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廷玉在乾隆登基時為何急着找密旨?有何目的?

張廷玉在乾隆登基時為何急着找密旨?有何目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雍正十三年(1735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駕崩,傳位於第四子弘曆。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去世,乾隆拿到登基密旨,而在這時大臣張廷玉突然表示還有一道密旨。張廷玉所説的這道密旨,是指在雍正八年(1730),雍正突然生了一場大病時,立下的一道密旨。而在這道密旨中不僅寫明繼位人的人選,還寫下了輔政大臣的人選,分別是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張廷玉以及鄂爾泰。這道密旨其實和“正大光明”匾額後的密旨所寫下的時間十分相似,而且也是雍正皇帝在頭腦清醒時所立,而且內容更加詳實,或者説更具指導性。

而張廷玉這麼急於找出這道密旨的原因並不僅僅是為新君乾隆排憂解難,更多的則是出於自己利益的角度。首先來説,張廷玉這個舉動其實是在向乾隆皇帝表達自己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地位。畢竟能知道皇帝密旨的人,必然是皇帝的親信,而張廷玉對於雍正來説,的確是個值得信任的存在。

張廷玉在乾隆登基時為何急着找密旨?有何目的?

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康熙時期的重臣,同時也是雍正的恩師。雍正在參與奪嫡之爭時培養自己的勢力中,就有張廷玉這樣一位恩師之子。雍正皇帝有多信任張廷玉呢?比如清朝最廣為人知的軍機處制度,就是雍正授意下由張廷玉主要籌劃;又比如説在雍正皇帝巡幸時,張廷玉就是那個留在京城負責處理政務的人。所以當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登基前,張廷玉想通過這道密旨來強調自己的地位。

張廷玉強調突出這道密旨的另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密旨上的內容。在這道密旨中,不僅有上文中我們提到的輔政大臣的人選,更重要的是,在密旨上雍正曾明確表示讓張廷玉和鄂爾泰配享太廟。太廟,其實可以説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也由於太廟是皇帝一家直系的專門祭祀場所,配享太廟可以説是對於臣子至高無上的榮耀。也正因此,張廷玉才會一直強調那道密旨。

而通過歷史的記錄,我們也知道卒於乾隆二十年(1755)的張廷玉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但是為了這份所謂的死後榮耀,張廷玉可以説是差點晚節不保。

就像張廷玉在雍正皇帝死後強調那份密旨想要守護自己的榮耀,有點像現在人説的“吃相難看”,在他的晚年,可以説是一直是這樣的一個想法,也正因此,他成功引起了乾隆皇帝的嫌惡。在乾隆十四年(1749),張廷玉幾次想要退休的事情終於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准,而即將退休的張廷玉心心念唸的依然還是配享宗廟一事。

所以他在乾隆皇帝批准其致仕後,在入謝時又一次提到了配享宗廟的問題。他也不是完全直説,而是拐彎抹角的想皇帝表達這樣一個觀點:先帝(雍正皇帝)雖然破格給我了配享宗廟的恩賜,但是之前皇帝(乾隆皇帝)去年挽留我時,卻説如果我退休就對不起這樣的恩賜,那我現在退休,恐怕依然配不上這樣的恩賜。變着法地想讓乾隆皇帝給他一個“保證書”。

張廷玉免冠叩首,就是想要乾隆皇帝給他一個憑證,可想而知本來就對張廷玉不滿的乾隆皇帝此時有多看不上他。但是乾隆皇帝還是擬了手詔,並且賜詩給他,希望他能安心。得到了所想的,張廷玉就離宮了,而第二日本該入宮謝恩也變成了寫摺子,由兒子張若澄入宮謝恩。當乾隆皇帝得知來謝恩的並不是張廷玉本人後,大發雷霆,傳旨令他回奏。

張廷玉在乾隆登基時為何急着找密旨?有何目的? 第2張

這個諭旨傳到軍機處,由軍機大臣傅恆、汪由敦傳寫,而旨意還沒送到,次日清晨,張廷玉就趕來內廷謝恩。這一事無疑讓乾隆皇帝更為惱火,認為張廷玉已經退休,但從軍機處得到消息的渠道一點也沒受阻,因此也切責汪由敦漏言,而後在廷臣會議商議後,剝奪張廷玉的官爵。

被奪官爵的張廷玉沒走成,乾隆十五年(1750)接着請求回鄉。而這一次,他依然是撞槍口上。那一年皇長子永璜剛剛去世,張廷玉這一請退,再次激怒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也懶得和張廷玉再多費口舌,直接問他你覺得你作為能配享宗廟的大臣這個時候請退合不合適,你覺得你配得上這個恩賜嗎?而後,乾隆皇帝罷了張廷玉配享宗廟的恩賜,張廷玉之後又因連坐懲罰,被清繳了曾被頒賜的“恩惠”。

乾隆二十年(1755),張廷玉猝死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而乾隆皇帝最終還是遵循清世宗遺詔,命其配享宗廟。回顧張廷玉的晚年,境況實在悽慘,尤其是在乾隆十五年(1750)後,當年已經是七十九歲的張廷玉請辭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張廷玉偏偏在乾隆皇帝為早逝的皇長子悲傷的時候提,無故惹怒了皇帝。其實這也是晚年的張廷玉為我們不停展示出的事情,他明明在官場浸淫多年,也曾經是雍正的心腹重臣,為什麼屢次惹惱乾隆?到底還是被巨大的榮耀衝昏了頭腦,再愚蠢的皇帝也希望大臣忠君,而不是忠於內心對利益的追求。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