逼揚州治所壽春(今安徽壽縣)。

王凌發現情況不妙,拿不到虎符的話,本部兵馬根本不能和司馬懿大軍抗衡,自己毫無勝算。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因為無法調動曹魏東線地區的兵馬,這導致王凌手中的兵力遠遠比不上司馬懿,再加上司馬懿長期抵抗諸葛亮北伐,本人領兵作戰的能力,也在王凌之上,這最終促使王凌沒有負隅頑抗。

二、心存百姓,不願抵抗

曹丕稱帝后,王凌曾治理青州、豫州等地。在此期間,王凌表彰當地先賢的後代,徵召沒有出名的俊才,並注重恢復當地的秩序,所以得到百姓的稱讚。曹芳即位後,王凌作為徵東將軍,來到了揚州之地,秉承着之前的風格,王凌同樣是心存百姓。

王凌當初騎兵反抗司馬懿 最後為什麼不戰而降 第4張

所以,在司馬懿率領大軍突然現身後,為避免壽春百姓遭受戰火,王凌寫信請罪,並派掾屬王彧向司馬懿交出官印和儀仗,自己則前往丘頭,在司馬懿大船前面縛投降。司馬懿派人為王凌解縛,並交還王凌之前交出的官印、儀仗。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王凌繼續抵抗下去,壽春的百姓和將士,無疑要付出巨大的傷亡,這是王凌不想看到的結果。

三、輕信赦免,保全家族

最後,司馬懿率軍前往揚州的時候,下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後寫信曉諭王凌。對此,王凌認為自己已被赦免,於是乘小船前去拜見司馬懿,卻被司馬懿派遣的部下阻攔在十餘丈外。王凌向司馬懿喊道:“我如有罪,公可用半片竹簡召回,何苦親自率領大軍前來呢?”司馬懿回答説:“君非折簡之客啊!”王凌喊道:“太傅對不起我。”司馬懿説:“我寧可對不起你,也不能對不起陛下!”即令軍士押下王凌。

王凌當初騎兵反抗司馬懿 最後為什麼不戰而降 第5張

當初,高平陵之變爆發時,司馬懿承諾放過曹爽,結果後者放棄抵抗,最終被夷滅三族。現在,王凌同樣輕信了司馬懿,認為自己主動投降,可以苟全性命。進一步來説,王凌也不全是為了自己,更多的還是希望保全自己所在的家族。作為王允的侄子,王凌自然是出自世家大族。

所以,得知被司馬懿欺騙後,王凌果斷選擇自盡,期望司馬懿可以對自己的家族手下留情。不過,手段狠辣的司馬懿,顯然不會手軟,王凌和令狐愚均被誅殺三族。楚王曹彪也被迫自殺,其親屬都遠放平原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