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號稱十五萬錦衣衞 明朝滅亡時他們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明朝號稱十五萬錦衣衞 明朝滅亡時他們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明末錦衣衞,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很簡單,錦衣衞被造光了,沒辦法出來救國了。即便是有心,實力也已經不允許了。那大明朝當年如狼似虎的錦衣衞是如何被折騰沒了的?

按照敍述的正常邏輯,咱先不説他們是怎麼沒的,咱先説説錦衣衞是怎麼來的。

明朝號稱十五萬錦衣衞 明朝滅亡時他們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錦衣衞是怎麼來的

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了明朝。為了最大限度地將其安頓下來,朱元璋便沿用了元朝的制度。在皇帝下面,設立了中書省。

天下所有的事,都要經過中書省這個部門,這使得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有點坐立不安。要知道,如果中書省有人想圖謀不軌,那朱元璋的位置就岌岌可危了。

可人心的確是最不容易掌控的東西,胡惟庸當上了中書省的丞相,起初他還是幹勁十足,但隨着他權力越來越大,野心也就越來越大。

明朝號稱十五萬錦衣衞 明朝滅亡時他們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第2張

畢竟,胡惟庸與皇帝之間,只差了一個頭銜而已。胡惟庸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終於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為謀反案被凌遲處死。

這事也為朱元璋提了個醒,皇權還是放在自己的手裏比較安心,中書省這個部門不能留。藉着這件事,朱元璋將中書省連根拔起,將權力全收回到自己的手中。

為了徹底清查胡惟庸案,鞏固皇權,順便監察其他官員,朱元璋選取了拱衞司的貼身侍衞,來做這件事。

拱衞司是朱元璋的貼身侍衞,選拔極其嚴格,武力值與忠誠程度完全沒有問題。自此之後,拱衞司的侍衞們便開始流竄於大明國內。

明朝號稱十五萬錦衣衞 明朝滅亡時他們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第3張

暗殺、刺探、跟蹤、偵查,錦衣衞的身影活躍在各地,胡惟庸案牽連其中的三萬多人,也被呈上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大手一揮,三萬多人被斬殺,朱元璋在皇位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實。於是,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正式將拱衞司改名為“錦衣衞”,大明朝正式多了一個情報監察部門。

錦衣衞被打壓

自古以來,在皇帝那裏就不會讓水一直強,帝王們最善於用的招數也就是制衡。錦衣衞火了數年之後,隨着朱標的去世,打碎了朱元璋的構想。

錦衣衞這柄利劍,看起來過於鋒利了,以至於朱允炆無法很好的駕馭它。藉着藍玉案,朱元璋親手清算了錦衣衞一波,一是為了打壓錦衣衞,二也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找一個背鍋的。

錦衣衞審理案件的權力,被剝奪轉移給了三司,除此之外,朱元璋還順帶處決了錦衣衞的指揮使。

一直到朱棣登基,錦衣衞都處於被壓制的狀態。朱棣登基之後,為了穩固皇權,便重新啟用錦衣衞,為了起到制衡的作用,還設立了東廠。

到了朱祁鎮時期,大太監王振被重用,東廠崛起,完全壓制了錦衣衞。再到後來,朱厚照又搞了西廠,錦衣衞再次被冷落。

在萬歷年間,錦衣衞曾有過高光表現,錦衣衞被派到了朝鮮,並且在朝鮮戰場上起到了顯著的作用,還受到了萬曆皇帝的嘉獎。

可到了崇禎時期,大明國內的內耗早已積重難返,錦衣衞也在內耗中苟延殘喘,早已名存實亡,難以有所作為。

明朝號稱十五萬錦衣衞 明朝滅亡時他們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第4張

因此崇禎帝不是個昏君,但他確實無人可用,再加上本身能力與性格各方面的原因,最終導致了被李自成圍在了京城。

關鍵時刻,錦衣衞也不能力挽狂瀾

崇禎面對着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大軍手足無措,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整個京城都人心渙散。崇禎當時手中只有5000左右的錦衣衞,而且不少都是平日裏吃空餉,前來湊數的人。

對上城外的20萬大軍,這點人還不夠義軍塞牙縫的呢。

當時的錦衣衞指揮使,曾在保衞京城的戰鬥中表現出色,他負責帶人守住崇文門,並在城門被攻破之後戰鬥到底,後被義軍活活打死。

面對着如潮水一般的義軍,不少錦衣衞在戰鬥中犧牲,也有不少膽小怕事之徒,將關服脱下,混入百姓羣中逃出城外,還有一些人倒戈加入了義軍。

明朝號稱十五萬錦衣衞 明朝滅亡時他們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第5張

後記

錦衣衞輝煌過,但興亡都是皇帝的一念之差。他們雖説是精挑細選的精幹之人,但無非是執行特殊任務時比較出色而已。

如果放在數萬軍隊面前,這些人根本不會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況且,當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連朝堂上那些官員都不作為,這些錦衣衞又能泛起多大的水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