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時期為何只形成三藩的局面?還有一個藩王去了哪裏?

清朝時期為何只形成三藩的局面?還有一個藩王去了哪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三藩指清初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轄藩鎮。清朝初年,由於清朝的力量不足以直接南方地區,所以,類似於西周初期將部分邊遠地區分封給功臣、宗室來建立諸侯國一樣,清朝也選擇將部分南方省份分封給明朝降將來鎮守。其中,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鎮守福建。在此基礎上,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被稱之為“三藩”,乃至於在清朝康熙皇帝決定撤藩後,三藩起兵造反,從而形成了“三藩之亂”。值得注意的是,清朝初期原本有四個藩王,可最後只是形成了三藩的格局,那麼,另外一位藩王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三藩的建立和其勢力的養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將平定及鎮守南方的結果。在崇禎皇帝自盡後,李自成率領大軍攻佔明朝都城。但是,不久之後,清朝就成功入主中原。在此背景下,因為八旗兵力不足,為了對付李自成的起義軍和南明等勢力,清朝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將來攻城略地。在明朝降將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為王。在此基礎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原本應該成為清朝初期的四大藩王。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在後來的三藩之亂中,卻沒有孔有德的身影呢?

清朝時期為何只形成三藩的局面?還有一個藩王去了哪裏?

對此,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孔有德很早之前就被逼自盡了。孔有德(1602年?—1652年),字瑞圖,遼東蓋州衞(今遼寧省蓋縣)人,原籍山東,明末清初將領。根據《明清史料》、《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原本都是毛文龍的手下。在袁崇煥斬殺毛文龍之後,孔有德自然是非常生氣,也即對明朝朝廷也比較失望。於是,在崇禎四年(1631年),孔有德這位武將發動吳橋兵變,不久投降後金。崇禎九年(1636年),孔有德受封為恭順王,出征錦州、松山等地,成為後金以及清朝的一員大將。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後,孔有德隨多鐸追剿李自成及南明力量。

順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將軍,進攻南明永曆勢力。而這,是孔有德單獨領兵的開始。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意味着孔有德獲得了清朝朝廷的進一步信任。也即因為多年積累的戰功,清朝決定給予孔有德更大的發揮空間,一個更能展示自身才華的舞台。順治五年(1648年),封他為定南王,率軍二萬出征廣西,並攜家鎮守。由此,按照清朝朝廷的安排,是讓孔有德這位藩王鎮守廣西的話,以此和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形成四藩拱衞南方的格局。在清朝的加官進爵之下,孔有德的衝勁自然更足了。

清朝時期為何只形成三藩的局面?還有一個藩王去了哪裏? 第2張

最後,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孔有德率清軍破桂林,俘虜南明重臣張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在此基礎上,孔有德住進了靖江王府,改為定南王府。但是,好景不長的是,順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被南明將領李定國打敗,被困桂林。面對重重包圍的南明大軍,孔有德自知走投無路,於是選擇自盡。在孔有德死後,其子孔廷訓逃跑過程中被明軍俘獲,僅有一女孔四貞逃脱。此外,孔有德之子孔廷訓在順治十五年(1659年)被李定國下令處斬。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孔有德父子相繼去世後,即便清朝朝廷想要保留孔有德的王爵,自然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來襲爵了。基於此,清朝初期四藩的格局,在孔有德自盡後,自然也就形成了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的格局。進一步來説,如果孔有德沒有被逼自盡,並且和吳三桂一起起兵的話,或許會提高其面對清朝康熙的勝算。對此,你怎麼看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