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在攻打樊城時 為啥自作主張不請示上級?

關羽在攻打樊城時 為啥自作主張不請示上級?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9.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個問題顯然是根據三國志有關記載提出的,因為按三國演義,關羽打襄樊是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派使者給關羽下達出擊命令後,關羽才出徵的。確實,三國志有關篇目沒有明確關羽是奉命行事。

三國志.關羽傳: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城。

關羽在攻打樊城時 為啥自作主張不請示上級?

網絡配圖

三國志.先主傳:於是還治成都。拔魏延為都督,鎮漢中。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擒于禁於樊。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

那關羽為啥自作主張,擅自展開對魏之戰呢?從關羽傳看,有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假節鉞就是代表王位身份,能替王(漢中王劉備)行事,是不是關羽因為驕傲,目中無人慣了,認為既然假節鉞就能自己做主,所以就自行發動了襄陽戰役?我覺得不是: 第一,三國志.關羽傳:先主與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同樣是關羽同樣是三國志記載,説明關羽可以對某些人無禮,但對劉備絕對是尊重的。

三國演義則對劉關張的結義做了合乎情理的演示,增加了更精彩的細節,這些都不是虛心假意。注意:這裏不僅僅是劉備對關羽張飛的寢同牀,恩若兄弟,還有後面的侍立終日。這侍立終日應該不是劉備,而是關張,就是劉備坐着與他人談話,關張站立背後侍候,它表達一種尊重,一種真情。

第二,出兵襄陽畢竟是一個很大的戰略行動,關羽雖然假節鉞,也不可能不請示,説不好聽點,起碼會想到戰時溝通聯繫,以便信息傳遞。那為啥三國志中沒明確記載?像關羽刮骨療毒這件事,三國志也只説是醫生做的,並沒説明是華佗。 但“臂血流離,盈於盤器,羽割炙引酒,談笑自若“等情節與三國演義並無大的差異,演義中根據當時最著名的醫生,假名華佗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關羽在攻打樊城時 為啥自作主張不請示上級?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説明三國志作為史書,惜字如金,加上蜀國本身資料不全,這樣的記錄不足為奇。而且,三國演義是在裴松之添加的大量野史註解基礎上,羅貫中先生以合理的推測慘淡經營成“三國志通俗演義“,清代毛宗崗父子又進一步推敲考證,幾經反覆才成今天我們看到的作品,這些人都是文學大師,不是我們只知其一,很可能不知其二的人可以隨意否定的。

而這些民間傳説和野史雜記都距離當時比較近,它不是無緣無故憑空捏造的,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三,假節鉞,拜羽前將軍。這應該有哪怕簡單的儀式,不可能就隨便一説,而且關羽在荊州,距益州很遠,肯定需要派使者去傳達任命。那麼這個任命中是否有攻襄陽以示威(稱漢中王)呢? 而三國志中“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城“,連襄陽都沒説,那難道説襄陽當時就是關羽已經管轄的?而演義中襄陽是關羽和曹仁一番爭奪才得手的,不過較容易一些罷了。

關羽在攻打樊城時 為啥自作主張不請示上級?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四,對於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這麼一個重大事件,三國志也只僅僅有“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區區十個字。這中間的沿江烽火台,白衣渡江等等曲折一字沒有,那今天也可以想像啊,畢竟一個數萬人的交鋒行動,肯定不是“俄而襲殺羽,取荊州“那麼簡單吧。 細一想也能理解,陳壽先生那時的紙,筆甚至文字,都不像現代這麼應手,他可能也沒想到咱今天會為這事情爭執,早知道也許會多寫幾個字。第五,不論三國志,三國演義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就是當時的實際,會有一定出入,但只要合乎邏輯,就不必太較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